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 正文

小学德育教学方法(共8篇)

2021-4-10 |

第一篇

一、进行德育的时候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程度

老师在进行德育教学的时候,必须努力避免两种倾向的出现,首先是,德育的时候,老师不能够为了活动而开展活动,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每一步,让学生对道德习题进行解析,老师只是对学生的观点进行一定的评判,并且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必须注意老师的观点,这样是无法真正的起达到德育的目的的。还有一种倾向是,老师在进行德育教学的时候放任自流,没有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导,这样直接导致了学生思想混乱,并且也无法达到德育的目的,小学时期对于人的一生非常重要,老师这样进行德育教学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

二、将德育教学和生活结合在一起

小学生存在好奇心比较强的情况,特别是对于自己的生活则更加的好奇。老师在进行德育教学的时候,有必要将德育教学的内容和生活中的实例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改变德育比较空泛的情况,将其具象化真实化,并且还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学生对于德育的重视程度。除了生活中的实例,老师还可以将一些比较典型的例子讲给学生听,在进行举例的时候应该举和生活相关的例子,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并且老师在进行德育的时候,还必须注意现在德育中存在的不足,并且针对那些不足找出适合的方法进行改进,从而不断的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水平。

在进行德育活动开展的时候,有必要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合作探究对于小学德育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小学生自身存在能力、认知和知识比较缺乏的情况,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必须注意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和合作。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德育能够提高学生之间的亲密程度,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更好的吸取别人的优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德育教学活动中,使用合作探究的方法,通过群体的方式展开德育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并且学生之间说的例子也大都是生活中的,能够提高德育例子的真实性,更好地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新问题,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创造性和道德水平。

三、对德育进行新的策略创新

根据时代的需求,想要保证德育的效果,创新已经成了一个必要的手段。此处的创新,主要是指对以往的德育教学方式进行合理的改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进行道德选择方面的能力,在进行德育活动教学的时候,老师必须充分分析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让学生更好的进行自主选择,让学生更好的进行求异和质疑,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进行教学创新,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现也是保证德育效果的重要手段。在进行德育教学的时候,老师应该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学生进行选择,多方面的去思考一个现实中的问题或者事物,提高自身的判断能力。所以,根据需要,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必须打破以往德育的模式,多方面的评判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让学生更多的思考,进行思维上的创新,不断地激发出自身的潜力。

现在很多学校在进行德育的时候,比较注重学生的集合思维,而忽略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属于自己的个性。老师在德育教学的时候,必须让学生多进行思考,多发问,对于我们生活中的道德现象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解答,而老师在评判学生的想法的时候也必须经过深思熟虑,绝不能草率,因为老师草率的评价很可能会打击到学生思考发言的积极性。

四、结语

在进行德育的时候,老师必须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并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不违背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情况下,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老师在开展活动的时候,必须按照多真少伪的原则进行,根据实际的需要,创设意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不断提高小学德育的实际效果,提高学生的整体道德素质。

作者:张春艳 王太伟 单位:吉林省东昌区第三实验小学

第二篇

一、教学内容需要有趣活泼

行为教学的目的,就是将教条说教的枯燥形式转化为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如果活动内容仍旧枯燥无味,或者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就会大大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二、教学内容需具有一定针对性

以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不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活动结束了,教师想表达什么主题学生却还一知半解。这需要教师在活动设计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活动内容与教学主题需要紧紧相扣。比如,知识竞赛活动,最终获胜的团体不是代表上台领奖,而是集体上台,接受台下学生的掌声和教师的表扬鼓励。让他们深刻体会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也是集体让自己获得了这份荣誉。保洁活动,不能让学生自己维持自己座位的清洁,因为主题是珍惜他人劳动成果,因此,必须要设计成维护他人的劳动成果。一些细节上的活动设计,能更好地体现活动的主题和中心,达到更加突出的教学目的。

