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电影电视
与爱情一样,英雄也是电影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电影不遗余力地编织着各种令人痴迷的英雄神话,塑造出无数各具特色的银幕英雄,而“挥之不去的英雄迷恋已成为好莱坞电影的一个显性特征”[1]。之所以美国电影中对英雄形象的刻画会如此经久不衰,应该源于人类社会所共有的英雄情结与英雄崇拜。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对英雄的解读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意义上“高、大、全”的完美的英雄形象渐趋衰落,人们开始把目光转向与现实更加接近、存在于身边的不完美的“反英雄”。美国电影亦应时而动,掀起了“反英雄”的潮流。
一、传统的英雄情结与英雄崇拜
英雄情结几乎存在于每一种文化中。它是“人类社会不断由野蛮向文明演进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具有集体意识的精神价值观”[2]。在人类历史文明的进程中,统治者借助于英雄形象来规范人们的价值观念及行为追求。而另一方面,英雄是一种“原欲”。“英雄崇拜或英雄主义作为人最根本的欲望、冲动或意志,根源于人类的生存悖论所产生的死亡恐惧。”[3]
所谓的生存悖论,是指人是“自我意识和生理肉体两个对立面的结合”[3]。从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的神话中可以窥见一斑。“如果人纯然是天使,就不会恐惧死亡;如果人纯然是动物,就不懂得恐惧死亡。但人既非天使又非动物。”[4]人既是生理肉体,无法避免死亡;同时又因为拥有对死亡清晰的自我意识而不得不直面死亡,进而畏惧死亡。为了抗击这种与生俱来的对未知世界和生存危机的恐惧,人们期待能有一个拥有过人的胆识、卓越的才能、崇高品质的人总能在危险的关头给予保护和救助,英雄主义便应运而生。只是英雄品质与超凡能力兼备的人在现实中并不存在,所以就需要在电影中虚构出一个完美的英雄形象。
19世纪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在其著作《英雄和英雄崇拜》中将人类的历史视为一部英雄史,把英雄视为历史的推动者。他认为“英雄崇拜是对一个高贵的神似的人的发自内心的炽热而无限的敬慕和服从,是人类最高贵,最神圣的感情,它影响人的整个一生。社会是建立在英雄崇拜之上的”[5]。约瑟夫·坎贝尔提出“元神话”概念,指出虽然不同民族神话中的英雄千姿百态,实际上乃是同一个英雄被不同的文化赋予千差万别的面貌而已。[6]
由此可见,英雄情结和英雄崇拜乃是人类文化之共性,而作为文化价值的一个载体,美国电影浓墨重彩地渲染形形色色的英雄也就不足为奇了。从电影创作的角度来看,传统的英雄形象通常是一个近乎完美的“高、大、全”的“浑圆人物”,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坚定的意志和勇气、超凡的才能、不懈的追求和永不言弃的执著。因为英雄往往肩负着解救人类、创造社会和谐,实现社会价值的重任,所以只有兼具超出凡人品质和能力的英雄才能胜任。好莱坞电影中这样的英雄形象亦是数不胜数。譬如《勇敢的心》中苏格兰的民族英雄华莱士带领苏格兰人民,为争取独立、自由,与残暴的英格兰统治者展开了浴血奋战,最终献身于这一伟大的事业。显然,华莱士在电影中被描绘成一个令人仰慕的高大、纯粹的英雄形象。《生死时速》中特警杰克临危受命,凭借其高超的技艺、非凡的智慧和无畏的勇气与罪犯周旋,最终化险为夷,解救了乘客。
二、“反英雄”概念的解读
从根本上说,反英雄是“社会危机和文化危机的产物”[7]。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近代科学的进步,人类逐步沦为机器的奴隶,在美其名曰“自由”的光环下,“大部分人的工作和生活就像某个大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一样机械而无生气,也就是说人被大工业社会无可奈何的异化,失去了原有的活力和道德信念”[8]。科技发展、物质财富的积累对自然生态及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与此同时,两次世界大战和西方经济萧条不但造成空前的财产损失和无数生命的死亡,而且摧毁了几千年来文明累积的核心价值。进入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挑战更是前所未有。
战争、天灾、经济危机此起彼伏。而所有这些通过“反英雄”形象的塑造投射在特殊的电影文化中,观众可以看到各种“乖张荒唐的行为和纷乱杂陈的思想”[7],反英雄形象体现的正是一个“缺乏信仰的时代所特有的文化病症和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化困境”[7]。“反英雄”不等于反面英雄。一般来说,反面英雄是坏人的代名词,是坏人中的佼佼者。而“反英雄”这一术语的正式使用则始于二战后的文学创作,[9]是指在精神、品质、能力等某些方面与传统的英雄标准相悖,但同时具有英雄气质或做出英雄行为的角色。与电影中传统的英雄形象相比,“反英雄”往往具有一些不属于英雄人物的性格弱点和能力缺陷,却不得不参与或完成非凡的举动。[10]
三、美国电影中英雄形象的嬗变
———从完美的英雄到不完美的“反英雄”美国电影中从英雄到“反英雄”形象的嬗变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建国历史相对较短的移民国家,本身并不具备悠久的英雄文化。美国文化最早继承的是占主流的欧洲文化,而美国的英雄主义则深受荷马史诗和亚瑟王传奇的影响。荷马史诗中英雄通常是一个骁勇善战的武士,一个追求崇高的理想且备受爱戴的神,遵循着强者统治的自然法则。而亚瑟王传奇则把欧洲的骑士精神发挥到极致。美国的英雄主义则是在二者基础上,结合了美国特有的社会文化,形成美国式的英雄。19世纪,以西部牛仔为代表的拓荒者形象频频出现在好莱坞电影中。他们头戴宽檐帽,身穿牛仔裤,腰插双枪;他们富于正义感,“枪法超群,骑术精湛,以除暴安良的侠举和独来独往的个人英雄主义精神奠定着一种‘社会秩序与个人自由相并存’的美国式神话”[1]。而这类电影固有的完美谢幕———英雄与歹徒间的拔枪决斗,也给所有观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1939年,美国电影中第一个超级英雄———超人诞生了。超人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时代的需要。在那个法西斯猖獗、倒行逆施的年代,人们内心深处渴望一个强大无比的超级英雄来拯救他们,超人便应时而生。他具有强大的社会责任感,除恶惩奸,并拥有所有人梦寐以求的超能力。超人身上集聚了所有伟大战士的优点,充当着人类的超级警察和救世主。
请填写信息,出书/专利/国内外/中英文/全学科期刊推荐与发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