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一、引导学生感悟真实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作文之源,引导学生睁大发现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生活中的独特。新课标也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在教学中,我不仅让学生留心生活,包括通过新闻关心国家,留意社会等,并且要求学生将生活中的新、奇、感动等记录下来,备一本生活日记,当生活日记一点点丰厚起来,就可避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局面,作文时灵感之泉会源源不断。
二、引导学生感悟名家妙笔———学习文法
1、仿语言。可利用诗歌、散文,如《春》、《济南的冬天》、《纸船》等具有独特的语言美,字里行间词语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对此,我让学生动手模仿、写一写。比如模仿《纸船》写一首小诗,因有字字珠玑的诗作范本,学生在写作中自会反复修改,精心炼字炼句,这种训练提高了学生语言的感受力和审美能力。
2、仿立意。如《枣核》一文,通过具体小事物表现爱国大主题,引导学生作文时如何立意。
3、仿结构。课文用什么样的结构,指导学生以类似结构作文,如《母亲》一文通过四个生活片段表现母亲对子女的爱,引导学生模仿写人文章。
4、仿表现手法。如《阿长与山海经》中写人用的欲扬先抑的手法,如《小石潭记》中通过游鱼表现水清的侧面描写手法等。指导学生分别以这些课文为范文进行片段作文的训练,使学生在读中写,在写中读。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课文例子”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巩固、提高学生的能力,做到开卷有益,使学生作文时有法可依。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在课堂上做到坚持学生仿写,长期下来,必有成效。
三、引导学生精雕细琢中提高———口头作文
山有璞玉,精雕细琢后,方可见其金光闪烁。作文也要通过精雕细琢,从细微处进行提高.在这一环节,我采用让学生进行口头作文这一形式进行指导。口头作文训练我有意地分阶段进行,逐步提高。课文的教学也应作文教学的需求有所侧重,例如这一阶段侧重语言的准确、生动;下一阶段侧重文章的立意;下一阶段侧重写法等。前文提到:我要求学生每天留意生活中的新、奇、美,包括新闻中的大事小情,我请学生结合这一阶段作文训练的侧重点,就相关材料在脑海中编织成文,在第二天的课前五分钟,进行口头作文。
尽可能多的创设条件,给学生进行口头作文。口头作文的训练在课堂,一位同学说作文,老师和同学在听,这样可以及时地指出不足,进而在学生的自我更正、同学间的相互纠正、老师的指导改正中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评价的及时,作文易见成效。在口头作文训练的最后阶段,有更多的随意性,可就课文教学中一段文质兼美的文字,例《享受生活》一文的第三自然段“月夜泛舟图”,描绘得优美生动。在学生反复欣赏之后,我要求学生搜索记忆深处最美的景,准备口头作文,有美文的熏陶,或写法的侧重,或美句的仿练,学生习作不觉间也口齿添香。
四、总结
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引导,逐步逐步,画龙点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文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滴水石穿的积累,语文教师要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耐心地指导,以求学生作文循序渐进地提高。
作者:黄玉梅 单位:安徽省无为县昆山中心学校
第二篇
一、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通过改革,力争做到写作知识体系的有序性与完整性,知识结构的优化性与前瞻性,创新能力的主体性与社会性,以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要坚持采取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手法,口头作文与笔头作文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切实可行的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精品课程,在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及参考文献目录、网络课件、讲课录像等均应上网并合理利用,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
二、改革教学方法训练体系突出个性化
改革现行的“填鸭式”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教与学并重,突出学生接受过程中的主体性的教学模式。如以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引导”和“点拨”,使学生拓展思维,在注重基础知识系统性的同时,特注重对写作前沿知识的吸纳,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根据教学大纲,向学生提供一定的参考文献,开阔学生视野,并根据现代化教学的特点,提供一定的网址,供学生参考。改革现行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依托写作教学,建构一种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写作课应建立良好的训练体系,注意汉语言文学中的字、词、句、章、语法、修辞与写作的关联性及逻辑性,写作课以习作训练为主,根据每单元教学内容,设计每单元课完成后的习作训练,通过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建立完美的习作训练规划体系,使学生根据写作实践的需要循序渐进地掌握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写作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巧。在习作训练中应鼓励学生个性展示创作的空间,引导学生避开循规蹈矩的写作,避开各种文体中死板的条条框框,如一个作文题目,可以让学生就此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写自己喜欢写的文体,写自己喜欢写的内容。
