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方法
1.1调查方法
调查员由参与本课题的研究生担任,调查员均经过严格培训,统一指导语、调查时随机分班。在被调查学校各班班主任的配合下,由调查员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独立填写,完成后当场收回。
1.3统计方法
资料的录入与分析均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资料录入后随机抽取5%进行复核,达标后进行统计分析,所采用的统计方法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等。
2结果
2.1心理健康水平
不同性别初中学生SCL-90量表得分比较发现,初中女学生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分及总分均高于初中男学生(P<0.05),而躯体化、强迫症状、敌对、偏执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初中学生SCL-90量表得分比较发现,各年级男学生之间各因子总平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年级女学生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及总均分均低于高年级女学生(P<0.05),各年级女学生之间恐怖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心理问题检出情况
2.2.1心理问题检出率轻度及以上心理问题的总检出率为(68%),主要的心理问题依次为强迫症状(55.1%)、人际关系敏感(44.5%)、敌对(37.2%)及偏执(36.9%);明显心理问题的总检出率为21.6%,主要的心理问题依次为敌对(10.6%)、强迫症状(10.3%)、人际关系敏感(10.1%)及偏执(6.9%)。
2.2.2不同性别初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轻度及以上心理问题:女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等心理问题以及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检出率高于男学生;明显心理问题:女学生恐怖的检出率高于男学生。
3讨论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阶段的学生一方面要独立处理自己所面对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应对能力和解决能力不足,这种矛盾性的心理特征使他们在面对这些压力与困扰时心理冲突更加剧烈,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低下,心理问题高发。本调查采用广泛应用于心理健康研究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21名侗族初中学生进行检测,心理问题检出率为68%。国内相关研究显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及正常成人,本次调查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贵州省某侗族地区虽是侗族聚居地,但初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与相关报道相似。贵州省某侗族地区所调查的两所学校学生大部分来自贫困的农村,初中女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男学生差,与相关报道类似;男学生在轻度及以上强迫症状、偏执等心理问题发生方面有随年级增加趋势,而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并未随年级的改变而改变;女学生随年级的增加,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心理问题的检出率增高。
初中女学生心理问题以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及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不良较男学生明显,与相关报道一致。由于女学生性格内向、细腻,面对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各种困扰以及少数民族地区重男轻女的文化氛围的影响,比男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冲突,特别是随着年级的升高,越来越重的学业负担,不断加大的升学压力及前途的不确定性越来越贴近她们的日常生活,她们会比男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这种巨大压力,加之缺乏有效的宣泄与缓解手段,从而严重影响心理健康。随着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种社会压力与困扰均在向少数民族地区扩散,然而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农村,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学生所在的学校、家庭等环境相对较差,而且所享受到的心理卫生服务与支持更为匮乏,从而导致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城市学生差。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贵州省某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深入研究影响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内外因素,针对不同群体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谢平霞 单位:贵阳医学院附院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