三、教学组织注意循序渐进及前后顺序

因教学方式以活动为主,因此,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纪律问题和教学执行程度问题。低年级小学生本身就活泼好动,新奇的教学方法会更加促动他们好动的天性。因此,在行为教学法开展伊始,首先需要强化的就是纪律性和教学执行力。我在行为教学的试教过程中,首先开展了分组队列训练竞赛,按小组进行固定方式的队列训练,并全班集体举手表决,选出最佳小组。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纪律性和团队意识,为后面的行为教学法做铺垫。

四、教学内容安全性和防止学生模仿的考虑

在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中,模仿的行为具有很高的概率。教师带领他们进行过的活动,更是被他们反复地执行和模仿。在他们的理解中,教师带领的活动,自然是不会受到教师和家长的反对的。因此,在设计行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活动的安全性和被模仿性。一些危险性较高,需要教师在场才可进行的活动,尽量不要安排进教学内容。比如,成人拓展运动中被广泛推崇的团队背倒项目,参加人从高台上背向倒下,由其他团队成员接住,这个项目可以很好地培养团队协作性和信任感,也可以大大克服个人的恐惧心理,达到增强勇气的目的。这一活动,从体能和执行力上来说,小学生已绰绰有余了,但这个活动有一定危险性,同时,这个活动被模仿的可能性也相当高,不需要特殊的道具,只需要一个小团队即可。所以这个活动在课后,也许会成为不安全因素的中大成因。因此,这样的活动并不适合进入我们的行为教学法。

五、总结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你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你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品德。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只有从小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道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21世纪的人才。认真做好低年级小学生的品德教育,对学生自身的成长与知识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重大意义,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要相互协调一致,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修养,使祖国的新一代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下茁壮成长。这更加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去探索如何更好地进行品德教育。行为教学法,是目前我认为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我会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更多地探索这一方法,以获取更好的德育成果。

作者:徐凡帆 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三墩镇中心小学

第三篇

一、革新课程,更新理念

传统德育教育更新人本教育理念。要想形势革新,首先要革新理念,一些根深蒂固的传统德育理念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新形势下的德育首先倡导的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从学生的思想和认识实际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德育方案。一次,某学校组织德育教育,大喇叭呼喊着孩子马上到多媒体教室集合,集中看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宣传片,学生们蜂拥而至,但不到半个小时,孩子一会儿这个,一会儿那个,断断续续地往外跑,说是上厕所。一问才知道,孩子们认为太不好看了,只好说谎出来了。班主任教师把学生们领回教室,给他们放了一个动画版本的德育片,孩子们都聚精会神地看起来,动都舍不得动。这样的方式真正遵循了孩子们成长的规律,符合了现代人本教育理念,这样德育效果是很有针对性,能够及时引导,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二、呵护天性,固本求源

小学德育工作顺利开展的最基本条件就是一切都要以孩子的年龄特征与心理需求为出发点,不能将其看成可捏可收的橡皮泥,违背孩子成长规律地去制定各种不可行的条条框框,扼杀孩子天性的同时德育工作还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布鲁姆曾经将现代学校比喻成屠宰场,教育工作者与领导将孩子的个性和思想无情地扼杀,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其实学校的出发点是好的,他们也希望通过一种方式实现德育效果,但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其实,教育工作者完全可以从了解孩子心理需求入手,蹲下身来听听孩子内心的声音,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熏陶。

三、内心体验,活力焕发

发自内心的东西才是深刻的东西,要把教师所传递的品德、规范信息内化为学生的品德信息,让学生在心里进行消化吸收,然后外化为实际作为。教师需要从各种实践活动下手,组织行之有效、氛围浓厚的德育活动,以激发学生内心切身体验的兴趣与成效。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可以实施“一日班长”的制度,让每一位同学在这一天充分感受作为班长的成就感和为班级服务的荣誉感,进而激发他们内心有他人的全局意识和组织管理的团队精神,这些宝贵的体验,能够焕发学生对学校生活的热爱,对今后人生的看待也戴上了阳光的眼镜。因此,教师的引导,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的帮助是潜移默化的。只要每天关注学生的生活细节,就能提醒学生走向健康、和谐的道路。任何思想道德教育,都要鼓励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感受、体会、总结、提高,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提升道德水平。

