一、当前部分高校感恩教育现状分析
(一)感恩教育创新性不足,实效性不够
感恩教育的有效开展依托于传统教育基础上的不断创新。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部分高校的感恩教育形式陈旧,在教育载体、教育方式、活动内容等方面缺乏创新性和实效性。当前许多高校德育载体单一化,承担着德育这一重要任务的主要载体是校园文化活动。我们要明确定位,对感恩教育的内涵、内容、方式、途径等进行充分创新,尽量避免组织学生参加缺乏实效性、盲目追赶潮流的活动,避免将感恩任务化、程式化、作业式等。而另一方面,某些高校也在积极创新感恩教育模式,尝试通过开设感恩教育理论讲座对传统教育形式进行改革。不过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课程设置方面难免存在内容缺乏系统性、形式俗套,整个过程缺少学生的参与和双向交流等问题,还是不能弥补高校感恩教育存在的不足。可以说,当前许多高校的感恩教育呈现出表面化态势,感恩认知教育与实践活动相脱节,不可能真正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与行为习惯。
(二)学校缺乏对大学生感恩习惯的养成教育
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教育的功利性与“工具化”,导致教育更多的是强调外在显而易见的成效,忽视了学生最基本的养成教育。而感恩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成效的显现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通过短期活动就可以达到。这一矛盾现象带来的结局是,感恩教育内在的情感教育得不到来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足够重视,导致感恩教育目标与现实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此外“,实践中,很少有学校把感恩教育活动系统化、序列化并纳入学校的长远规划”,这势必影响到感恩教育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有效发展,影响到大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感恩教育内化机制的路径探讨
如何有效改善当前大学生的感恩教育现状,凸显感恩教育的实效性,成为当前各大高校的德育探索内容之一。湖州师范学院理学院立足自身实际,依托“毕业生”这一特殊群体,积极进行在校生感恩母校、感恩师长、感恩社会的意识熏陶,将感恩教育与学生成长成才系统、序列地纳为一体,将感恩教育活动系统化、序列化纳入学院的长远规划,较好地实现了感恩教育从特定情境到日常生活的过渡。
(一)挖掘“感恩”主题,营造“感恩”情境
良好的感恩环境能够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实施感恩教育的一个首要条件是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感恩情境。一方面,湖州师范学院理学院依托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打造“感恩月”文化品牌,以活动引领、细节渗透、文化熏陶等有效策略,营造相互关爱、无私奉献的校园风尚。另一方面,在保留传统感恩教育形式的基础上,该院深入挖掘“感恩”教育主题,尽可能地扩大参与主体,通过选拔历届优秀毕业生群体,创设条件与在校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互动,为学院营造出良好的感恩氛围与情境。目前,“优秀毕业生群体”已成为该院开展感恩教育的一大重要载体,为在校生树立了感恩回馈母校的良好典范。该院还积极通过各种媒体舆论,大力宣扬优秀校友感恩母校的先进典型和事迹,努力营造“温情“”感恩”的良好氛围。
(二)创新“感恩”形式,体认“感恩”价值
在营造浓厚的感恩氛围的基础上,改变单一的教育方法,创新感恩教育形式也尤显重要。湖州师范学院理学院充分挖掘感恩教育资源,通过定期邀请历届优秀毕业生返校与学生交流互动,强化大学生的感恩体验,使在校学生在提升专业技能、增加人生阅历的基础上切实体认到真实的感恩价值。自2008年开始,该院定期举办“优秀校友论坛”之优秀校友经验交流会,邀请走出校门的优秀校友为不同的在校生群体讲述求学经历,畅谈人生经验,开展学术交流,进行技能反哺等,教育大家常怀感恩之心回报师长,回报母校,回报社会。这些感恩教育资源的合理挖掘利用,为在校学生实现经验传承,走向成功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建立“感恩”机制,拓展“感恩”外延
高校感恩教育脱离了学校德育的整体规划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整体优势,将感恩教育同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紧密结合起来,建立长效机制至关重要。湖州师范学院理学院通过学生志愿者、学生社团等团体积极构筑服务社会的平台,不断辐射出巨大的德育影响。此外,该院还通过设立优秀校友经验交流会等长效机制,将德育与专业成才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等序列地纳为一体,使其呈现系统化、序列化发展。在此基础上,理学院强化感恩教育内在的情感教育,通过长期开展历届毕业生跟踪访谈,完善优秀毕业生感恩教育资源,保证了感恩教育体制机制呈现系统化可持续发展。从实施效果来看,通过毕业生群体的积极引导,不但为在校生群体树立了感恩反哺母校的良好榜样,树立知恩图报的社会风范,而且“毕业生”的感恩实践也为学院长远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为在校生提高专业素质、提升综合素养等创设了优良条件。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融入这一群体中来,该院也形成了系统有效的感恩教育体系,这对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情怀与社会责任感,助推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以及完善的人格,重构青少年的成才评价体系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三、结语
大学教育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教育者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要教会学生学习做人、学会感恩。当今社会的发展进步对大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教育者应努力通过自己的工作,创新德育形式,拓宽德育载体,善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实现感恩教育由被动接受式向主动习得式转向,让感恩教育实现从特定情境到日常生活的过渡,使大学生们能够真正逐渐学会感恩,树立起知恩图报的社会风范,实现人际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社会环境和谐有序进步。
作者:王亚晶 单位:湖州师范学院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