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际医学教学认证背景下我国医学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
我国传统的高等医学教育模式在过去几十年中为医学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医学模式的改变、高等医学教育国际化进程的逐渐深入以及疾病谱的变化,按本科医学教育WFME全球标准的要求,我国医学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课程整合、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一系列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教育理念落后;课程内容过于强调学科本位与知识传授,缺乏整合与能力培养;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难以反映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等。上述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我国医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学非所用,狭隘地专注于技术而缺乏全面思维,制约了我国医学教育质量的提高,阻碍了我国医学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我国医学院校对教学认证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国内对提升医学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还是一个薄弱环节。我国各医学院校教学方式上大都采用三段式: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和临床专业课;方法基本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理论讲授和小组实验或见习。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认真借鉴国际医学教育的先进理念,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结构调整、教学内容更新、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例如,北京大学探索了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早期科研思维训练,努力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系统培养模式;第四军医大学研究形成了以信息化教学为主要特征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二、国际医学教学认证背景下我国医学课程教学模式亟待改革的必然性
上述教学改革的实施使我国医学教育面临的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然而在许多方面仍无突破性进展。对照国际医学教育标准要求和实际需要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教育理念落后,忽视因材施教和个性发展;轻人文德育教育,轻能力和素质培养,重自然科学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法并未普遍有效实施,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交流技能、信息管理和批判性思维等能力的培养不够;考核评价方面,重视知识测试比重,忽视技能、态度测试比重;PBL的评价方法不完善;总结性评价多,形成性评价少。医学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以上因素严重制约了课程教育质量的提升。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与国际标准的差距日趋显著,深化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医学教育国际化是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必由之路,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审视我国医学教育质量与国际医学教育水平存在的差距,围绕全球医学教育标准与认证体系,高等医学院校必须积极探索进行课程教学质量等的改革。面对国际化挑战,针对当前我国医学课程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与现状,以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南,紧紧围绕全球医学教育标准与认证体系,同时保持充分的灵活性,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与国际接轨,研究探讨具有我国地方医学特色的、科学合理的、适应当今医学模式发展需求的提高课程质量的教学策略与手段,从而提升医学课程教学质量与推动我国地方医学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三、国际医学教育认证下提高我国医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通过研究《本科医学教育WFME全球标准》和认证试点性评估,积极推进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为主的教学改革,本着逐步推进、以点带面、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的原则,主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1、指导思想和目标: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我国现有190余所医学院校,其办学历史不同、水平不一,但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几乎千篇一律,既不能反映不同地区地方医学院校的水平与特色,又缺乏具体要求,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之间缺乏有机的结合。因此必须突破以上限制,围绕全球医学教育标准,同时保持充分的灵活性,以更新理念、促进改革、保证质量为目标,从国际化的视野来积极推动医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探讨以适应我国地方医学特色的创新和改革模式,推进国际医学教育标准本土化。
2、转变课程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传统教学理念是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导向,强调教学计划的法规性、指令性。《本科医学教育WFME全球标准》和认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必须改革教学理念,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教学主体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按照将来学生岗位胜任力的需求来制定教学计划,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支持和指导,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3、针对学生学习需要,编写课程学习指南学习指南的目的:让学生树立先进的学习思想,掌握课程新理论、新知识,以提升国际化教育的内涵。学习指南内容:明确课程学什么?使学生得到什么?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如何学?如何教?学到什么程度?如何评价学习结果等。学习指南在促进学生学习方面的作用:一是明确学生学习达到的岗位胜任能力的目标;二是指导学生科学学习的途径与方法;三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四是提供学习课程主题的相关国际国内信息,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4、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最终的学习结果为依据来制定整合教学内容从教学过程为导向转变为以学习结果为导向,培养学生知识综合能力、科学思维、临床能力等综合素质。传统课程内容分割得太厉害,不重视提高综合素质。目前,世界各国的医学教育已经越来越重视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教学内容的确定,首先确定合格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并明确如何判定学生是否达到要求,然后为学生达到目标创造各种学习机会。课程内容整合是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个趋势,通过内容整合打破学科之间界线,加强学科间有机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整合要注重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有机结合,要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科学思维和临床能力的培养,开展跨学科的和基础与临床的课程整合,促进以患者为中心的问题的解决。
5、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开展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内容的教学方法改革,注重科学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打破过去满堂灌教学方式,克服注入式、填鸭式教学,教师由授课者或信息传递者转变为学习过程的管理者。引进国际先进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采取深入的而不是肤浅的生动活泼的主动学习方式来理解学习内容和发展自学技能,减少事实性知识数量,培养自主性学习模式,开展以问题为基础的整合式学习,以职业资格为导向的目标式学习等,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
6、改革课程考核方式,从应试为基础的考核制度变为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借鉴美国医师执照考试(USMLE)方法进行分析,高标准评价学生对知识掌握、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和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改革死记硬背为基础的考核制度,注重考核学生分析与解决临床问题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临床实践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医学伦理等方面的内容。不仅要重视学生得到了什么,还应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思路。注重知识、能力、态度的综合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的智力因素,也应评价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重视考试结果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反馈引导作用;总结性评价的目的在于作出判断,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改进完善,加强增加形成性评价的比重,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将形成性考核作为学生自我评价的主要方式,及时掌握、了解学习状况,使学生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
四、总结与展望
医学教育国际化是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必由之路,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审视我国医学教育质量与国际医学教育水平存在的差距,围绕全球医学教育标准与认证体系,高等医学院校必须积极探索进行课程教学质量等的改革。在国际医学教育认证下提高课程质量的教学改革研究,对有效实现医学教育和医疗实践桥梁的对接,对促进医学教育发展,真正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卫生人才与促进医学教育国际化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对我国其它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具有很广泛的借鉴、推广意义。
作者:伊正君 付玉荣 吴晓燕 单位:潍坊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