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南宁学院服装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现状
1.积极引入企业办学,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
南宁学院通过多方调研,把服装设计专业与行业现状紧密联系在一起,先后与南宁市邕宁区畅达制衣厂、鹏达制衣厂达成合作意向并签订合作协议,在多方争取下,畅达制衣厂实习实训基地、鹏达制衣
厂实习实训基地分别挂牌成立。南宁学院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以及加强对协会的管理,完善了校企合作机制,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2.专业的教学条件不断优化,教学成果明显提高
通过一系列的深度合作,学校的师资力量得到了明显增强,服装设计专业已经成为学校的明星专业。在校内的各种服装设计竞赛中,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展现出自己的风采和实力。此外,服装设计专业学
生参加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服装设计赛,充分展现了“校企合作”“以赛促学”的积极效果。在实训方面,南宁学院投资建立大型的服装实训中心,增添了许多新型的高科技设备,为学
生实训提供方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资源,把上课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市场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企业反馈学生能够适应市场环境,设计各类型服装。在实践中,充分体现了“工学融合”的效果,大批优
秀的人才得到发掘。
二、加强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采用校企合作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企业以及学生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所以学校应强调继续巩固和加强校企合作模式,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教学经验,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
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其一,建立并完善“前店中校后厂”的新型办学模式。通过与企业的合作,联系设计门店以及工厂,建立“前店中校后厂”的新型办学模式
。强调“前店后厂”的主要目的是为师生提供一个集设计、打版、成衣、营销为一体的平台,实现学生能够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通过实践活动,将富有特色和市场潜力的服装设计作品投入生
产,并通过实体店进行销售,增强设计的成果转化。其二,进一步充实专业师资力量。学校加大人才引进,吸收优秀的人才到服装设计专业任职,这些人才会带来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学
校还应把企业设计师请到课堂内,通过他们的经验传授,帮助学生从各个方面得到提升和锻炼。优秀的师资团队增强了服装设计专业的综合竞争力,实现了良性循环,提高了专业知名度和认可度。其三
,创新教学方法及手段。在新时期,教师应采用先进技术,改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带动整个专业的进步。如,采用互动式、开放式教学方法、示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形成以
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程教学模式。再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学网站以及多媒体演示等手段和途径可活跃课堂气氛,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更能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实践得知,
校企合作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非常适用于市场环境变化大的专业教学,它能把学校、市场和学生紧密联系起来,形成良性互动,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和水平,具有非常好的实践意义和教学效果。
作者:韦威贤 单位:南宁学院文学与艺术设计学院
(二)
一、中国传统服装文化的独特表现
中国传统服装讲究“含蓄美”。人们在其上可以观察到独有的中国文化精神和艺术表达方式,这是东方文明的历史沉淀形成的特别符号。中国的传统服装以“宽衣体系”的平面表达为主,讲究意境的通
达,通过纹饰的变化表达对“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的认知,通过色彩的专属认定来体现和维持社会的阶级属性。在结构设计上多以直线和垂线为主,以最简约的平面裁剪处理方式进行结构分解,以系
带式为主进行闭合处理。把对自然的理解、喜爱和敬畏以图案的形式表达于章纹中,传递人们对宇宙的认知观。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纯粹性、自由性、创造性,是写实与虚幻的完美结合,正所谓衣裳
是文化的表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化。服装设计注重细节的同时,对服饰的穿着组合有明确的要求。中国传统服饰采用上衣下裳制度、深衣制度和短襦制度,结构上采用平面通裁方式。其服装的基本特
征是交领、右衽、系结、宽大袖身、配以多变的圆领与直领等,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其中唐朝的圆领衫一直延续到明代,并对朝鲜、日本等近邻国家影响深刻。女装的襦裙裙腰高系,腋下以丝带系扎
,同时裙身修长,配上薄纱织制的披帛,挽于两臂之间,行走时摇曳多姿,别具美感。中国传统的色彩理论是以五行变化为基础的,对色彩的喜好源于黄帝时期。这一理论体系代表了中国几千年的审美
