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风险管理论文 » 正文

风险管理为导向的文化建设

2021-4-10 | 风险管理论文

一、企业文化及其定位

(一)企业文化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系统

关于企业文化的范畴,早在上世纪80、90年代已经基本成形,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威廉•大内(1981)提出了Z理论,并最早提出了企业文化的概念,将其研究的内容界定为人与企业、人与工作的关系;特伦斯•E•迪尔和艾伦•A•肯尼迪(1982)认为,根深蒂固的传统和广为接纳与共享的信念支配着当代的企业组织,这些传统和信念叫做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构成的主要要素有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仪式、文化网络;约翰•P•科特和詹姆斯•L•赫斯克特(1992)认为,企业文化由共同价值观和部门行为规范组成,在深层次不易察觉的层面上,企业文化代表着拥有这种文化的人们的基本价值观念,在容易察觉的层面上,企业文化体现了企业的行为方式或经营风格;艾德佳•沙因在《组织文化与领导》(1992)将组织文化定义为由人工制品(物质形态层次)、信奉的价值观和基本隐性假设三个层次组成的系统。而在管理实践领域,对企业文化的定义更加强调价值观对行为的指导作用。

曾经长期任麦肯锡公司总经理的马文•鲍尔将企业文化更为通俗地定义“我们做事的方式”。概括起来,本文认为:企业文化可以看作一个“以人为本”的系统,由企业环境、人、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构成。其中,企业环境指公司所处的社会、经济和市场环境,是对企业文化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人是系统的根本,是价值观和行为的载体,人分为群体和个体并存在相互作用关系;价值观和行为是系统的核心内容,两者间存在着激励、约束和反作用的关系;在系统中,存在着个体与群体、行为与价值观的融合或冲突,这两种力量的综合作用决定了企业是强文化还是弱文化。大量研究表明,当企业文化在个体与群体和价值观与行为两个维度都达到较高的一致性时,企业呈现强文化,从而具备了成为优秀企业的必要条件之一,即拥有更好的绩效的企业一般拥有强文化。企业从价值观到行为的作用结果最终决定了其生产的产品的质量和效率,这是企业在产业保持竞争力的根本。

(二)企业文化的定位

如同中国传统文化观念所强调的“以文教化”一样,企业文化必须有清晰的目标。即要建立起一个有效的企业文化系统,首先要明确企业文化要服务什么、或者说要从解决哪些核心问题,从此入手塑造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定位。定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和成功的前提,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集中表现。企业文化只有通过准确的定位,才能从中发掘出自身最具价值的文化要素,最终构建出独具个性的企业文化。正确的文化定位能够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相反,如果定位不准,那么企业文化不但不能起到预期的作用,反而会将企业引入经营误区,削弱竞争优势。

二、保险公司的文化建设应着力于培养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

保险公司作为专门从事保险业务经营的组织,管理的主要对象是风险,这也从跟本上决定了风险管理与保险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紧密关系。同其他企业一样,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系统可以定义为由企业环境、人、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构成的统一整体。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应该定位在那里?这也是保险公司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沙因的企业文化理论强调在梳理考察企业的外部适应性和内部融合性的基础上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所谓外部适应性主要指企业对外部的企业环境的认识与适应过程,而内部融合性主要指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组织,为了应对外部的企业环境变化,而对内部价值观、资源、制度、流程等的整合过程。实际上,对外部适应性的梳理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因素进行认识的过程,而内部融合性梳理是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运用这一方法对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系统进行分析,可以清楚地识别其外部的环境驱动因素和内部融合因素,从而发现保险公司核心价值观和行为的关键所在,明确企业文化的定位。

(一)外部环境变化对保险公司企业文化系统存在风险管理适应性的要求

企业文化必须与外部的企业环境相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其企业文化建设有着强烈的驱动作用,促使其文化与环境相适应。作为保险公司,影响企业环境的因素包括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社会因素、气候变化和技术创新等因素。近些年来,保险公司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一是经济环境方面,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全球金融市场日益动荡,宏观经济的波动性和复杂性明显增强,经济运行风险逐步加大,对保险的需求和所承担的风险影响显著。二是政策环境方面,保险监管在三支柱监管体系的基础上强化了对风险管理的关注,制定了风险管理的相关政策和指标体系,采取更加保守而准确地进行风险估计正在成为监管趋势。三是市场环境方面,无论在保险市场还是证券市场,投保人和投资者都对所承担风险的信息披露有着强烈的需求,保险公司面临着提高风险信息透明度的挑战。四是社会因素方面,保险公司面临的老龄化和长寿风险带来的挑战,老年人的抚养比率逐年上升和个性化需求日渐增强的趋势给人身保险和年金业务带来挑战。五是气候变化方面,全球气候变化所引发的自然灾害和次生灾害日益频繁,社会经济损失金额不断加大,造成的保险损失相应日益增长,保险公司面临的累积责任和赔付压力不断增高。六是技术创新方面,在信贷市场、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联系性和联动性日趋紧密的背景下,金融创新呈现多样化和灵活化的特点,由此产生的风险不断涌现,风险的传递更加复杂,对保险公司的投资连结型产品和投资业务带来风险管理的新挑战。上述外部环境的变化表明,保险公司当前经营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加大,为企业文化建设带来了挑战,促使保险公司的文化系统在坚持盈利导向的同时必须加强风险管理导向以保证公司的持续稳健经营,增强企业文化与风险日增的外部环境的适应性。

