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战时期的农业推广政策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的农业推广政策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结合在一起。“我国以农立国,农民占全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农业问题,如不设法解决,则改进国民经济,必难收优良的效果。但欲振兴农业,实地的去解决农业问题,最简捷而又最紧要的办法,就是实施农业推广。”抗战初期,的农业推广机关与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基本一致,在管理上,“全国农业推广行政事务之监督由农矿部会同内政部教育部任之。为协助及督促农业推广之进行,得由农矿部内政部教育部联合其他农民农业团体合组一中央农业推广委员会其组织章程另定之。各省农业推广委员会或推广处应于每年将推广情形呈由主管官厅转呈农矿部内政部教育部备案。”抗战时期,由于粮食紧张,提高农业产量,成为保障军需,抗战建国的首要任务,因此国民政府在大后方大力倡导、积极推进农业推广。抗战时期的农业推广必然要服务于抗战。经济上的主要任务,首要的便是供给军事上物质的需要,其次才是安定国民的经济生活。“农民的出路便是国家的出路,在平时已如此,在此抗战期中更为重要。抗战胜利决于‘农’,这句话实非过分。”农业推广作为一项发展农村经济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工作,“是从农业研究机关到农村里的一座桥梁,实则为改进农业生产与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抗战时期的农业推广的使命不同于以前,“不单是改进农业,改造农村,而是还有负责抗战建国的责任。”在国民政府的推动之下,抗战时期,广西、四川等地的农业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939年,国民政府颁布《县各级组织纲要》,在国统区施行“新县制”,旨在对基层组织机构加以调整的同时,推行战时财经政策,加强对地方社会的控制。国民政府在广西等省设立了农业推广实验县。将农业推广与抗战需要联系在一起,成为农业推广实验县的最大工作目标。县作为中国社会结构中的自然单位,也是地方自治的基本单位,农业推广必须以县为单位,“然后一切的计划实施才不致落空”。县农业推广的原则,“一方面要顾到农业的地域性和季节性,一方面又必须与整个国防的政策相配合。”为解决农业推广经费不足的问题,“浙、粤、桂黔各省征推行公共造产,以造产的收益充乡村建设的经费。”抗战时期的农业推广面临的经费紧缺尤为严重。为解决粮食紧张的问题,1941年,国民政府颁布全国粮食增产计划大纲,投入近千万元投入农业推广。同年,为规范县为单位的农业推广,国民政府颁布《县农业推广所组织大纲》,规定“县政府为增加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得设县农业推广所,受县政府之监督指挥,并受省农业改进所或其他省农业改进之集中组织(如省农业改进处、省农业管理处等)之指导办理农业推广事宜。”在经费问题上,规定“县农业推广所之经费,由省政府规定标准,列入县预算经费,不足之县得请求省政府专案补助。前项标准之规定,事业费不得少于行政费。”这一规定比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相关规更加细化,虽然经费短缺的问题终难解决,但也体现了国民政府对农业推广之重视。
二、抗战时期农业推广的成效及局限
抗战时期,随着沿海一带的沦陷,农业推广工作在后方取得一定成效。“按农产促进委员会二十八年二十九年三十三年来主办事业的效果报告,可用数字计算共增益的事业如农作物推广、病虫害防治等十项,共计动支经费七百余万元。增加收入几达二万万元。各省推广费用据估计居农业经费百分之九十。由此足证抗战四年来推广事业在农业建设中显占最重要的一页。”以1941年为例,该年度四川省“推广改良稻种共计96,000亩,预计增收48,000担。再生稻与双季稻推广示范,共2,600亩,增收30,000担。改良麦种推广300,000亩,增收60,000担。”此外,在病虫害防治、蚕种改良、垦殖业等方面收效颇大。