四、德育示范,熏染无痕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还不是很强,但他们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因此一个榜样的力量至关重要,它比日常强加的知识灌输与严厉说教效果要好很多。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者的个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财富是一种能激发每一个受教育者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不让学生开扣畅怀,那就自己每天端正衣着,不让学生乱扔乱放,那就自己主动捡起,不让学生口吐脏字,那就自己谨言慎行,这样的德育工作耳濡目染地渗入到学生日常见闻中,给学生传递一种正能量的精神信息,这种不随意责备的教育让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其德育水准会出现明显的提升。

五、总结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德育工作应切实本着以人文本、精心培养、德育深化的目标进发,领悟德育的真谛,探索一条小学生德育提升的光明之路。

作者:宋春晔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塘市小学

第四篇

一、加强榜样效应

当学生开始在意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时,才会进行自觉的约束,形成良好的行为,提高自身的责任感,从而自尊自律。通过榜样效应不仅起到了示范作用,还促进了学生德育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开展活动,给学生体验的机会

责任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是学生在后天的学习中获得的。因此,只有把学生置身于各种活动中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实践,才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引发心灵上的回应,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责任感。

1.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责任感意识

如,课堂中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对不同角色的扮演去了解他们的内心经历,体验这些角色中所要表现的责任感,从而激发出学生自身的责任感意识。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促使学生责任感内化成行为的重要途径,只有亲身经历才更能有深切的体会。如,可以组织学生到公共场所进行清扫,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责任感。

三、创新教学方法

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加强学生责任感的培养,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责任感教育包含很多方面,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担当意识、奉献精神等等。因此,在小学德育中要想提高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就必须有效地结合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情的变化,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四、加强家校合作

现代教育认为最有效的教育活动不是简单的学校教育,而是家校合作。当两者密切联系、有效合作时,更能发挥出强大的作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因此,教师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家庭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双方共同推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如,让家长参与到教育工作中,与教师共同引导学生,建立家访制度等等。

五、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德育中培养学生责任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教师必须加以重视,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作者:李方君 单位:吉林省桦甸市红石砬子镇中心小学

第五篇

一、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教师可以抓住低年级学生爱动、喜欢集体活动这一特点,开展“六项竞赛”等各种集体性的行为规范的竞赛,让学生在心中树立起“集体”的概念,逐步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使他们明白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班级的荣誉也是个人荣誉的一种表现方式,个人要努力为集体争光,要努力为班级的荣誉去规范自己的行为活动,不能因为个人原因而损害集体的利益,要让他们从小就树立起集体荣誉感。这种集体荣誉感的培养是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我们可以在学校建立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德育活动,对小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事实证明,将大的奋斗目标化为一条一条具体的奋斗目标,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通过集体的力量接受到德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通过少先队组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成为少先队员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件很骄傲的事,所以教师可以借助这一点开展一些简单可行的活动,并在活动中设置一定的关于道德的情景和一些具体的范例,以帮助队员更好地理解道德的要求。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每得到一枚奖章都会产生莫大的喜悦,教师可根据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来设置一些具体的活动,例如,捡纸屑等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从而让学生在活动中慢慢把德育内化为自身的东西。

三、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借助课堂这一主战场,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引申,让他们根据自身的情况明确导行目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建立起多维的课堂交往结构。教师可要求学生通过讨论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鼓励学生勇于说出自己的理解,这样也能满足他们与人交往的欲望,这种自我教育和同学间相互交流学习的方法能够让小学生很容易地掌握应有的德育知识,也能养成认真细致的好习惯。总而言之,小学生对道德的理解往往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即概括水平差,对德育的理解还是比较表面的、肤浅的。因此,教师要设置道德情境,在课堂上把一些课文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进行德育实践活动。例如,体育课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能使学生通过拼搏树立起信心与勇气,能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进而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自觉、刻苦、坚持与勇敢的学习精神。