如就“帅”字为题写作,我们可以从“帅”是什么,“帅”的影响、作用、意义为主要内容写说明文,也可以用“故事”的形式再现“帅”的现场,写一篇记叙文,还可以写议论文,议一下什么叫真正的“帅”。给一个命题作文——《中国味》,可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选取材料,可以写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味,可以写中国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也可以从反面许多中国特色日渐缺失写起,总之,内容充实、独具个性的习作才能得高分。
三、引导学生积累写作资料
学生在作文课上最常说的话就是:“没词可写,不知如何下笔”,所以积累材料尤为重要。在平日的教学中可把学生分期、分批组成小记者组,让学生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感知生活、感知自然,学会关心周围的环境、关心客观世界。各班定期编写黑板报,组织学生参观阅读黑板报,并定期进行评价;督促学生养成记日记的习惯,辅导学生不要把日记写成生活的流水账,着重片断的现场描写,对人、事、景、物、理要有细节描写,有自己的见解及议论;在平时讲解示范作文的同时,每节语文课都要给学生留片断练习;经常与班主任沟通,建议利用班会举办演讲会、报告会、辩论会、研讨会等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及书面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规定学生必读书目,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培养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在教学内容的每一章后面,都配有讨论习题、作文习题,要求学生必做,并及时检查,以保证教学质量。
四、利用对比法剖析病文
中学的语文课上,大部分教师在讲作文时不论是讲理论还是分析范文,不论讲知识还是介绍写法,一般都从正面讲,应该如何写,讲到反面的,至于不应该那么写的内容,总是笼笼统统,含含糊糊的,及不明确。以至学生们总范类似的写作错误。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深刻形象地剖析病文中所范的各种错误,教师不仅要指出材料缺乏情况不明、材料不充分、着重点不恰当、标题的意思不显豁、材料梳理比较粗疏、内容布局散乱等问题,而且要指导学生把作文选材角度、叙事内容上缺失的问题改正过来,说明为什么要这样改,把一篇作文最完美的修改稿展示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将“原稿”和“修改稿”对照思考、讨论,最后,教师对照“原稿”和“修改稿”,简明深刻地阐述此文的写作方法与技巧,使学生对一篇好文不仅有一个全新的感性认识而且还有一个真正明确的理性认识。
作者:雷昕光 单位:佳木斯朝鲜族基础教育中心
第三篇
1.放与收
如今的中考作文试题,其写作角度往往是多向的,学生在审题时尤其要先作发散性思考,即先要从不同角度加以审理比较,弄清其题意的范围或指向,然后根据材料及提示语,选择聚焦某一角度,深入分析,认真构思,以保证作文立意符合题旨。如先作发散性思考,这时思维上就要“收”了,即要根据自己的写作准备,从几种意义中挑出一种,加以聚焦性分析,并从观点提炼上、素材选用上、结构安排上进行合理构思。由此可见,这个审题构思的过程就是一个先“放”后“收”的过程。
2.实与虚
任何文章在内容上都离不开具体的材料,这些具体的材料就是文章中“实”的部分。议论文中材料是为了证明观点的,记叙文中材料是用来表现主旨的。文章中的材料大致分为两部分,即作者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但不论哪样的材料,归根结蒂都是为了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观点态度的。文章中的思想情感、观点态度,就是其“虚”的部分。虚实结合,即由现象、事实的描述到观点、情感的阐释表达,乃是写作的一种重要方法。鲁迅先生的杂文多用这种方法。清代唐彪在其《读书作文谱》中说道:“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学生作文时,运用虚实结合的方法,一要善于联想。联想大致可分为①相似联想,如由“红叶”联想到“火光”;②相关联想,如由“荆棘”联想到“障碍”;③对比联想,如由“黑暗”联想到“光明”等等。若写作记叙文即须如此。二要学会推理。由一叶落而知天下之秋,能够透过现象看出本质,表现出独到深刻的见解。写作议论文就需要这样的能力。当然,在作文中作为思维方法的联想与推理往往是共同作用、相辅相成的。
3.小与大
从看似细小的事物中揭示出大的生活道理,这也是作文中所存在的一种很有意义的对立统一关系。作文是生活的反映,生活的道理必然存在于生活的点滴之中。重大事件固然也包含有生活的道理,但这样的材料大多司空见惯,缺乏新鲜感、实在感。若从看似细小的事物入手,揭示出某种生活的道理来,就如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辉,真实具体,别具风貌。这样小中见大,平常中见奇崛,文章的说服力吸引力就会大不一般了。比如鲁迅的《风筝》,内容上写的不过是年轻时对自己胞弟的严苛管教,但却反映出了一个时代的悲剧,以及对道德人性的沉重拷问。文章小中见大,感人肺腑,发人深思。近年来的一些高考作文试题在其命意上也关注到了这一点,如2008年武汉市中考语文作文通过材料提示学生“简单的一句话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力量”,显然就在引导考生要善于以小见大,言之有物;避免空泛老套,人云亦云。
4.起与伏
“文似看山不喜平”,这虽是作文练习时的一句老话,但它的确说明了文章结构的重要性。记叙文平铺直叙,议论文观点加材料,都是不善于谋篇布局的表现。《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大家都熟悉的一篇课文,文中就是通过一连串情节的起伏变化来刻画鲁智深的形象的。学生作文毕竟不是文学创作,作文中的起伏主要体现在结构的安排上,结构巧妙能使文章不呆板,有波澜,有吸引力。比如让学生以“希望”为题写一篇作文,有的学生在结构安排上就善于采用起伏的方法,即先描写出希望,接着跌宕一笔写失望,最后终于实现了希望。这样构思行文就避免了平铺直叙,使结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议论文中的扬与抑,也可以视为一种结构上的起伏。“扬”,则雄辩滔滔,一泻千里,气势强烈;“抑”则迂回委婉,欲言又止,目的则在于为“扬”蓄势,这样使论辩说理呈波涛汹涌之势,不可阻遏。不论记叙文还是议论文,行文中若有起有伏,起伏交错,文章自然就显得灵活洒脱,摇曳多姿了。
作者:萧涵 单位:湖北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