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小学音乐论文
一、掌控教学机智,促进情感深化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是一门真实感人的艺术,这种艺术是不同于戏剧表演的另一种“表演”。她既可以是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波三折的九曲黄河,也可以是平滑如镜的山间堰湖、清澈见底的涓涓溪流。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对不同内容、不同情感表述音乐作品的艺术处理,机智地掌控“表演”的形式和高潮的收放,以或震撼心灵或沁人心脾的教学让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满足,人格情操得到陶冶,有效促进学生情感的深化。首先,教师要挖掘音乐作品的情感因素,明确不同乐曲、歌曲的节奏、旋律、力度、速度变化表现出的不同风格与情感,引领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掌握诸如《童年》、《蜗牛和黄鹂鸟》、《牧童短笛》、《梦幻曲》、《加伏特舞曲》、《我们的田野》、《丰收之歌》等少儿音乐作品的内涵和音乐情绪,培养学生的情感理解力,情感辨别力和表现力。其次,要注重教学中的技趣相生,让学生在感兴趣的音乐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和能力的锻炼,以趣导情、以趣助情。如在教学音的高低与强弱等知识时,我们就让学生围成圆圈,根据老师弹琴时音乐的高低强弱不同做出体态反应(高时人立正,低时人蹲下;强时大圆圈,弱时小圆圈)。在对声音的高低与强弱有了初步的感知后,聆听几首描绘不同形象的乐曲,辨析音乐中通过音调表现出的音乐形象。这就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乐理知识在愉悦的情感中转化为学生的审美能力。第三,教师发挥艺术的审美施教力示范导学,以自己的神态、语言、动作、指挥、范唱等传达情感,牵动和深化学生的情感。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教师合着悠扬的琴声,用课件展示出一幅幅与乐曲内容对应的画面,以生动的语言把学生的思绪带到柔风吹、新月弯、江水荡,两岸山影叠翠的迷人意境之中,使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产生美感,在融视、听艺术于一体的情境中获得美的陶冶和情感的共鸣。
二、鼓励艺术创新,发展情感表现
小学音乐教学以审美对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使学生通过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获得心理的满足、情感的表现和情操的升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将自己对作品的情感和内心的感受以艺术创新的方式表达出来。在知识的应用、拓宽和延伸过程中延伸情感、表现情感,在自己的艺术创新中体验与感受音乐的形式美,内容美。如在学生熟悉《小鸡变奏曲》的旋律后,启发学生进行二分、四分、八分、十六分节奏创编,让学生在创编活动中感受节奏变异引发的情感变化,理解音乐要素对音乐情绪的直接影响,体验艺术创新的快乐。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进入音乐角色意境中,对教学内容进行自由的表演,引导学生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理解通过表演创造性地表现出来。成功的表演不仅给学生以自信与欢愉,而且使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过程和体验过程紧密结合、水乳交融,切实促进了学生音乐审美创造力和情感表现力的发展。小学音乐教学中情与美的不解之缘,决定了这门课程对学生精神上的强大感召力。我们必须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善于从心理学和教育学中发现、寻找和研究小学音乐教学的普遍规律,在音乐教学中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重视学生的情感要素,发展学生的音乐个性特长和优良音乐思维,帮助学生用心感知音乐之情、理解音乐之美,插上遨游音乐世界的矫健翅膀,完美地实现小学音乐“以言育情、以情传情、以情感情”的教学目标。
作者:谷惠平 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西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