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 正文

文明礼仪教育作用论文共3篇

2021-4-10 |

(一)

一、中小学生成长发展的特点决定必须浸透文明礼仪教育

中小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强是这一时期学生的显著特点。在这一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抓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重点培养学生讲文明、讲卫生、讲秩序、讲公德的良好文明习惯,让他们学会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培养热心参与、友好交往的能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完善个人的素养。只有这样,到了高中阶段,他们才会形成做人做事的原则和方法,提高合作、参与、交往的能力,培养出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性格,形成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树立社会主义公民意识。这样培养孩子,就为他们的人生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如果错过这一关键时期,等孩子长大成人后再回过头来“补课”,只能是亡羊补牢了。现如今,社会上反映强烈的一些大学生高分低能、缺乏文明素质、言行粗俗、不讲公德、损人利己的现象,正是他们从小没有有效地受到文明礼貌教育的佐证。因此,抓好中小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不仅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有利,而且对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所决定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依照本身所具有的一定规律发展变化的,它之所以要如此发展变化,是它自身规律所决定的。而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也是按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逐步提高的。这就像建造一栋万丈高楼一样,只有踏踏实实地把地基打坚实了,高楼才可能一层层地砌起来。同样,担负着塑造学生心灵,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重任的学校德育工作,也只有从最基本的文明礼仪教育抓起,才有可能使学生的思想道德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和新的水平。抓好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也是学校德育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学校教育应该是思想品德与教学质量并重,列宁曾经说过:一切社会都存在着“数百年来人们就知道的,数千年来就在一切处事格言上反复谈到的,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文明礼仪”应该是这种“公共生活准则”的一项基本内容。其实,文明礼貌并不仅是人们单纯的外在举止风范,而是有着深层的内涵的。因为文明礼仪离不开思想道德和理想情操等内在因素。中小学德育,就是要从抓文明礼仪这样的“小事”做起,进而提高青少年一代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

作者:汪秀玲 单位:江西景德镇市第十五小学

(二)

一、突出教育训练的长期性

学校要按照激趣、明理、导行、养成等的规律,坚持以贯彻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重庆市中小学生礼仪常规》为重点,制定周密的训练计划,循序渐进,严格要求,持之以恒。训练中要做到“近”、“小”、“实”,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从一点一滴做起,力求具体、直观、实在,以实现教育的回归,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评价机制和日查、周评、月表彰制度。要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设立红领巾文明礼仪监督岗,强化对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检查评比。要把检查评比结果作为班级量化考核和学生品德评定的重要内容,并作为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文明学生、礼仪之星以及文明班级、先进班集体的重要依据。

二、突出道德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按照活动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道德体验。每周一坚持举行升旗仪式,开展国旗下讲话活动,并坚持利用班会、队会课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认真落实主题教育活动月制度,利用每年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结合新生入学、学生返校,集中组织开展文明礼仪知识竞赛,文明礼仪风采展示、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继续深入开展争优创先活动,加强文明细胞建设,坚持评选文明学生、礼仪标兵和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办公室,为学生树立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榜样。进一步深化文明礼仪示范学校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师生的文明素养。

三、突出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性

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是环境育人的重要体现。学校要按照“美化、净化、绿化、教育阵地化”的要求,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让校园的每一面墙壁、每一寸土地、每一棵花草都发挥育人功能。要有醒目的宣传标语、警示语和校风、校训、校歌、校服、校微,有上墙且布置合理的中外名人画像、名人名言、《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重庆市中小学生礼仪常规》、祖国版图、国旗标志,有精美的雕塑、整洁的草坪、漂亮的花木。要按照“规范、美观、实用、独具特色”的要求,加强寝室文化、办公室文化、教室文化建设。学校进一步强化校园文化环境的净化工作,为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大对校园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力度,及时收缴物色情、暴力、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有害出版物,查缴流氓玩具和管制刀具。认真总结提炼本校的优良传统,紧密结合时代精神,努力培育团结和谐、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独具特色的校园精神,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四、突出调查研究的针对性

学校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针对当前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组织力量加强研究。要针对当前反映强烈的单亲家庭和“留守子女”家庭的礼仪教育、网吧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学生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以准确把握当前出现的新情况,适应新形式下的新变化,探索德育的新规律、新方法。

