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 正文

高师教师教育的改革及实践

2021-4-10 |

一、分类培养构建人才培养新体系

1.应用型人才培养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新路径。商丘师范学院以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己任,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之路,先后与商丘市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几十家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探索和实践,走出一条“产学研结合,多形式合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新路子。2010年,该校学生在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获得二等奖,是河南省唯一一名获得二等奖以上奖项的选手。2012年,在有100多万名大学生参赛的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商丘师范学院学生取得第4名的优异成绩。在2012年团中央选拔的“奋斗的青春最美丽”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事迹全国巡回宣讲团7名成员中,该校毕业生占了两名。

2.学术性人才培养

学术性人才培养也是该校人才培养改革的特色之一。一是把“培养学术型人才”写进了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的学术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二是持续推进“考研工程”,本科生考研率逐年提高。2012届毕业生考研报考率42.9%,考研上线率22.78%,其中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过线率超过50%。2013届学生报考率达46.28%,比2012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三是以各种技能竞赛为抓手,鼓励学生开展科研活动,近两年来,在“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科技文化艺术节”、“数学建模竞赛”等活动中,有367人获得省级以上奖励。

3.国际化办学

商丘师范学院积极开展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郑州大学等十多所省内外高校签订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与英国伍斯特大学、美国卡普兰大学等国外大学开展了合作办学,从俄罗斯、韩国、尼日利亚等国招收留学生,逐步形成了“开放式、国际化”的办学模式。

二、校政(企)合作,共同发展

1.推进校政(企)合作,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2011年,商丘师范学院遴选了物理与电气学院等7个学院开展了产学研合作教育试点工作。这些学院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已任,开展了教学改革、科技攻关、技术咨询与服务、环境治理和文化艺术作品开发等方面的工作,形成了基本的产学研教学模式和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氛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例如:生命科学学院和梁园区人民政府合作,研发了草莓脱毒、无土栽培和立体栽培技术体系,与“河南中普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开展“天谷与双排麦等种子资源基因鉴定”的研究合作项目;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与河南航天金穗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在人才培养、学生就业、师资共建等方面进行全方面合作;环境与规划学院与商丘市建筑勘察规划设计院合作,完成了刘口乡、宋集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工作以及71315部队营区地形图测量及规划工作;现代艺术学院与中共商丘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共同设计商丘市廉政文化广场等。以上合作项目以实训的形式增强了在校生的专业技能,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2.资源共享,订单办学

一是通过与企业建立紧密合作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人才培养。二是按照企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行订单办学,实现实习与就业一体化。近年来,商丘师范学院开拓就业渠道,在省内外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200余家、就业基地近100家,并连续多年承办豫东地区高校毕业生供需洽谈会,每周都有中小型就业招聘会,每年为毕业生提供1万多个就业岗位。2009年学校被授予“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12年荣获河南最具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

3.校地合作,服务社会

服务社会是高等院校的基本职能之一。从1998年到2010年,商丘师范学院为河南省华惠种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引进、繁育、推广农作物新品种2600万公斤,受益群众达290多万人,农民累计增收12亿元,带动了周边8万多户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2011年11月,商丘师范学院与商丘市梁园区人民政府合作,承担双八镇草莓脱毒苗技术的前期研发及培育工作。双八镇所有的草莓基地都采用生物技术培育优良草莓种苗,联合无土栽培、立体栽培等多种技术,实行全过程绿色无公害生态管理模式。近年来,商丘师范学院先后在梁园区白云社区、睢阳区中华楼村、民权县王公庄乡等地建立了社会实践基地,开展扶弱培强和驻村帮扶工作,帮助地方解决困难和问题,例如,与商丘市体育局、市残联合作建立了商丘市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在多所孤儿院、敬老院建立志愿者爱心服务点;与商丘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培养食品行业化验员,与梁园区合作建立了现代农业实训基地;组织救灾小分队和抗旱保收服务队,指导开展抗灾自救和农田抗旱工作;为睢阳区冯桥乡王阁村编制了《王阁新村建设与发展规划(2010-2015年)》等,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三、商丘师范学院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启示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高校应从专业设置与调整、教学计划制定与修改、教学实施、实习实训直至学生就业等方面,充分发挥企业和用人单位的作用,积极探索校企全程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在坚持教育创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校外丰富的教学资源,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和培养模式,实现教育与经济、科技相结合。

2.建立多元化的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高校应以“订单式教育”思路为指导,探索多种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践模式。一是面向企业进行定向人才培养,支持相关专业建设或兴办“订单专业”;二是主动为企业提供培训服务,积极开展在职人员岗位技术培训;三是聘请国内外企业或研究系所的专家到高校兼职,联合培养急需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四是依托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

3.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与实践课程建设,服务地方经济

一是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及生产一线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二是要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学术交流等科研活动,鼓励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是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出发点,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合作。

4.健全产学研工作激励机制

健全产学研教育工作激励机制,鼓励发明创造和成果转化,通过资金支持和思想教育,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意识、主动学习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产、学、研的实施提供便利。

作者:张弛 单位: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