(二)风险管理是保险公司文化系统实现内部要素融合的最佳路径

企业文化作为一个系统,存在着从价值观到行为、从群体到个体的有机统一的内在要求。要实现系统内部的价值观、资源、制度、行为等各种要素的内在统一,必须找到一条合适的路径,不同类型的企业有着不同选择。对于保险公司而言,风险管理是其经营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而风险管理的范畴又完全覆盖了保险公司文企业化系统中价值观、行为方式、人力资源配置等核心领域,因此,风险管理为企业文化系统内部诸要素的整合提供了有效的、甚至可以说是最佳的路径。

一是价值观层面,保险作为一种契约化的金融产品,提供的是一种经济补偿或保障,既体现了消费者对风险的偏好、习俗和态度,也体现了人们愿意通过购买保险来对付风险的行为方式,体现了人们之间的一种最大诚信原则,受道德、习俗、传统、民族、地域等文化特征的影响明显。保险公司的价值观建立在以大数法则和道德法律约束为条件形成的保险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追求可承受风险条件下的利益最大化,体现了风险管理的核心理念。

二是行为层面,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行为主要包括产品开发、核保、理赔、营销、再保险转分、财务管理、投资、审计等一系列活动,实际上就是对业务风险进行识别、计量、分散、控制、监督等系列风险处理过程,目的在于保证自上而下的业务决策行为和执行以及前、中、后台的业务操作与企业价值观指导下所形成的不同层面的制度、流程相一致,实现对风险的及时有效控制。

三是资源配置层面,人力资源是保险公司企业文化系统中最主要的资源,保险公司的人才队伍以拥有风险识别、计量等方面专业才能的精算师、核保师、理赔师等为核心构建,组织架构中既有横向以企业风险管理架构为基础构建的相互独立的风险管控的三道防线,又有纵向由高级管理层、职能部门层和员工操作层三个层面构成的风险决策、建议、操作的治理架构和管理机制,因此,保险公司企业文化系统中资源层面对风险管理存在刚性需求。此外,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保险与风险管理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决定了风险管理对保险公司企业文化的影响。一方面,风险管理学起源于保险学,保险学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是风险管理领域最早形成系统理论并反复实践的,对风险管理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思想、架构、工具的发展对保险公司实施风险管理都产生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保险与风险管理无论在理论基础上、思想上还是方法上都有很多共同之处,有着深刻的文化渊源。

综合上述分析发现,外部企业环境因素的变化促使保险公司有必要不断加强风险管理,而内部要素分析则表明以风险管理为主线对保险企业文化内部要素进行整合是可行的,并且是理想路径。因此,保险公司企业文化系统的构建应基于风险管理为核心,定位于服务风险管理。

三、结论与建议

作为企业的“血型”,企业文化展示了企业的个性。企业文化的范畴虽然有着不同的界定,但是核心内容是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考虑到企业所处的环境和人的因素,企业文化可以看作一个受企业内外部因素综合影响的系统。企业文化定位是构建企业文化的前提,也指明了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和实践方向。保险公司企业文化外部环境适应性分析和内部融合性的结果都表明,风险管理作为保险公司企业文化系统的定位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风险管理应是贯穿保险公司企业文化系统中从价值观到行为的主线索。中国保险业经过30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所形成的结构问题、合规风险、诚信缺失等突出的问题,与保险公司普遍存在着注重规模和盈利而忽视风险管理的企业文化是密切相关的。

对中国保险企业而言,亟需通过重塑企业文化以实现“调结构、防风险、稳增长”的艰巨任务,并切实从行业经营的特点和需要出发,基于风险管理建设公司的企业文化系统。一是牢固树立为客户提供风险管理服务的理念,加强风险保障型产品的开发,使保险产品向风险管理服务这一根本职能回归;二是在经营管理实践中以风险管理导向,强化风险意识和内控合规观念,致力于走持续稳健经营道路;三是以企业风险管理架构为指引,不断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的基础架构的规章制度,使得企业的价值观在执行时能够得到落实;四是加强风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风险识别、计量和控制的水平,从而促进企业和行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作者:范国胜 李荣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财政与金融学院 中信银行总行营业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