爱好。在这个理论的形成中,是以男尊女卑血缘延续为主要社会意识思想,加上对神秘自然现象的崇拜,通过儒、佛、道家等哲学思想的补充发展,形成阴阳五行学说的色彩理论,最终构成了中国传统
色彩的表达方式。中国传统服饰色彩是中国社会审美观念的外在表现。从中国服装的发展进程看,色彩包含的独有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具有鲜明的阶级特征和民族特征。在周代,就确定了中国
的服色制度,规定了皇帝着冕服、玄衣、红裳,服饰图案配以十二章纹,王公大臣等衣着按此规制依次降低一个等级使用。而在民间,每到喜庆的节日人们穿红戴绿来表达心中的喜悦。在用色上,以纯
色的红、黄、黑、白、青等5种颜色为正统色,作为服装的基本色调。具体到哪一种色为尊贵,与每一个朝代所崇尚的思想和五行理论有关。例如周朝尚火(红色),秦朝尚水(黑色),汉朝尚土(黄色
),汉朝之后尚木(青色)。同时五行和星相术结合,认为黄属土,居中央;青为木,居于东;红为火,居于南;白为金,居于西;黑为水,居于北;黄色居五行中央,居其他色之上,最为尊贵,为天
子专用色。从此也奠定了黄色在中国几千年传统中的尊崇和专属地位,成为了皇家的专有用色。最著名的便是宋太祖的黄袍加身成就帝位,可见人们对于黄色的态度。黄色还是佛教中的主要用色,通常
所说的“再塑金身”、“佛靠金装”等都是黄色的主要表现。
二、西方文化及其对服饰文化的影响和表现
从地理环境上看,中国文化起源于黄河文明,是在一个相对固定而且封闭的地域环境中发展形成的。自古以来,儒家思想、道家哲学、佛教、伊斯兰教以及基督教文化都曾在这块热土上相互碰撞、交流
和融会贯通,共同形成了以含蓄、包容为特征的中国文化,加上漫长的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统治,构筑起高度发达的文化体系。从地缘上看,西方文明是开放的,是希腊文明、罗马文明、美洲文明等多
种文明交互融合的产物,是以宗教文化为代表的包含整个西方世界中所推崇的标准和价值观的文化体系。以宗教、个人主义为主要代表,以此构成西方文化模式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这种文明源于古
希腊和古罗马的科学、哲学、民主、建筑、文学等的综合,并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发展。在西方文化中,宗教确定了人人自由平等的观念,即上帝、真理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
的努力取得成功,最后成为上帝的宠儿。这种思想和中国宗教文化截然不同。个人主义是西方文化模式的又一个典型表现。在西方,人们把个体的发展作为最高追求,强调个体发展的重要性,强调社会
发展进步是在个体发展进步的基础上实现的,突出强调个体的独立意识和创造意识对社会的进步作用,强调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价值创造的意义,强调个体权利高于一切,主张个人奋斗和竞争意识。张扬
自己的个性,对自我的充分认识是实现自我表现价值的前提,认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但是突出强调个体的奋斗高于一切。西方服装服饰的造型和色彩装饰等受宗教和个
人主义影响较大。在圣经中就有对服饰的规定:女人做礼拜要蒙着头巾,男人则不能蒙头。同时十字架的宗教意义对服装的形制也是西方服装服饰发展的根源,到后期的丘尼卡的缠绕式形成了西方服装
的主要类型。西方的个人主义崇尚人体美,所以西方的服装以突出人体为前提,其形制外向,注重人体的自然属性,注重人体的自然表达。文艺复兴之后,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立体的裁剪方式应用
于服装,省、褶裥的作用使服装能更突出表现人体的自然美。服装的作用是用以表达自我价值的工具,所以西方的服饰是以露、透为美,以服装弥补人体缺陷,追求自然法则通过人体予以表现,这与中
国服装追求与自然和谐、着重表现精神气质与气韵不同。其裁剪方式和造型手法以线条、图案、色彩本身的客观化来集中表达,服装是为突出、表现个体而服务的。
三、现代服装设计中传统文化应用的缺失
1、创新乏味,模仿横行,设计缺乏历史内涵以模仿与仿制为主的再设计是服装界一直以来的做法。许多设计师在设计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以简单拿来主义为主,以传统题材为目标的设计没有任何新意。
多数设计师追捧西方的设计师,认为西方的文化和设计理念是先进的,因此在设计时不对国外的设计作品进行深入地分析和借鉴,尤其是没有从设计所表达的历史文化内涵上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只是追
求设计形式上的相似,设计的作品缺乏独有的文化内涵的支撑。单纯的模仿不能做到神似,也就无法满足骨子里满是中国传统文化浸润的消费者对时尚的至高追求。设计的作品以简单的某一种所谓的中
国元素为主,表面上看是中国模式,仔细分析却缺少以文化为支撑的思想骨架,产品没有长久的生命力。
2、设计远离市场,为设计而设计服装设计是依托于个体差异和文化背景的设计,是以产品的艺术表现与人的个体魅力相结合的艺术创造,服装设计的根本目标是为个体的着装提供合适的产品。在进行服
装设计时,如果忽视了设计与个体的组合关系,忽视设计与地域的文化属性的结合,忽视服装的最终极目标,单纯为了设计而设计,其最终的设计产品必将失去消费者。因此,在进行服装设计时,必须
明确定位,明确设计的服务目标,不能简单地走为设计而设计的路子,不能为生活存在将失去存在的意义。
四、现代服装设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与发展
现代服装设计必须是依托文化背景的再设计,是结合思想精髓的再创新。从中国传统服装的设计元素来看,服装设计所要求的既不是对传统的重复,也不是对西方的简单复制,而是以一种宽容、包容的治
学精神与广泛的时空文化进行不同因素的组合,从而使得设计师从传统的服装艺术中取材,进行更为自由的再设计。服装再设计不仅强调文化的传统性,更为重要的是还要利用传统文化、地域特色来表现
当代的精神理念,以独特的民族特性和民族精神来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在设计时必须抓住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从中吸收优良的人文内涵,以时尚化元素来表达传递,这就要求设计师必须提高知识的修
养,提高对文化历史的把握能力,在长期的积累下消化为自然的情感。在当代各个方面都提倡传统化、民族化的大环境下,中国服装传统元素的再设计是永不落幕的艺术文化。
