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养成教育论文
一、重视情境教育,培养道德情感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这是品德教育的重要环节。道德情感是随着道德认识的提高而产生的一种内心的情感体验,也是人们对现实的一种态度的表现。一般表现为爱国情感、集体情感、荣誉感、责任感、义务感、友谊感、自尊感、荣辱感等。在教学中,借助录音、歌曲、投影、演示等,创设具有较强感染力的情境氛围,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如教学《诚实》一课,我用色彩鲜明的投影片和配乐录音,向学生讲述了一则动人的故事:一位国王为选择王位继承人,将煮过的花籽发给孩子们去播种。几个月后,当别人手捧盛开的鲜花送给国王时,只有一个少年抱着空花盆伤心地哭泣……这样就将学生带入了一定的情境,在学生的心中播下了“诚实守信”的种子,唤起了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从而促进道德的培养。又如教学《不要讥笑他人》,一上课我就开门见山地发问:“从小到大,别人给你起过外号吗?有没有因为自己的缺点或缺陷被别人讥笑过?当时你的心情怎么样呢?”由于大多数学生曾经有过这样的情感体验,所以他们主动参与的欲望特别强烈,感情的闸门一下子被打开了,说得情真意切:被别人讥笑时,伤心、难过,痛苦、愤怒,抬不起头来。由于学生经历过真实的情感,教学就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认同。然后,我们利用心理互换法、榜样感染法等进一步激励学生的道德情感,把深刻的道德认识和强烈的道德情感结合在一起,情通理达,情理交融,从认知情感到行为实践的转化也就自然顺利地完成了。课后,学生之间互相取外号的现象也基本消失了。
二、课内外相结合,强化道德行为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升华,不是一节课就能解决的,道德行为的转化与良好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因此,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不仅是知行统一的最好方式,也是提高德育实效的最佳途径。如《关心父母》一课的教学:课内,我利用听录音、榜样激励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唤起学生主动关心父母的情感;课外,又以“孝心献父母”为题,开展了“当三天家庭小主人”活动,让孩子们通过买菜、烧饭、打扫卫生、洗衣服等琐事,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与操劳,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无私、博大的爱,从而使学生对父母的关心、挚爱之情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如“三八妇女节”到了,利用思想品德课,我们开展“我为妈妈献贺卡”活动。一上课,我就开门见山地问:“三八妇女节到了,你打算做些什么呢?”“帮妈妈做家务,打扫卫生。”“送妈妈贺卡。”我表扬了这些学生的想法。接着我读了以前一位学生的周记,主要讲的是她曾用零用钱给母亲买了张贺卡,结果母亲责备她乱花钱,她做了一件没有让母亲高兴反而惹母亲生气的事。接下去我问:“你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怎么办呢?”很多学生想到了要亲手给母亲制作一张贺卡。于是我们就利用这节思想品德课请学生设计制作贺卡。做贺卡,送贺卡,其实是一个十分简单的活动,但从学生星期天写的周记和思想品德课介绍自己的“作品”,特别是学生在贺卡上写的诗或贺词中,我们可以体会每位学生内心流动着的对母亲的无限感恩与热爱之情。实践证明,课内外相结合,抓住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强化训练,效果明显。通过开展上述活动之后,帮助父母做家务的学生越来越多,原来学习靠父母操心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结语
总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思想品德教育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也是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标志。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不但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而且更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正如朱智贤所说:“小学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是在教育的影响下,在实践活动中,通过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不断矛盾统一的过程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作者:苏金贵 单位:福建省安溪县第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