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高中数学论文
第一篇
一、巧用一题多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一道数学题往往有很多种解法。因此,如果我们能够在教学中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探寻更多的解题方法,一定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本知识、熟练地掌握相应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广大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从题目的条件和结论所涉及到的数学概念,采用的推理、论证方法等方面去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和多向思维能力。这样不仅优化了学生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熟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爱上数学,喜欢数学。
二、体验成功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好好学习知识。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功的喜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听懂一节课,掌握一种数学方法,解出一道数学难题等都能使学生从这些“成功”中体验到喜悦,激发起更高的学习热情。相反,如果学生在学习上屡屡失败,听不懂课,不会做题,便会逐渐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广大数学教师要善于捕捉每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能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具体而言,首先,教师可以为一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尖子生设置一些难度较大的题,让他们能够在研究与探索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可以为某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设计一些较为简单的基础题,让他们可以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做一些能够提高自身数学成绩的基础题型,并从中发现自身的价值,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增强他们的信心,使他们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做不仅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还可以很好地激发出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如果可以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变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广大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这一点,将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发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例如,在教授有关“二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这样一道问题:某单位要外出旅游,现有甲、乙两家旅行社可选择,甲旅行社只需领队买全票,其余人全部享受2/3的票价优惠;乙旅行社则全部8折。那么,哪家旅行社更优惠呢?这样的问题是学生身边的事,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事,不仅可以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还进一步增添了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设计精彩结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的内容,掌握其外在形式和内在结构,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学生的学习状态等情况采用不同的收尾方式。首先,教师可以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把整堂数学课的教学内容加以总结和概括,让学生形成整体印象,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其次,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下值得回味的问题为下一节课埋下伏笔,让学生带着疑问结束新课,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兴趣;再次,对知识相近的几节课采用对比的形式收尾,同中求异使和谐的学科规律显示出不同,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通过这些系统、新颖的结尾,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
五、结语
以上几点仅是笔者对自己多年教学经验的几点总结,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只有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努力探索能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方法,才能够使学生真正爱上数学课,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姜卓群 单位:甘肃省通渭县榜罗中学
第二篇
一、数学课堂情境互动教学法之“疑”点布置准备
在情境教学模块应用过程中,为了让“悬念教学”更有效果,教师也要做好积极的课前、前后准备工作。比如,明天要讲新课,教师今天或者今天之前要备好课,根据要教授的知识点内容,进行引导式教学准备工作的开展,进行课件PPT的制作。在课余时间,教师之间需要进行沟通,以共享教学经验,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果。为了让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数学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进行感情的投入,与学生形成良好的朋友关系。在课堂教学模块中,教师需要按照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点等展开教学,以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有效学习。
二、数学课堂教学体系的健全
(一)悬疑之“难”与多元化教学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进行悬念式教学法的多元化应用。比如在该模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难题的设问解答。这就需要教师进行不同教学知识点的串联,要明确各个教学内容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在进行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提出几个有些难度的问题,如一元二次方程层层变型后的题目,让学生对这些难题展开解答。通过对难题的布置可以一定程度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进行学习环节的“加速度”,从而营造一种学生学习上的“困难”。这种让学生感觉“不协调”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升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通过难题设置进行悬念式教学,能够一定程度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内心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在难题教学法应用过程中,教师也要把握难题设置的技巧,不同类型的难题要符合高中教学教材的内容需要,如果难度超过学生的知识范围之外,该悬念式教学模式就不会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素质,进行不同教学体系内容模块的深入了解。在悬念式教学法应用过程中,教师也要保证其教学模块的多元化,也这需要教师对教学环节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分析,引导学生进行不同途径的学习,为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提供良好的思路。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悟到数学的“奇”“趣”,以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进行学生潜力的挖掘。
(二)教学模块的“细节性”“深层次”
在悬念式教学模应用过程中,通过对教学细节的优化,可以保证学生数学应用素质的提升。这需要教师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再联系高中的教育教学背景,进行自身教学模块的优化,引导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每节课结束时,教师可以设置下节课中某个知识点的习题悬念,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留一些带有悬念的问题让学生课后去探索就显得很有必要。教师要设法在学生心理上留点“悬念”,为后面的新课留下点“神秘性”,激励他们进一步探索和解决问题。这样留尾既总结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又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了铺垫,激发学生去探索新旧知识间联系的兴趣。日常高中教学模块中,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层次地学习,教师也要进行悬念式教学模块的深入应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举一反三”教学模块的应用,比如在“函数周期性”这一模块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提出“周而复始”含义,再让学生叙述物理中的周期含义,最后再进行函数图像的周期性质的教学。
又如在“圆锥曲线”这一章节教学中,教师要先进行椭圆的定义及几何性质的讲授,再讲双曲线的定义和几何性质。在数学课堂上讲授完椭圆的基础知识后,可以进行该阶段教学悬念的设置:我们知道,到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和等于常量动点的轨迹是椭圆,那么,到两个定点的距离差等于常量的动点轨迹是什么?引起学生思考。这样层层深入,就保证了教学的深入性,更有利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点的学习。
三、结语
高中数学悬念式教学的开展,有利于日常数学知识教授的“形象化”“趣味化”,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有利于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这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实现学生数学应用素质的提升。
作者:鲍玉光 单位:包钢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