作者:冯志民 单位: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三)
一、服饰图案的应用方法
1.主题设计
主题设计是设计师在充分感受自然美的基础上进行构思,如将动物、植物的造型、色彩、纹理与服装的款式和装饰巧妙地结合。在提炼自然美的过程中,采用概括、夸张的手法加以美化。如蝙蝠衫就属
于这种形式,它概括了蝙蝠的某些特点,创造了一种轻松、舒适的服装风格。以蝴蝶为主题的图案应用也颇广,如蝴蝶的外形,鲜艳、斑斓的色彩,翅膀上的花纹以及轻盈翻飞的风韵都可以被运用到服
装的款式和装饰中。
2.根据款式特点进行装饰
(1)图案与款式风格相协调
图案的风格因款式而异。如,居家服的图案装饰应灵活而随便,朴实而轻巧;宴会服和晚礼服的图案装饰要求华丽、高贵、典雅;新娘的婚纱装束如白玉般纯洁无瑕、天使般可爱纯真。除了服装上的装
饰外,其他附配件也须与服式风格相协调,其种类和造型应随着款式风格的变化而设计。
(2)图案与服装造型结构相配合
服饰图案装饰宜点缀在人体S形的外曲线部位,即较为凸出而显眼的部位。有时与服装结构线配合,也可采取半露半藏的含蓄手法,如只在开片结构上的凸部表现大半朵花纹,另一小半则隐藏在线缝凹侧
。
(3)增强服装的动态美
图案装饰的应用得当,可以增强服装的动态,具体方法有:第一,采用斜向形、V字形的不同面料相拼,或呈线形装饰,增加视觉的动势感。第二,附加悬垂形的飘带、蝴蝶结、布带、丝带等垂挂系结的
装饰,在人体转动或微风吹拂时呈现自然飘逸,增强服饰的动态美。
3.装饰与实用功能的结合
装饰与实用功能的结合,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代人们就开始使用纽扣,如古希腊、古埃及便有用兽骨、贝壳制成的纽扣。我国古代用丝带系结,发展到用布或丝绸缝成条状后编结成各式扣子。它们既有
实用功能又具有装饰作用。夏季真丝绣衣常采用镂空绣花,既有美感又增加透气功能,体现了实用功能与装饰功能的统一。冬季服装则常采用较厚实的面料,或以皮、毛装饰,或以绒绣装饰,或以贴、
粘、覆盖等方法装饰,而不是用镂空方法,从材质感受和处理手法上,都使人增加一种温暖的心理感受。对于童裤的装饰,常在易磨损的膝盖部位安排趣味性的贴布图案,同样起到实用与装饰的双重作
用。
4.展示工艺美
图案附加到服装上的制作工艺不同效果也不同。如,抽纱、刁绣能产生镂空和层次感;垫绣能产生立体感;扎染古朴、手绘如画;等等。这些装饰手法和装饰效果应与面料相适应,在柔软、轻薄的丝绸
面料上,可采用刁绣、影绣、抽纱、手绘等工艺,使服装产生清秀、飘逸、柔和的美感;而在丰厚、挺爽的呢绒面料上可选用垫绣、补花等工艺,使服装产生粗犷、立体的效果;印花、扎染、蜡染一般
适合于麻织物,因为它们都具有朴素、大方的风格。在为具体服装设计的图案中,还有一部分图案是立体的,如胸针、腰带扣、蝴蝶结等。
二、图案装饰的部位
服装图案装饰按部位划分,大致可分为领部装饰、胸部装饰、肩部装饰、腰部装饰、满花装饰、衣边装饰等形式。设计时,应根据不同风格的款式决定装饰的部位,以取得整体艺术效果。如,领部装饰
、衣边装饰要体现端庄、文静的风格;胸部装饰是较为醒目的常用手法;肩部、背部装饰能体现男性化的精神气质。服装的配件,如头巾、领带、鞋帽、围巾、手套、提包及纽扣、皮带、首饰等物件的
装饰,必须与服装相配套、相协调,装饰的部位以视线能见到为重点。服饰图案的应用意义在于增强服饰的艺术魅力和精神内涵。如果运用得不合理,则画蛇添足,不仅会削弱服饰的自然美感,也会无
谓地增加成本。因此,图案的运用关键在于合理、巧妙和新颖。
作者:陈桂红 单位:辽宁葫芦岛市建昌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四)
一、舞台服装设计中材料的运用
服装材料,可以各种全新的面貌出现。柔软型面料可任意塑形,产生的线条柔顺,优美。硬挺爽型面料制作的服装立体丰满,外形膨胀,视觉面积大。光泽型面料在灯光的照射下发出七彩的光芒,炫目
灵动。透明型面料质地轻薄而通透,具有优雅而神秘的艺术效果。打破常规的服装选材,运用人工合成材料。如建筑材料的使用;有石头、木材、金属条、各色玻璃等。包装材料的使用;卡纸、塑料、
喷画等。植物材料的使用;新鲜的花朵,风干的花束,植物的根茎,树叶等都是很好的舞台服装选材。对面料进行改造,运用材料的多次缝制粘贴及刺绣色彩的搭配,化学腐蚀抽纱烂花改变面料的质感
。使面料形成不规则,不对称,不完整的破烂质感,会给观赏者产生意想不到的视觉冲击,具有超现实主义的意味。
二、舞台服装设计中解构主义的表现
从结构到解构,是时发表展审美的新趋势。因为它充满个性,富有生机,聚集表现力受到推崇。解构主义是建立在对传统空间结构的怀疑基础上,设计重新分解,完全背离服装人为的穿着理念,变构重
建从独立的艺术品的角度去考虑舞台服装设计的理念。毫不犹豫的摧毁传统,以现实感、随意感,以自由的心态,采用扭曲变形,折皱拼接进行混搭。使舞台更具活力,表现更有张力。同时加入建筑、
雕塑的空间元素,脱离服装原有的人体工程结构,看似凌乱无形,却充满强烈的生命力。服装体积巨大,外形怪诞的解构主义设计更能在舞台上独树一帜,受到观众的喜爱。
三、舞台服装发展现状及趋势
舞台服装设计的现状,舞台美术设计从简单幕布式搭台布景,到立体化实物化并运用各色幻灯和电子激光,逐渐形成舞台设计的潮流。以往舞台服装单调的款式、过时的色彩、保守的造型,都不能满足
现在舞台美术设计的需要。多样性、时尚感的创新意识,融合社会热点话题,将娱乐大事件、影视大片等观众关注的内容融入服装设计理念中,对创作意图至关重要。观众能直观的欣赏到更为前沿的流
行元素,使舞台服装融入舞台剧中。目前国外已经有很多著名品牌的企业生产舞台服装。而在中国单独设计生产舞台服装的公司却寥寥无几,大多数为小型工作室制作完成,缺乏系统完善的品牌竞争。
我国舞台服装无论是在艺术表现力还是美感上远远不及欧、美、日、韩等国。发展我国的舞台服装设计要结合中国元素。我国由多民族组成,设计素材源源不断,坚持特色文化并可借鉴国际化的理念。
总之,舞台服装设计要有超前的设计理念,同时对发展实用类服装起到了导航推动作用。这种推动作用将是众多服装设计的风向标。
作者:于佳 单位: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分院
(五)
一、话剧服装设计的主要方法
1、服装的写实性
一般来说话剧的演出形式更接近生活原型本身,是以人物对话、故事情节为主要内容的表现手段,更接近人的生存状态。虽然话剧服装的样式多变,款式各异,但话剧服装通常是以写实的方法为主进行
设计的。比如话剧的里程碑剧目《雷雨》,虽然重复演绎了很多次,但服装的样式依旧是简洁、写实的民国风格。再比如说今天赖声川导演的很多话剧亦是如此,虽然话剧的表演形式上有突破创新,但
是在服装设计方面依旧遵循接近人们生活本身的人物形象来进行服装的设计。话剧的服装也有写意性的服装设计呈现,但总体来说,写实性是其最主要的形态特征。
2、服装的时代背景