四、循循善诱,坚持正面教育

低年级的小学生会因为教师的大声批评而感到害怕,这会导致他们不敢或者不愿再和教师进行交流。因此,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和他们多讲道理,多开展以美好的、先进的人和事物为主要内容的说服教育,并通过多表扬、多关心和多呵护来抚平他们心灵的创伤,切不可增添他们的痛苦,要循循善诱,要让他们能够慢慢地接受道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五、建立校内、外德育规则,开展德育规范活动

在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能从中受到良好的教育,深刻地体会到什么事情是应该做的、什么事情是不应该做的。例如,教师要让小学生明白上、下学路上的小摊卖的零食是不卫生的,是对人体的成长有害的,是不能随便买的。教师还可以通过互动交流让他们意识到,作为一名少先队员要及时为别人提供帮助,如帮助小朋友和老人过马路等。

六、加强家庭德育教育,家庭学校相结合

在小学德育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可以以活动为主线,开展“家长+学校”模式的活动,把家庭和学校的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学校可以通过建立教师上门家访制度、家长学校对话等制度,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家长会,如组织家长参观校园、和学生一起听课、评论校风和校园管理等“双边”活动,以拉近学校和家长的距离,学校和家长的关系密切了,德育工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七、结语

总之,小学生的道德教育是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学生的道德素质是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再从外部调节到内化的过程发展而来的,所以,学校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牟凤英 单位:甘肃省渭源县清源一小

第六篇

1.树立德育新理念

传统德育较多关注学生的认知层面,而较少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和精神成长,忽视学生的道德主体性发展和独立的情感体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为此,小学德育工作者要树立生活即德育的理念。道德存在于生活之中,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特别是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

小学德育的改革与创新要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要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只有联系儿童现实生活的德育才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小学德育改革与创新要从“高、大、全”的理想世界中走出来,回归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世界。从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王国里走出来,让学生体验到生活和生命的乐趣,这已成为小学德育改革与创新的新理念。

2.优化德育环境

学生、教师、家长、群众、政府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尚未达成一致共识,社会转型期的浮躁、短视、功利主义等思想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此,小学德育改革与创新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德育工作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各界要大力宣传立德树人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面对人类面临的水环境污染、大气环境污染、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等灾难性威胁,教育者要促使小学生树立生态理念,认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生态关系,树立科学的自然观、人生观,初步形成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建绿色校园、绿色社区、绿色城市等活动。带领学生亲近大自然,体验大自然,认识和保护动植物。组织开展环保志愿者活动,为绿色城市创建方案献计献策。引导小学生通过对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决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3.方法和途径多样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挑战和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小学德育改革与创新的方法和途径要由单一的模式变为多样化的方式和途径。单一的灌输式的德育已不适应现在的小学生教育,传统的道德尊严已经受到了挑战和质疑。现在的小学生生活在一个信息化时代,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主体意识、平等意识逐步增强,形成了新的价值观的萌芽,在现实生活中,少年儿童也有许多值得成人学习的地方,与孩子共同成长已经是现代德育的新理念。

我们要将情感教育模式、德育体验模式、活动德育模式、主体参与模式有机结合起来,改革德育方法和途径:一是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创新小学德育课的教学方法,积极倡导体验学习、探究学习和解决问题学习的德育课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设计班会,参与校园社团管理等,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判断。二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德育改革与创新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往往体现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如感恩、尊重别人、社交礼仪等。德育改革首先应从转变家长入手,让家长明白自己的责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真正懂得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成长。三是教育的信息化正在课堂内外悄然发生,教师的教法变了,学生的学法变了,现代教育技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可以轻松掌握知识。信息化为德育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4.不断完善德育评价体系

教育质量评价具有导向作用,今天单纯用学生的考试成绩、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做法阻碍了小学德育改革与创新。2013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提出了实施绿色评价的新思路,综合评价既关注学生的学业水平,又要看学生的品德修养和身心健康状况;既关注全面发展,又要看个性特长发展;既关注学习结果,又要看学习的过程和效率。学校和社会都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为推进小学德育改革与创新指明方向。

