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教育培训论文
第一篇
一、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切实搞好农民科技培训
1.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注重培训效果
由于农村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年龄悬殊她域文化差别较大,很难用一种培训形式实现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普遍提高劳动者素质的目的。为使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好的效果,我们探索了以下四种培训方式:一是普及型培训。主要对广大农民进行一些文化知识、农业实用技术、生产技能等的培训。二是对农村优秀中青年进行较为系统的农业现代化所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他们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很容易成为科技致富的领头雁。三是要让农民对农民进行现身教育。我们组织农村涌现出来的科技致富带头人进行示范引导和技能培训,其优点在于,这些人都有一技之长,且有实际操作经验,由于他们用眼前活生生的事实说话富有亲和力和真实感很容易让农民信服。四是将每个季节农民需要的实用技术编印成小册子发给农民,通俗易懂赴农民一学就会会了就能用。因此要搞好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就必须注重培训效果,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使农民得到实惠。
2.建立农民科技培训档案管理制度
农民培训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因此做好档案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设立专柜,由专人负责农民培训图书资料文件的整理装订工作二是建立培训专家个人档案按所教专业装订成册并全部用微机管理压是建立培训日志随时记录培训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以便及时改进培训方法增强培训实效。
3.收集反馈信息完善学后服务
到有关农户收集信息总结经验做好跟踪调查表的收集、分析、归档。只有对跟踪调查表进行定期分析查找问题对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能不断总结出农民培训工作的新思路从而更好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4.切入当地政府中心的工作保证经费是搞好农民培训工作的有利保障
农民培训工作最大的困难就是经费问题怎么办?向农民收费?当还没有带给农民培训后的经济效益时浓民是不会轻易交费参加培训的。当前农民培训工作只能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无偿为农民提供服务因此必须纳入政府的中心工作只要政府从行动上真正重视加大投资力度才能使农民培训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二、围绕中心求真务实捉进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健康、深入发展
1.举办培训班面对面服务农民
带着专家到镇村面对面培训农民是农民最受欢迎也是效果最好的方式之一。利用这种方式沛县两级农广校每年培训农民2万余人。
2.加强农村科技广播站建设推进科技进村入户
利用农村大喇叭每天为农民播出农业科技知识和政策法规等,强化农民学用科学技术的意识。目前全市已有300多个村建立了农村科技广播站海天收听的农民达到30多万人。
3.利用当地媒体开设栏目加大农业技术普及面
农民具有居住分散的特点而媒体具有传播面广的优势。全市农广校每年利用广播电台、电视台播讲农业科技500多期Joo多万字。有近50名教师在电台、电视台举办科技讲座。
4.大力实施阳光工程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
每年省、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农业等部门《关于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通知》下发后我们积极参与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沛、县农广校都被市阳光办列入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承担了培训任务开展了培训工作。在阳光工程的培训过程中农广校以校企联合的方式为重点较好地实现了培训的转移。
三、不断推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发展和体系建设
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是一个农民培训机构。农民培训是一项无偿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要发展就要有完整的体系。一是在各个村确定一名德高望重、善于为农民服务的信息联络员在重点村建立培训基地和推广示范田形成上下贯通、直达农户的科技培训和推广网络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环境和宣传工具,以适应现代远程教育压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培训质量。
农民教育培训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国计民生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总结出经验性的东西用以指导农民培训工作走上良性循环发展道路,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巨大作用。
作者:张春梅单位:唐山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第二篇
1农民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农民整体素质偏低,接受培训的意识不够强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88.9%,这部分人年龄偏大,文化基础薄弱,思想观念落后,安于现状,自我脱贫意识不强。高中(含中专和职高)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占11.1%,他们认为有文化知识,没有必要参加培训,甚至有的以为大学毕业,参加农民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不可能学到致富法宝,参训意识不强,积极性不够高。
1.2开展技能培训的专业较少,促农增收效果不明显
全县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专门机构主要有县农广校、农机校、汽车驾驶学校、职业高级中学共4个部门。近几年来,各类职能机构组织的培训以传统产业为主,种植和养殖业占培训人数的81.74%,农产品加工及餐饮服务培训人数占8.33%,机动车驾驶及其他行业的技能培训占9.93%。培训内容与农民创业、就业需求关联度较小,重理论、轻实践,专业设置单一,专业性、实用性不强,经过培训的学员仍无用工企业需要的劳动技能,就业优势不突出,增收不明显,培训缺乏吸引力。
1.3培训机构硬件设施薄弱,学员实践操作能力不强
全县现有培训机构必要教学设施设备配备不到位,培训期间学员动手实践机会较少,除机动车驾驶外,大多数以理论讲授和观看视频、现场观摩方式进行培训。经培训后的学员进入服装加工、农产品加工、机电等行业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弱,输出到发达地区就业缺乏竞争力。
1.4技能型教师比较缺乏,专业设置与就业需求脱节
全县现有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师97人,其中专业技能方面教师25人,占25.77%,其他均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教师,从专业学校毕业既懂理论又能从事劳动技能培训的技能型、实践型职业教师严重不足。技能培训的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需求脱节,培训后输出的人员技能优势不明显,培训效果与预期目标仍有差距。
1.5培训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培训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客观上,施甸属国家级重点扶持的山区贫困县,地方财政困难,在农民教育培训方面投入有限,培训经费主要依靠整合各种涉农项目的培训资金。主观上,农民教育培训对经济的直接作用不明显、见效慢,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对培训机构软硬件建设、培训工作经费及农民培训补助等方面的资金缺口较大,影响了培训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
2加强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建议
2.1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新型农民培训重要性认识