话剧的题材很丰富,角色的时代背景也不同,我院演出的话剧就有很多类别,有上世纪民国年代题材的剧目,如《茶人杭天醉》、《倾城之恋》、《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等;亦有西方的舶来剧目《狮子
王》、《借我一个男高音》、《乱套了》等,因此话剧服装也应随着剧目的时代特点而深入的剖析人物的特点来进行服装的设计。时代背景一般是一台话剧的整体舞台美术设计的大方向,在服装方面也
是首要的设计根据。比如本人设计的话剧《借我一个男高音》的服装,故事是发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美国的故事,讲述了世界著名歌剧男高音星蒂特尔•梅里雷到美国演出歌剧《奥赛罗》,演出之
前吃了过量安眠药而长睡不醒,剧院经理亨利和助手马克斯以为他已身亡。为了救场,亨利逼马克斯化妆成奥赛罗代梅里雷出场,演出获得了意外的成功,而各色人等出于不同的目的对假梅里雷大献殷
勤……然而一片混乱之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皆大欢喜的结束了全剧。剧中人物的服装皆是美国80时年代末的造型,在这个大背景下,再根据角色的不同特点进行进一步的设计规划。如剧院老板的服
装,虽然是简单的一套工作西装,但是根据年代的审美特点,那个年代的西装要宽大一些,不像今天的西装更加修身。还有剧中人物需要演绎奥赛罗,奥赛罗是15世纪末是威尼斯公国一员勇将,这个
人物的服装设计又要回到欧洲15世纪的时代背景下,男人都是穿着大大的羊腿袖、拉夫领衬衫,紧身长裤,根据奥赛罗的自身特点,还搭配了装饰了铆钉皮马甲、皮靴和披风。而另一部话剧《乱套了
》是发生在英国撒奇尔夫人当政时期的一个喜剧故事,剧中的男主角是国会议员,服装也是西装为主的,由于年代、身份地位的不同,这套西装的设计要有英国萨维尔街的传统特点,强调合体,肩部稍
宽,腰部收紧,西装的设计要更修身和具有线条感。虽然同样是西装的设计,但是为了更能体现剧目的时代特色和人物的形象,设计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剧目的时代背景进而深入角色的服装设计。
3、服装的色彩
话剧服装作为一种舞台服装,其色彩会受到灯光的影响,为了使舞台服装表现出最佳的演出效果,就要考虑与灯光的结合。色彩是光线人的刺激视神经产生的不同感受。灯光的明度、色彩和照射角度会
使舞台服装的色彩呈现给观众多样的视觉感受。明亮强烈的灯光能大大提升服装色彩的明度,相反昏暗微弱的灯光则会降低服装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比如《借我一个男高音》中女演员戴安娜的一套小
礼服,原本设计用香槟色的雪纺纱,但在舞台强烈的灯光下,色彩的颜色基本消失,而且显得十分惨白。最后换成有涂层的金色和银色面料,就保持了服装原有的色彩,而且也体现了女演员的靓丽形象
。服装的颜色对于观众而言,往往是观众对舞台人物的第一印象。色彩的刺激会让观众对人物的个性特点有更直观的感受。因此在服装色彩的设计时也要考虑人物的个性特点、年龄、职业等因素以及整
台剧目人物服装色彩的效果。《借我一个男高音》第二幕中人物都是参加宴会的装束,相同的场合,要体现不同的人物,不同颜色的服装可以区分他们的人物形象。比如剧院老板的女儿麦琪,是一个青
春少女的形象,一般的长款宴会礼服就不太适合这个人物,剧中设计了一套浅粉色的短款小礼服,充分体现了人物的青春少女形象;歌剧协会主席茱莉亚,是一位50岁左右的贵族老妇人,设计了一套
深紫色镶嵌水钻的齐地晚礼服,显示了人物的高贵气质和珠光宝气的形象;男高音的老婆玛利亚,是一位美丽时尚的女性,设计了一套宝蓝色的缎面和雪纺搭配的晚礼服,体现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和美丽
形象。
二、结语
话剧服装并不是简单穿在演员身上的衣服,而是设计者对剧目和舞台艺术的理解,并运用服装设计的方法来呈现的一门艺术。本人根据亲历话剧服装的设计体验,粗略的提出在话剧服装设计中需注重的
几个方面,可供舞台服装设计者参考。随着舞台艺术的发展,话剧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人们喜爱的舞台剧种,服装可以点缀和充实剧中人物的形象,掌握有效的设计方法,可以使话剧这门舞台艺术更添光
彩。
作者:巴蕾 单位: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六)
一、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是学习服装美术设计课的关键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一方面体现在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上,另一方面体现在学习过程的体会中。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专业学习的态度,从兴趣入手是最佳的途径。用信息技术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在感觉上给学生以冲击,形成信息刺激场,激发学生对服装
专业和行业的直接兴趣;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整合,形成学生对专业学习的间接兴趣;利用多媒体烘托课堂气氛;以问题教学为中心,将学生带进自主的学习情景之中,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收集、分析
、处理信息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例如,笔者在讲解服装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比例时,运用信息技术查阅、收集、整理大量服装图片,通过对比来阐释服装的外观给人带来的美感,更为直观、准
确地让学生懂得组成服装外观美的各要素均要有良好的比例。例如,用不同的颜色组合服装,每种颜色所占面积要适当;在连衣裙上装饰图案,图案的大小、位置也要适当;上装与下装之间、领面与衣
襟之间、腰带与裙子之间都必须呈现美的比例关系,等等。通过观察、对比、讨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由于服装专业女生占大多数,教师可以紧紧抓住女生爱美的自然心态,培
养学生自觉地发现生活中的美与丑,在审美体验中逐渐增强对专业的学习主动性。