西康省宁属的“棉花蚕丝增产推广已有初步成绩,康属的畜牧也早在局部的进行。”贵州省的农业推广经过农业改进所的经营,“机构业务都已有了基础,在业务的实施上,特别是榨蚕推广和麦病防治等收效很大。故该所本年度仍将计划扩充。”此外,宁夏农业推广也开始发展,该生农业改进所拟定了“‘化少为多’,‘化劣为优’的目标,发挥着科学农业的作用。”抗战时期的农业推广主要局限于西南、西北等大后方。虽然国民政府加大了农业投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受战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抗战时期的农业推广困难重重,远不能解决粮食紧缺、通货膨胀等关系国计民生的经济问题。其局限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经费短缺。农业推广不仅需要技术人员,更需要政府的支持。“如缺政治力量,而仅靠技术人员推动,效果至微。同时大规模之垦荒及冬耕与推广优良种子等,必需相当巨大资金,以资运用,是农推工作之发展,亦息息相关者也。”抗战期间,政府财政几近枯竭,在农业推广的投入上微乎其微。虽然四川省利用农贷加大农业投入,部分解决了资金问题,积累了农贷的经验。但各省境况不一,农村金融并非普遍活跃。因此经费短缺依然是农业推广面临的重要难题。县作为农业推广的基本单位,经费短缺尤为严重。“有些已成立农业推广所的县份,全年推广经费不过二三千元,以目前物价高涨而想充分举办业务,实不可能。甚至有因县款支绌,积欠数月不发分文的,以致推广工作既陷停顿。推广人员亦不安于职。”经费是农业推广的经济依赖,在缺乏经费前提下,农业推广难以在全国展开。
第二,农业劳动力匮乏。战时国民政府的一切政治都是围绕军事展开。农业发展也被纳入军事体系之中。“兵员的补充,需要农民,弹药粮秣的运输,需要农民,道路城塞的破坏,需要农民,战壕的挖掘,地形的改变,需要农民,其他一切需要农民的地方还很多,所以有人说,中国广大的农村,众多的农民,实负荷着抗战建国的重大使命。”农村劳动力缺乏,农业不能集约经营,农业产量降低。差役、兵役的繁重导致土地无人耕种。“战争一日不停,壮丁一日征调不止。”农业劳动力匮乏,妇女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逐渐凸显。因为兵役和工业化的需要吸收了大量壮丁,乡村劳动力减少,“从前妇女专事家务者,今则不得不亲至田间操作矣。故目前农村妇女,殆已成为农业生产之主要份子……所有农事经营,生产增进,农村妇女皆以负起直接之责任。”可见战争时期,农村妇女逐渐参与农业生产,成为农村的主要劳动力。
第三,农业推广人才的不足、缺乏训练。农业推广人才的缺乏影响到农业推广的效果。“农业推广是深入农村的工作,工作的人员是否能使农民接受指导,是否能把实际工作进行的障碍除去,办理农业推广人员大多不能尽人事上的责任。且因推广事业初创,工作人员都未经专门训练,可以说没有受过农业推广的洗礼,既无责任心,又无事业心,农业推广之不能收效,人才之不专,素养之不充,实为一大缺陷。”农业推广干部的缺乏直接影响着农业推广的进行。“今日要扩大农业推广,推广干部的质和量都感到十分的匮乏……假定一个县境的面积为五千方里,人口为三十万,至少就需要一个主任,六个指导员和十个助理员,才能把工作推展到全县。目前各县推广人员只有二三人,处理公务还来不及,工作自然要受到极大限制。”此外,农业推广人才待遇差,也是人才匮乏的原因之一。战时农业推广工作者生活艰苦,已直接影响到推广事业的推进与承销。推广人员待遇低,基层干部薪给尤为微薄,已达到了严重的阶段,阻碍着事业进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军需和粮食供应,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国民政府在抗战时期的大后方积极推进农业推广,推动了四川、西康、甘肃、宁夏等地的农业发展。但由于经济服务于军事,农业推广被纳入到抗战的体系,成为国民政府解决军需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农业推广服务于战争的需要,难以满足民众的基本粮食供应。加之经费奇缺、人才缺乏训练,农业劳动力不足。农业推广事业并未取得预期的成效。
作者:赵秀丽 单位:青岛农业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