作者:刘秦渭 单位:宝鸡市经二路小学

第七篇

一、情感陶冶法

陶冶就是通过特定的教育情境给学生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情感陶冶法是一种暗示的德育工作方法。比如教师对学生爱父母教育,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查阅报刊杂志、看电视、听广播等方式让学生搜集关于孝敬父母的名人名言、故事,学唱孝敬父母的歌曲,写父母关心自己的一件事,开展以“孝敬父母”为主题的读书汇报会、演讲会等活动,通过活动营造氛围,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受到感染,以便达成孝敬父母的教育目的。

二、榜样示范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这样的话:“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榜样示范就是以优秀模范人物的正确的思想、优秀事迹和好的行为习惯感染学生、熏陶学生,进而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方法。模仿自己心中敬佩的人是小学生的一种心理,教师可以有效利用英雄模范人物、伟人、师长、优秀同学有意识地引领学生,教育他们像这些人学习什么,怎么学,以达成德育目标。

三、实践历练法

生活是个大讲台,社会是个大课堂。教师应组织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把学生放到世界这个大课堂上去历练,让学生在生活、学习实践活动中,去辨别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使学生树立正确是思想,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四、赏识教育法

每一名小学生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特别是教师的赏识,有时赏识的教育效果比批评要好的多。“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也都有自己的缺点,教师应尽力充当学生赏识者的角色,肯定学生的优点,同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有经验的老师当学生犯了错误时,不是直接批评,而是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先肯定其优点,同时指出需要改正的地方,同时提出希望,这样的教育效果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作者:于金红 单位:吉林省长岭县前七号镇中心校

第八篇

1.走向实践,深入引导

德育离不开实践活动,因为很多道德品质与思想兴趣的培养都是从社会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的。小学生作为初升的太阳,他们的健康成长需要真实的环境与真实的社会事实的引导。为了能够切实培养学生崇高的德育素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向实践活动中心。例如:老人疗养院、孤儿院等,鼓励学生向社会弱势群体伸出援助之手,献出爱心,每周末可以组织学生前去做义工,为孤寡老人打扫房间、陪他们聊天等,缓解老人的精神孤独,让学生体会到助人为乐、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感受,使学生生活在一个奉献爱、接受爱并感受爱的温暖环境中,从而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感,塑造自身崇高灵魂。

2.结合兴趣爱好,针对引导

教师要注意到不同学生的兴趣特长,根据他们的特长来进行针对性地引导,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和利用自身的特长,带着一颗兴趣的心持续发展下去,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德育的积极作用。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开设一些课外活动班,如:绘画班、书法班、舞蹈班、声乐班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根据学生的特长成绩给予嘉奖,以此来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努力地发挥自身特长,让每一名小学生都因自己的特长而建立一份自信心与自豪感,使他们产生未来发展的愿望。这样学生就会带着兴趣与信心,在家长和教师的鼓励下努力前进,不断地充实自我,提高自我。

3.净化环境,健康地耳濡目染

俗话说:环境塑造人,这其中蕴涵着丰富的人生道理,小学生初谋世事,仍然缺少是非判断力,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生活环境,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积极健康成长。这一过程需要家长与学校的配合,家长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书香家庭,让学生时刻接受书香的熏染,要杜绝一切可能影响到孩子健康成长的行为,例如:不要在家中聚众赌博、减少在学生面前抽烟酗酒的行为,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学校要积极净化与整治校园内外的生活环境,减少一些社会不良因素对学生成长环境的侵蚀,及时清洁整理校园自然环境,建设一个无垃圾、无污染的整洁校园环境,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态观念,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积极维护生态的良好习惯,在学校周围多设置一些文化设施,例如:书店、文化馆、体育健身馆等,使学生生活在一个安静、和谐、文化氛围浓厚的环境中,这样学生才能耳濡目染地接受高雅、正确文化的熏陶,自觉提升自身的追求与品位,塑造积极健康的思想品质。

4.总结

新时期,小学生的德育任重而道远,因为德育是决定一个人成长与发展的灵魂性因素,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学生的德育,不断完善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他们的追求和品位,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与科学的价值观,这样才能够促进他们朝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才能够积极适应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

作者:苏宏亮 单位: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育才第三小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