2.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巩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心理学家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力的‘磨刀石’。”因此,教师在服装美术设计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美术设计练习,或
组织参加国家、省、市级的服装美术设计比赛,让她们经历一定程度的磨练,真正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例如,在教学中,笔者每学年都会组织学生进行一场服装美术设计比赛,并评出一、二
、三等奖,学生为了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而不断地努力,不停地钻研,去微机房,到书店、图书馆、商场、地摊寻找资料来进行设计,在相互竞争中学生们提高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真实的成就
感,从而增强了自信心,学习起来更加主动了。
二、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服装美术设计教学的动力
创新型人才既要具备创新意识,更要具备创新能力。我们的教育从古至今都过于注重继承和记忆,总认为学习就是吸收知识,把知识记到脑子里就是真正学到了东西。其实,只有创新才能发展。
1.创新灵感的产生在教学当中,笔者经常给学生讲,虽然科技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同时我们的生活空间正逐渐被各种科技产品所局限。于是,人类出现对自然生活的渴望,对无拘无
束人性的向往,对精神空间的深层探寻,对古老文明的继承和反思等。大家的这些探求,也正是我们所要寻找的创新。只有让我们的学生开阔视野,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换位思考,才会不断产生自己的创
新灵感。在服装设计上的创新并不单单是指服装要追求时尚,有些人会认为服装的创新就是指服装要脱离现实(看起来独特、新颖),其实并非如此。复古迹象已悄悄地成为服装美术设计师们一个重要
的创新灵感。从服装的时代特征而言,商朝的“威严庄重”、周朝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朝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朝的“丰满华丽”、宋朝的“理性美”、元朝的“粗壮豪放
”、明朝的“敦厚繁丽”、清朝的“纤巧”,无不体现出中国古人的设计倾向和思想内涵。但某一时期的审美设计倾向、审美意识也并非凭空产生的,它必然根植于特定的时代。在纷乱复杂的社会现实
生活中,人们的审美观也是复杂的,过去某一时期的饰品、服装的某一部分等,也会使我们产生设计的灵感。作为一名服装美术设计师,不仅要领导潮流,更要考察社会的变化、观察人们的审美意向,
只有这样我们设计出来的才是最具有创新性的服装。
2.以实例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创新能力
例如,在男上装的设计中,笔者让学生根据分割与褶裥作造型变化及根据领口与袖窿的采形来设计制作男上装。在实践中,他们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运用领子、袖口、下摆、拉链、钮扣、肩扣及图案装
饰等的不同变化,组合创作出大量不同风格的男上装。又如,在裙子的设计中,笔者让学生根据裙子的分割原理与施褶原理相互穿插,结合轮廓变化设计多种款式的裙子。实际运用时,她们结合自己的
喜好,利用腰围、臀围、摆围、裙长的不同变化设计制作筒裙、斜裙、褶裥裙、组合裙、超短裙等各式风格不同的裙子。学生能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想法,设计出了多款不同风格类型的服装
,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创新能力。
3.用国内外的形势扩展学生对服装美术的设计思路
目前,发达国家借助技术、资金、文化和传统市场的优势,以高科技、高附加值、时尚性为竞争手段。一种是走“高档次、高价位”的道路,像意大利的呢绒面料;另一种是走“高技术、低价格”之路
,像韩国的化纤产品。在国内,中国服装纺织品的继续发展遇到了多方面的挑战。原来的劳动力成本低、价格低的优势,越来越不能发挥像以前那么大的作用;向高档次发展,又遇到了发达国家的“阻
击”。然而,我国毕竟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一个服装大国,有压力就有挑战,服装的设计就在于市场。笔者认为,市场是学生服装美术设计的第一课堂。不论服装的变化方向如何,我们都能通过
市场得到最新、最快、最直接、最适合当时当地的服装信息,而把握市场的唯一方法就是通过市场分析、找到对策。综合运用人体结构构成和服装画的表现技法、服装设计的形式美法则、色彩配色原理
、设计中的面料应用、设计思维与创作方法、服装造型设计、服装信息预测以及服装成衣生产与服装市场研究等各方面的知识,来创造性地设计好服装,才是我们教好学生的最终目的。追求美是人的天
性,服装的作用不仅在遮身暖体,更具有美化的功能。
三、结语
总之,对学生服装美术设计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相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主要是教会学生学习方
法,培养其学习能力。
作者:冯利敏 单位:焦作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七)
一、浪漫的、柔美的(romantic,feminine)女性风格形象
指甜美、柔和富于梦幻的纯情浪漫女孩形象,是纯粹表现女性柔美的服装形象。或表现少女的天真可爱,或表现大胆、性感、女人味十足的风格等,由于时间季节的不同,所追求的服装形象也会随之发生一些变化。用柔软的造型,飘逸的流动线条,纤细、薄软、华丽透明的面料等的设计,效果可完美表达这一形象主题。局、细部常采用波形褶边、花边布等进行装饰。色彩多用蜡笔色调(浅淡色调色)的柔和及精美的色彩搭配方式,如白色、浅藕色等,婚纱是最具代表性的服装。
二、民俗民族的(folklore,ethnic)田园风格形象
