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 正文

语文课程中的感恩教育的渗透3篇

2021-4-10 |

第一篇

一、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灵活运用教学手段,这不仅是教学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更应如此。初中学生受年龄和知识面所限,情感体验相对较少,而缺少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肤浅的,是缺乏说服力的。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领学生体验教学内容的思想感情,从而对感恩教育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和体会。阅读和写作就是初中语文教师常采用的引领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重要教学手段。教师在阅读中可以带领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中的美文,并对其中抒发作者感恩情怀的章节或片段进行反复诵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深切地感受文章中的浓浓情感。

如教师在讲授《背影》这篇课文的时候,就可以带领学生对父亲爬上月台买橘子的片段进行反复的朗读,让学生通过父亲蹒跚的脚步、艰难的举止,体会父亲在生活中的艰辛和对儿子深切的关爱,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理解儿子通过父亲的举动和背影,对父亲深刻的感恩之心。对教学美文的反复朗读,可以使学生在文章情感的熏陶和渲染下,对感恩的认识再次升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记录下来,加深学生对自身情感的认识和把握。

如教师在讲解李白的《行路难》这篇课文的时候,就可以要求学生围绕李白“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思想历程,写一篇有关自己情感体验的文章,让学生感受诗人内心茫然但依然对生活充满希望的积极思想,以及遇到困难却对生活仍存感恩之心的情怀。学生通过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记录下来,不仅可以在思维中领悟和洞悉感恩的真谛,而且让学生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即使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磨砺,也时刻以感恩的心珍惜生活。

二、充分利用课外资源,深化感恩教育

实践出真知,语文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更要给学生提供亲身实践的机会,让感恩教育在学生心中生根和发芽。教师可以利用父亲节和母亲节让学生对父母进行感恩的回馈。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告诉父母自己对他们的爱意,或者可以在赠送的卡片上写满对父母的真切情感,以及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让父母体会到自己对他们的感恩之心。教师还可以利用中秋节和重阳节等中国的传统节日,开展敬老爱老的活动,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敬老院陪老人聊天,给老人表演节目,在给老人带去快乐的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感恩回馈带给自身的愉悦享受。

教师要充分利用节日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让他们懂得尊重和感恩,学会用善意的行动和亲切的关怀去回馈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春游,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造物之美和神奇之处,让学生对自然和生命充满敬畏之心;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让学生受到艺术和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树立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等。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化学生感恩思想的认识,让学生用感恩的心去回报父母和社会,从而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三、总结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的重任,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不仅是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更是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健康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

作者:赖萍英 单位:江西省龙南县新都学校

第二篇

一、挖掘教材,领悟自然之恩

在语文课本当中,有许多与大自然相关的课文,比如《特殊的葬礼》、《鸟的天堂》以及《只有一个地球》等。在学习这些课文的时候,我们可以慢慢地渗透感恩教育。比如,《特殊的葬礼》和《只有一个地球》,这两篇课文告诉我们大自然的重要性,我们在享受自然馈赠的同时,也要感谢自然,不能破坏自然。特别是在近两年,随着大自然所遭的破坏越发严重,使得生态系统严重失衡,这对我们子孙后代而言无疑是严重的打击。因此,不论是为了子孙后代着想,还是为了让学生懂得感恩,领悟自然之恩都是极为重要的。由于小学生是社会的接班人,当他们彻底懂得自然之恩之后,他们还可以为日后和谐社会、和谐自然的创建与保护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二、挖掘教材,领悟父母之恩

父母之恩重于泰山、宽如东海。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关心子女、最心疼子女的人,他们几乎不向子女索取回报。所以,领悟父母之恩是每一个人在成长历程中都要做到的。一个人只有善待了父母,善待了家人,才能更加平稳地立足于社会之中,并得到大家的尊重。反观当代的小学生,他们的感恩意识却无比的淡薄,他们认为父母对他们的付出是天经地义的。我曾问过自己的学生,得到的答案是:他们生我养我,所以他们对我付出是应该的,理所当然的。这样的答案让人心痛。难道现在的孩子真的不懂得感恩了吗?其实不然,只是因为他们的生活中缺乏感恩教育,没有人对他们诉说感恩的意义所在,所以他们才无法意识到这一点。

在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描写父母的文章,较为突出的有《地震中的父与子》和《秋天的怀念》。这两篇课文都体现了父母对子女那无边无际、不图回报的无私关爱。前者,当灾难发生之后,父亲及时鼓励儿子,并用无尽的爱去保护儿子;而后者,母亲不辞辛劳地照顾自己的儿子,哪怕是儿子的性格变得易怒、暴戾,母亲仍然不曾抱怨一句。由此,我们不难发现父母之爱的宽广和伟大。教学时,我将感恩意识融入课文当中,提出相应的问题:父母如此对待子女,作为子女不该表示些什么吗?子女不该回报一下父母吗?这些问题在学生回答的同时,也是对他们感恩意识的培养过程。

三、挖掘教材,领悟祖国之恩

祖国是具体存在的,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方疆土,同时还包含了丰富的人文、地理、历史、人物、风景等。当我们看一些描写祖国的文章时,除了感受其中壮丽景色和趣味人文的描写内容,同时还要从中感受到祖国的博大和强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正是因为祖国拥有着这样的魅力,所以我们才会共同组成这个家庭,互相联系、和谐共处,共同建设这个大家园。因此,在感谢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的同时,我们还要感谢祖国,是祖国给予了我们这个生活与成长的平台,是祖国为我们呈现了无尽的文化财富,从而让我们的人生不至于枯燥乏味。