五、突出“三结合”教育的实效性

学校要切实承担起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等多种形式,并通过“小手牵大手,共同学礼仪”等活动,提高家长的文明礼仪素质和科学教育子女的水平,增强家庭教育的实效性。同时,充分发挥关心下一代委员会、校外辅导员等各种社会教育力量的作用,进一步强化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八、突出教师作用的示范性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影响至关重要。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恪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努力加强自身修养,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不让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以文明的行为,高尚的品德,健全的人格作学生的表率。同时,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也要明确育人职责,真正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作者:江桥 单位:重庆市垫江县桂溪小学

(三)

一、文明礼仪

法国的孟德斯说过“礼貌使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德国的歌德则说“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貌”。而英国的托•卡莱尔说的“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礼仪越周全越保险”和美国的兰道夫说的“有礼貌不一定显得有智慧,无礼貌却常常显得很愚蠢”更为直白地道出了对文明礼仪的看法。中国古人用“国之四维”,比喻民族、国家的四根道德支柱。这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自古以来就倡导“礼治”,将“礼、仪、谦、耻”作为立国之本。教育家王广亚博士明确把“礼让”写入升达精神之中,同时把“风度仪态”作为特色教育之一,还提出“礼貌,不仅是个人气质的尺度,社会文明的指标,也是社会和谐的标志。”要求师生注重在学习、实践中提高文明意识,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做到人人学礼仪、懂礼仪、崇礼仪、用礼仪、传礼仪。文明礼仪是古今中外共同推崇的优良传统,由礼仪所体现出来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像给老幼病残让座,像帮助盲人过马路,再如一句亲切的问候,一声真诚的“谢谢”等等,这是一些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但也正是因为这些小事,才能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二、文明礼仪教育

约翰洛克说过“礼仪的目的与作用在于使得本来的顽梗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他尊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故此在文明礼仪教育之中,应坚持如下原则:


(一)敬人原则

尊敬他人,是文明礼貌的基础和标志,是人际交往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也是礼仪的核心。所谓尊重人,就是尊重他人的人格与情感、劳动和价值、爱好与习惯,以平等的身份同他人交往。在这个社会中,人人都是平等的社会成员,尽管民族、地区、文化程度、信仰、能力大小各不相同,但没有贵贱之分,在人格上是一律平等的,都应该受到尊重。面对90后的大学生,皆为独生子女,在多层保护伞下滋润而生,个性明显、自我意识强、新鲜事物接受多模仿快。这些本是他们的优势,可也带来不少负面东西,使他们变得傲慢、目空一切、排斥外界,对他们进行尊重他人的教育很有必要的。

(二)平等原则

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人们之间只有社会分工和职责范围的差别,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论职位高低、能力大小,还是职业差别、经济状况不同,人人享有平等的政治、法律权利和人格的尊严,都应得到同等的对待,因此人与人之间交往要平等相待、一视同仁、相互尊重、不亢不卑。同学间交往的目的主要在于共同完成大学的学习任务,这就规定了彼此应在人格上平等和学习上互助,并且主动了解、关心同学。

(三)守时原则

守时,不仅体现出一个人的观念,更能体现出这个人的道德修养。守时是一种对别人的尊重,是自己的一片信誉,是一种于细节处相见的美德。其实,时间面前人人平等,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就是不懂得尊重自己。所以古人也才会有“一诺千金”的说法,鲁迅先生也说过: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图财害命。现代生活的快节奏,更呼唤着人们的时间意识。(四)诚信原则诚信指一个人诚实、不相欺、守诺言,从而取得他人的有今天被人们津津乐道的篆刻家等学术流派了。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个人提出从写字到书法几乎贯穿了整个古代中国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将汉字由“言必书法”的传统的固有的思想革新到写字是写字、书法是书法的新阶段中去。同时,并不排除写字和书法之间、汉字的发展与应用间的复杂的、交叉的、传统与创新并行的兼容并举的多样化局面。正如“文人”和“非文人”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一样,文人画和非文人画的划分也没有绝对的标准,但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文人画也形成了一个大致的体系,建立一套具有图像意义、风格规范和技法标准的艺术体系,这一切皆与中国的书法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是这些采用汉字造型的书法、文人画、篆刻等艺术作品的出现,人们才十分肯定和提炼了中国古代艺术的核心就是诗书画印的一体化,正是他们追求完美的审美理想的物化、对象化,体现了汉字在古代艺术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作者:余鸿育 单位: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