指吸取了民族服装理念精华的服装风格形象。所谓的民俗风格形象是从西欧、东欧的民族服装或美国垦荒时代的服装中获取的灵感,并展开联想所得到的田园风格形象。包括有深厚乡土气息的乡村农民形象,俄罗斯、原始美国和美国西部等乡村风格。民族的形象则指从亚洲、非洲、中近东、南太平洋、南美洲等不是信奉基督教文化的民族所穿用的服装展开而来的服装形象,包括东方风格,非洲风格、热带民族风格等。这种类型服装的造型、色彩、材质感特征,大多依据灵感源进行确定,既可以是古朴、含蓄的,又可以是热情奔放的,当然不是单纯的照搬,而是吸取民俗或民族传统服饰的精髓,再找到与时尚的融会点,吸收时代的精神、理念,用时代的新材料以及流行色等的介入,去诠释历史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的精神文化与现代的思想内涵。(1)原始美国(earlyAmerican)风格:从美国垦荒时代的农民服得到的灵感启示,是素朴实用的服装形象,深暗(DK)色调的小花纹样,拼缀、绗缝等手工制作的连衫围裙等最具代表性,也可称之为开拓者形象。(2)美国西部(western)风格:从美国西部开拓者———牛仔们的服装得到的灵感启示创造的服装形象。最具代表性的形象是西部牧童衫与牛仔裤的组合,及牧童帽、流苏、牧童长筒靴等小物件的使用。(3)非洲(African)风格:是在非洲大地上得到的启示创造的服装形象,以热带丛林、动物、民间手工艺等为主题展开设计的图样花纹,动物的骨头、牙齿等的装饰品是它的形象特征,颜色多用极强色调色或能够激发人们产生思乡情怀的深暗色调。(4)热带地区的(tropical)风格:热带地区的风格,强烈的纯色,从热带的花、鸟、椰子树等展开来的花型纹样,带有贝壳饰物等都是代表性的特征,是阳光夏日的主题。(5)回归自然(natural)风格:崇尚自然,不需夸张,是纯朴中充满安定、泰然的形象。它总是有不加任何装饰、自然宽松的线条,且以白色、天然纤维色、树木、花草、地球色等天然素材的本色为重要特征,质感的特点是有干燥感、明显触感和传统手工感的材料。
三、前卫(avantgarde)风格形象
前卫是指抽象派、幻觉派、达达派、超现实主义等前卫艺术。从爆炸式(蓬克式)摩登派等市街艺术中获得灵感,奇特新异的服装形象与古典形成两个相对立的派别。如果说古典的风格是脱俗求雅的,那么前卫风格就是异俗追新的。它表现出一种对传统观念的叛逆和创新精神,是对经典美学标准做突破性探索而寻求新方向的设计,常用夸张、卡通的手法去处理形与配色及选择材料。造型特征以怪异为主线,所以比较古怪少见,富于幻想,它可以把宇宙的神秘感形象化,创造出超现实的抽象造型,突出表现诙谐、幽默或悬念、恐怖的效果,是对现代文明的嘲讽和对传统文化的挑战,追求离经叛道与标新立异的美。
四、运动的(sportive)风格形象
从运动装、工装、军服等获得的灵感启示、指运动感的服装形象,与高贵雅致形成对应效果。如:专业运动风格(activesports)、休闲风格、功能防寒服风格(survival)、工装风格(working)、猎装风格(safari)、军服风格(military)、海军形象(marine)以及以飞行服为主线设计的服装。
五、男子气的(mannish)风格形象
有“如男子般的”含义。吸收采纳了男性服装要素的女子长裤套装等形象。体现了男性意识、追求自立等前所未有的新女性魅力。与纯女性的柔美形成对比。如:花花公子风格(dandy)、中性风格(androgynous)。
六、成熟、老练,现代、时髦的(sophisticate,modern)都市风格形象
饱经大都市锤炼,富有时代内涵,机能性强,脱俗、考究、冷静的服装风格,是与田园风格相对立的形象。多用无彩色或冷色系色,是立体而有棱角的直线构成,与都市建筑、宽广笔直的马路相呼应,创造一种简洁利落的现代化景观,简练的造型也表现出了现代化都市的紧张节奏气氛。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受现代艺术的影响,也有吸收采纳蒙德里安和康定斯基等抽象绘画艺术中的构图技巧来完成的设计。如:现代派风格(postmodern)、立方主义风格(cubisme)、迷你风格(minimalism)以及未来派风格。
七、结语
现代人在追求自我人生价值,突出个性表现等意识上表现得极为突出与强烈,所以个性化与多样化就成为现代人美意识的具体表现形式。
作者:谷莉 单位:天津职业大学
(八)
一、欧普艺术风格的诞生
欧普艺术家设计作品时长时间地研究受众的视觉由作品而产生的幻觉,并且研究这些幻觉的起源和反应。欧普艺术家善于挖掘藏在基本视觉感受背后的那些具有统一性的规律。如,在透视学上,人们从欧普艺术中可以看到印象派初期的影子;在形态上,欧普艺术又可以让人感受到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螺旋主义的美感;在色彩的相互关系方面,通过图形的造型、色彩,欧普艺术可以让人感受到新造型主义、构成主义的特色。鲁道夫•阿恩海姆的著作《艺术与视知觉》给了欧普艺术家很大的启发,成为许多欧普艺术家最初的灵感来源。“OP”(欧普)来自“Optical”的英文缩写。欧普艺术是利用人们的瞬间错视而创作的艺术,它与波普艺术有一定的联系,是波普艺术之后的技术革命,更是一种全新的风格流派,其代表了20世纪70年代的大众文化。欧普艺术的设计原理,主要是根据人类视觉上的错视效应和视觉原理,通过科学的计算原理,使图片产生触动视觉作用的图形。欧普艺术创作手法的核心部分在于通过黑白或者彩色图形的不同排列、对比、交错和重叠等,构成形式美,造成整体形状和色彩的节奏感,给人变化不定的活动效应。结合欧普艺术的服装设计,理论上就是按照欧普艺术的图形变异规律,进行服装图案、造型、面料的设计,最终给人以视觉的动感。
二、欧普艺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从1960年开始,欧普艺术几乎同时兴起于世界各地。在众多的欧普艺术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法国画家维克托•瓦萨雷里。维克托作品的特色在于具有特别的运动感和闪烁效果,常常使人惊异。维克托•瓦萨雷里是法国欧普艺术的主流代表,其他具有影响力的欧普艺术画家有美国的约瑟夫•艾伯斯和安德鲁基威斯,英国的女艺术家瑞利及以色列的阿格姆、委内瑞拉的萨图等。在欧普艺术发展的开始阶段,欧普艺术主要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让人的视觉能感受到运动感和闪烁感,使视神经可以在与画面接触中感受奇幻的效果,也被人们称为“光效应现象”与“视幻效果”。许多欧普艺术家都会以此研究视觉语言与心理之间的联系,尝试证明欧普艺术是一种科学设计后的艺术,欧普艺术可以激活视觉神经,通过人们的双眼唤起潜在意识,并组合成某种形象,从而带给人一种美妙的感受。20世纪后期,欧普艺术走向了衰落。虽然欧普艺术盛行的时间并不久,但它震撼、新奇的视觉感受给人一种强力的刺激感。许多设计师忠于这种艺术,很多时尚产品体现了欧普艺术。如服装设计、包装设计甚至城市规划都深深地受到欧普艺术的影响。当代,欧普艺术的表现形式很多,它以人性为切入点,在裙装礼服、T恤设计、裤装等服装设计中具有不同凡响的影响力。欧普艺术也被广泛运用于男装设计。从本季Dolce&Gabbbanna的男装设计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近代欧普艺术的深远影响。作为年轻人所喜爱的设计元素,欧普艺术也成为设计的一个标志,一些内衣和T恤的设计巧妙地运用了欧普艺术,并成为欧洲风格的流行标志。