在语文课本当中,有许多描写祖国的经典文章,比如《万里长城》、《赵州桥》等。另外,还有许多彰显个人对祖国热爱之情的文章,比如《狼牙山五壮士》和《詹天佑》等。前两篇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灿烂文明,而后两篇则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英雄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在这样的氛围中融入感恩教育,学生懂得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进而珍惜眼前的一切。这对帮助小学生树立自己的感恩意识和价值观具有明显的作用。

四、总结

总之,感恩教育不能流于表面。特别是在现阶段,由于小学生所要面对的功课和课外训练越来越多,使得他们无法抽出时间接受感恩教育。再者,个别家长和教师认为学业才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感恩教育这种无形的东西是可有可无的,这使得感恩教育无法展现出其应有的作用。不过考虑到当今实际情况,小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越发严重,所以开展行之有效的感恩教育变得越发重要起来。为此,我们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学科所具备的丰富情感资源来引导学生树立感恩意识,并让他们懂得知恩图报,这对于他们的人格建立、情感培养来说意义重大;同时,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

作者:彭丽君 单位:江苏启东市茅家港小学

第三篇

一、利用语文教材让学生感知小“恩”

(一)父母之恩

教师适当的给学生布置一篇关于亲人的作业,让学生写出最想感恩的人。学生会记忆起身边温馨的父母之爱,发自内心的情感写作最感动人心。那些饱含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洋溢而出,从质朴的文字、自然的表达中,看出每个学生对自己父母内心挚爱之情,这些品质要得到发扬。爱要表达,爱要行动,在生活中不让父母操心,做个善解人意的孩子。这样潜移默化教学方式,会使得学生更能感受到亲情恩情,也学会汇报。

(二)社会之恩

从小我们就已经耳熟能详雷锋,雷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敢于奉献自我,不计回报,为了社会进步和发展甚至可以奉献自己的生命,而且雷锋也是在助人过程中牺牲的。雷锋的这种艰苦学习、敢于迎接困难、工作认真上进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这些精神中感受到社会之恩,他们的行为出发点为社会之恩。从这些恩情感受中,自己也应该对社会做点什么,初中学生虽然不会有大的行动,但是将学习落实,这也是回报社会一种方式。我国社会进步和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而每一个人的奉献依靠的是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更好地建设我们的社会,学生在学习中,明确这些恩情之后,他们会更加明确学习方向,会在正确的价值取向中去学习。

二、利用语文教材让学生感知大“恩”

(一)自然之恩

自然之情也比较容易理解,这也是初中语文课程中最常涉及的内容。鬼斧神工的大自然是那么的美好,它曾经让多少人的心灵得到净化,那么多姿多彩的美,也让迷茫的人群找到回家的路。春风夏雨,秋霜冬雪这是大自然的杰作,赋予我们生活色彩,我们的生活因为自然美景而变得精彩。自然之美让人感受到就在身边,只要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就可以沿着自然的大道寻找美。自古以来,我国很多文人骚客举笔挥毫,他们引吭高歌大自然之美,也为我们后代人留下了一笔无价资产。朱自清的《春》,其中描述春天的意境是如此的美好,人们被春天的美所俘获,我们会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会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会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励;学习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时,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特别是浸透在如诗如画美景中的浓郁情致,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

(二)祖国之恩

一些抗日的文章,从对大自然描写中突出了我国中华儿女团结一心,敢于奋斗、敢于拼搏的优良传统。借助景物描写,突出对祖国大好江河的称赞,人们歌颂黄河、歌颂长江。例如:《黄河颂》在这首诗中,雄健磅礴,深沉浑厚,这是一首展现我国抗日的诗歌,从文字中隐约可以看到战争的悲壮场面。从这画面中人们清晰的看到我国抗日战争的决心,我们中华儿女为了抗体而付出。这种不屈服,具有强烈的民族气概,深深的感动人心。艺术展现上,文章全文构思严谨,传递出抗日的气势。这样的团结一致,敢于拼搏的精神,正是文章需要向后人传递之灵魂,也是后人缺乏的精神。无数中华儿女不惜生命为祖国而献身,他们的英雄事迹感天地、泣鬼神。这些景物在坚强地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奉献,向读者传递出感恩之情。又如文章在描述下层人群生活时,这些人群生活质朴,心地善良。从描写的生活片段中,读者似乎看到一个活生生的现实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们生活虽然不那么华丽,但是人和人之间的淳朴和自由,是当前社会最需要的品质。

三、总结

当前社会尔虞我诈,为了利益不惜一切代价,这些文章可以帮助初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逐渐完善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应该注重语言的熏陶作用,能够在文章中感受到文本价值取向。初中语文课程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文章内容范围广,蕴含丰厚的德育教育内容。同时,当前的德育教育工作已经成为教育重要任务,语文教师要做好德育教育工作,开发出更丰富的语文资源,使得德育教育工作渗透到课堂中。

感恩教育要弘扬我国传统美德,将真、善、美发挥出来,让每个人带着感恩的心去学习。当感恩逐渐深入人心时,人们所设想的美好社会也即将到来,这是一种真正和谐的社会。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将课本的资源发掘出来,使每个学生在学好语文的同时,学会感恩。

作者:邵洪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悦来初级中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