作者:戴竞宇 单位::上海杉达学院
(九)
一、建筑风的历史溯源
建筑风这一流派的设计更注重时装结构,他们的设计构思与建筑师的构思有相似之处,其作品也带有类似建筑物的外观特征。建筑风服装起源于中世纪,在宣扬宗教的氛围中,设计师围绕教会建筑进行服装设计。比如哥特式风格的服装就深受哥特式尖顶高耸的教堂的影响,在服装中主要体现为高高的冠戴、尖头的鞋、衣襟下端呈尖形和锯齿等锐角。而织物或服装表现出来的富于光泽和鲜明的色调是与哥特式教堂内彩色玻璃的折光效果如出一辙。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当时的西班牙宫廷服装所流行的造型就与建筑相仿:轮状折裥领、法新盖尔裙撑、巨大的羊腿袖和如扇子般高高耸起的折裥立领等,其中裙撑的设计以教堂的大刑窍顶结构作为模板,也有效地解决了承重问题。建筑风的历史悠久,从古罗马时期到洛克克时期,可以看到建筑的外观直接影响到服装的面貌,尤其是洛克克时期,女人被装饰的花团锦簇,并被塑造成各种造型(X、A、S型等),以迎合当时男性对女性理性形象的要求。实质上,这种以取悦和炫耀性魅力的建筑风表达方式,从另一个角度可以看到女性对男性的人身依附关系。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审美形式也随之多元化。二战后,女性社会地位急剧提高,女权运动高涨。纯粹的取悦男性的时装设计意图被逐渐淡化,建筑风在形式上发生根本转变,以迎合新的社会需求。这里的设计更倾向于展示一种纯粹的艺术,或是证明一种独立的女性力量和精神。
二、建筑风的设计风格分类
根据不同设计师的表现形式和手段,建筑风在现代时装设计中的分类大致有以下三类:一类为有机派。此类风格特征较为柔和,善用变化的曲线和较为柔和的外轮廓,结合曲线并使用一些贴近自然的材料,如卡布奇和詹姆士的作品,其设计看上去在给人以印象深刻的同时又能表现出一些人情味。时装设计师中最成功地运用有机理念的是埃尔莎•复帕瑞丽。她因首次将装有拉链的时装问世而名噪一时曾谈到:人的形体在服装设计中是绝不能忽视的,它必须犹如建筑物的框架,不管线条、细节多么有趣,都必须同人体这个“框架”有机联系起来。一旦人体与精致的纹样发生冲突,放弃后者保全风格是她的必然选择。出于对服装造型线的重视,在她的作品中,取消一切干扰服装整体风格的多余装饰,进行服装设计应有如同建筑、雕塑般的“牵问感”和“立体感”。另一类为几何派。这类设计师更倾向于通过螺旋形、圆形、方形等简单和对比强烈的几何形态和更“硬”更“冷”的质感来展现对服装的趣味。这类服装往往具备很强的视觉效果和丰富的艺术性。例如克里斯汀•迪奥的设计就深受包豪斯建筑风格的影响(包豪斯建筑风格的共同特点是:以简单基本的几何形体为构图元素,墙面平滑光洁,很少或没有附加的装饰雕刻,注意发挥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轻巧特点及金属制品和大片玻璃的晶莹反光特性,使建筑形象具有简洁明快、合理有效、清新活泼的风格。)1947年迪奥第一个优秀时装系列“新造型”公诸于世之时,给世界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并由此成为战后时装界的精神领袖。继“新造型”之后,他以几何线形为主,先后推出“锯齿造型”、“垂直造型”、“郁金香造型”、“H形线”、“A形线”,“Y形线”等,均获得巨大的商业成功。第三种则是设计师善于提取富有代表性的具象的建筑符号,将民族性和现代符号理论融为一体,细腻地传承了民族文化。1995年胡晓丹在世界各地的时装展“流动的紫禁城”,向世人展现了独特的服装设计理念:胡晓丹顿悟出紫禁城宫殿的房顶、香亭的顶部,都是帽饰中的亮点;九龙壁的色彩和图案,制成礼服,会使女性既有豪迈雄浑的龙威,亦有千般妩媚的韵味,同时服装设计中更透露出中国传统哲学的理念:在弘丽中给人以宁静,在绚丽中蕴含着淡雅。午门上的门钉、太和殿顶的走兽和鎏金龙椅、乾清宫的对联、汉白蕞栏望柱、御化园的草木、影壁上的飞龙、珍宝馆里的奇珍异宝经过重组和提炼,都演化成了服饰符号,明晰而精妙。
三、建筑风的设计元素表达
首先,建筑风服装的典型色彩特征是色调简洁。通常使用黑色和白色以及红色等单一色调,受到窗户结构、造型影响的现代服装款式设计讲究对比、单纯与利落,这与包豪斯风格化的原则颇为一致。在面料上,此类设计师们热衷于寻找诸如镀层织物等富有建筑外观的面料作为体现建筑风的首选。另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新型面料也取得类似钢铁、混凝土、大理石和玻璃等建筑材料的质感,此外,现代建筑的框架结构、组合排列等形式也常被设计师借鉴到服装设计中。另外,现代主义对装饰的摒弃在“建筑风”时装中也得到很强烈的反映。此类设计虽然也关心人体,但真正关心的是处理人体的方法。他们将人体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将其不断抽象化,从而赋予服装一种独立的三维结构。这种注重精巧结构的时装并不能完全脱离人体或彻底改变人体的外观。设计师的意图只是想美化人体但又不停留于模仿或映照人体。这类设计师醉心和依赖形式的表达,甚至有意回避人体的有机曲线。无论现代设计是用哪种形式表达,建筑风时装表现的都是一种大都市情调,更多的是大都市女性争取权力和地位的新态度的反映。建筑风是大胆和强有力的,缺乏女性的文弱。这正是20世纪日益壮大的女权运动所追求的理想形象,它在现代服装设计中所呈现的这种力量更贴切的说明了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四、结语
建筑风与时装设计的融合拓展了时装设计的新空间,这是整个社会及时装历史演变发展的结果。同一时期二者的设计风格也具有同一性,并在审美上相互影响和共同发展。建筑与时装艺术在不断吸收与融合中得到发展,这种趋势深深地融于人类的文明中,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持续的。
作者:白耀天 李?哲 周晓鸣 陈雯雯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中法埃菲时装设计师学院
(十)
一、立体裁剪课程的教改背景
1、缺乏与相关学科课程的结合
在立体裁剪课程的开设上忽视了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联系,例如,将本门课程的开设时间放在平面结构课程之后,造成学生专业课学习中知识的断层和重复。在大部分学生没有服装结构基础的情况下,如果只用平面的方法来学习服装结构制图,学生就不能直观地认识人体结构,只能死记硬背结构图上的数据,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在立裁传统教学中,基本单一依靠立体裁剪的方法,几乎不涉及任何平面裁剪的知识,使学生对平面裁剪与立体裁剪结合的理念处于空白状态,这不利于今后进入公司从事结构设计的工作。
2、重造型轻实用
立体裁剪主要体现在两类服饰上:一是成衣类服装,与实际生产相关,需要始终强调工业化生产;二是礼服类等变化服装,与创意紧密相连,需要通过各种细节技法的巧妙应用将设计的灵魂展现出来。在目前的教学中,普遍存在过于注重艺术性的问题,强调服装的造型,让学生在人台上做出各种款式的服装造型,最终却没有将这些造型取下来固定或做板型的修正,更没有形成样板制作样衣,只求造型漂亮而不去考虑服装结构的合理性、工艺的可行性和面料的可用性等服用性能,并没有使学生真正掌握立体裁剪的技术。
二、立体裁剪课程的教学改革
1、立体裁剪课程的教改模式
针对立体裁剪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
(1)与企业和市场融合
要优化理论教学,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现学院教学与服装市场的真正结合。加强与企业合作,多参考企业意见,多聘请企业人员来教学,了解企业、市场需求与流行现状,据此合理安排课程结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优化课程设置,对课程结构进行项目化改造,形成相应的项目任务,建立基于市场需求和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通过展示、试穿及企业评价,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2)调整服装结构专业课程设置
在平面裁剪课程的不同阶段引入立体裁剪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实操能力,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同时注重三维立体与二维平面之间的板型转化教学,为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在服装结构设计中,立体裁剪和平面裁剪就像是人的两只手,事实上,与立体裁剪相比,平面裁剪具有成本低、稳定性强、受操作手法和技巧影响较小的特点,如果能集平面裁剪的迅速稳定和立体裁剪的直观于一体,不但不会削弱其中任何一方的价值,反而会使裁剪的能力大大加强,使纸样的准确度更高,这种结合在实践生产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因此,在立体裁剪教学中,也要注重立体裁剪和平面裁剪两种方式的结合运用,不但使学生对立体裁剪技法有更为深刻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树立起立体裁剪和平面裁剪综合运用的理念。
2.立体裁剪课程的教改方法
(1)利用多媒体教学
立体裁剪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主要是教师讲授和示范,学生跟着练,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即学生在看的过程中必定会受到所处方位的影响,通常只有离老师最近的学生才能看清楚,老师操作结束后仍有一大部分学生没看清楚操作细节。而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在课前将所讲授款式用正式面料制成成衣穿在人台上,并对立裁制作过程拍照摄像做成课件,上课边动手操作边放投影,学生不但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用正式面料缝制后的效果,还可以更清楚立裁操作过程尤其是细节部分的操作。同时将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的对照纸样一并做成课件,以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
(2)强化教学环境
在教学环境方面要加强实训室建设,安装相应的多媒体设备、熨烫设备和缝制设备,保证每个学生有一个人台。针对学生人数多的班级,增加辅导教师,若只有一位教师辅导而学生人数过多,在辅导效果方面会受到影响。
(3)强调与立裁相关知识的综合利用
立体裁剪不仅要与平面裁剪相结合,还与材料学、美学、人体工学等知识相关。例如,立体裁剪所用的材料主要是坯布,通常根据最终成衣面料的造型效果进行选择,而教师授课只显示了白坯布的造型效果,学生也只练习白坯布的造型手段和技巧,对正式面料的包缠性和巧妙地利用面料上的服饰图案进行创意等理念不甚了解。
(4)立体裁剪过程的完整练习
教学中往往因为时间的关系,以假缝作为作品的结束,而实际上,假缝成功并没有彻底完成教学任务,在成衣生产中也只是个开始。鉴于时间因素,可以在大作业完成阶段,以小组的形式采用真实面料进行立体裁剪的完整练习,学生应在衣片假缝合格之后,把坯衣样板拓印在纸面上形成可用于生产的服装纸样,并将衣片按工艺流程和生产工艺规则缝制成成品服装,这样不仅可以从整体再次检阅服装样板的优缺点,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工艺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其更适应市场需要。
三、结语
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应该更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而服装企业与市场对服装专业高技能层次人才的从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立体裁剪注重艺术和技术的融合、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只有将正确的教学目的、合理的教学内容与恰当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相结合,使立体裁剪教学主动地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的需要,提升所培养人才的素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崔敬兰 单位:广东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