2000年以来,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断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是,农产品供给平衡的基本态势还没有根本缓解,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农业发展效益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面临着严峻挑战。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速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突破资源束缚,农业劳动者素质问题日益突出。近几年来,农村劳动力大批转移后,高素质青壮年农民急剧减少,农村劳动力结构失衡,高效率农业设施装备难以利用、高水平农业科技成果难以转化等已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发展现代农业出路在科技、关键在人才,只有不断培育有科技素质、有职业技能、有经营能力的新型农民,才能有效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才能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培育新型农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2.2充分认识县情,切实加强对农民教育培训的领导
施甸人地矛盾突出,矿藏资源匮乏,工业基础薄弱。但是气候条件较好,物种资源优势独特,人力资源优势明显。近十年来,通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项目,在农民教育培训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培养了一大批有素质、有技能、有经营能力的乡土人才。目前,村级农民科技培训的设施设备全部建成,乡镇农民科技培训教室加快推进,县级配备了科技直通车,农业、教育、劳动、科技、扶贫等部门之间相互衔接的农民教育培训机制已经构建。各级政府和部门要紧紧抓住发展机遇,把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制机制,明确责任领导,细化工作方案,强化组织措施和政策保障,为新型农民教育培训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3强化教育引导,增强农民参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人是生产力的决定因素,劳动力素质对转方式、调结构、促增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功能,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引导,培育典型。鼓励职业农民承担农业项目,并在信贷投放、土地使用、税费减免、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优惠。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媒体宣传,让农民实实在在的看到成效,增强农民信心,提高他们参加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4创新培训方式,培养就业市场急需的技能型人才
一是开展学历教育以农广校为主体,按照国家实施农村人才“百万中专生计划”要求,对村组干部、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及社会待业青年开展学历教育,培养各类管理型人才和农业生产一线高层次人才。二是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结合农业生产季节及生产实际需求,综合运用现场会、集中培训、入户指导、移动课堂等方式,紧紧围绕高原特色农业对生产一线的农业劳动者开展高产优质新品种、高产高效新技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农产品加工储运技术等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培训,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三是实行订单培训。以培养职业农民为目标,通过校校联合、校企联合、学校与中介服务机构联合建立互动协作机制,把技能培训、就业推介、就业安置、创业扶持联为一体,培训机构与中介服务组织或与用工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劳务市场需要什么,培训什么,让参训农民输得出、留得住、能致富。
2.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培训机构适应新形势
新任务的能力以提升教学能力为重点,着力打造“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依托农业大学、职业院校平台,把走出去与请进来有机结合,有计划、分阶段对在教学一线的教师进行轮训,使之不断得到“充电加油”,更新知识,提升师资教学能力,建立一支优秀的农民教育培训队伍,为持续开展新型农民教育培训打实基础。同时,通过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健全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努力营造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浓厚工作氛围。
2.6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改善教育培训机构的设施设备条件
培训机构要积极作为,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多请示、多汇报,让领导充分认识到农民教育培训事业的公益性地位,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将农民教育培训经费列入地方年度财政预算,并形成稳定增长的投入长效机制。同时,加强部门间的协调沟通,整合扶贫开发、就业培训和涉农项目的培训资金,引导社会力量投资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社会和个人共同资助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不断改善农民教育培训条件,不断提升教育培训机构的能力。
作者:杨天宏杨华单位:施甸县农广校施甸县茶桑站
第三篇
1加强统筹,搞好服务
农业、科技、教育等相关部分,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要紧密联系,信息同步互动,互通有无,充分发挥各部分的自己的特长,整合优势资源,在统一思想的支配下,统一行动,切实重视起来,认真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把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新信息传授给农民,使农民在培训中真正受益,不断提高自己,在新农村建设中大显身手,发挥更大的作用。
2增加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资金投入是保证硬件设施完善的先决条件,所以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在教育培训上一定要想方设法保证资金的损失,这样才能完善农广校、农机校、农函大、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等单位的硬件建设,才能使得一些现代化的科技设备得以应用,更好的为培训工作服务。有了资金的保证,培训部门才能购进所需的电脑、电视、投影仪等培训设备,才能开通互联网、卫星网等,才能利用这些工具把培训工作做得有声有色,让农民从中受益。
3搞好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一些农业基层的技术人员,多数都是从实践中摸爬滚打过来的,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直接对农民进行培训指导,是技术上的主力军,所以针对这样的技术型人才要进行继续培养教育,请一些专家学者对这些人进行新技术、新信息、新思路的培训引导,使这些人的知识更新,观念转变,为农业教育培训提供强有力的师资,进而在对农民的培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好的为“三农家”服务。
4要真正深入农村,结合实际开展培训
要切实把教育培训工作做好,必须要深入农村开展工作,大力倡导培训教师深入农村,走到田间地头,面对面、手把手地进行实地教学,现场示范,这样才能把把培训做到生动有效。也要把各种媒体资源推进到农村中去,通过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可利用的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真正让农民朋友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和其现实意义所在,并能真正从培训中得到好处,这样才能让农民真正加深对培训工作的感观印象,并积极参加进来。要把人才培养进到村屯,发现农村的一些文化相对较高,努力肯学的农民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组织这些人定期不定期的有针对性的加强培训学习,为以后他们在农村建设中更好的发挥作用打下基础。
5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内容的实用性,丰富教育方式
培训的内容要贴近农民的生活,避免与农民的生活脱节,明确指导思想,要深入研究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以及农民的实际需要,在培训专业设置上要紧跟社会需求或时超前设置,这样培训才能满足农民及其子女就业创业的真正需要,使农民在培训中得到益处,这样他们才愿意参加培训,激发其能动性和主动性。才能收到良好的培训效果,达到培训的终极目的。专业课程设置上要避免僵化,教学内容要力求能反映最新科技成果,实验实习基地的生产管理水平要体现先进性和示范性,加强办学实力及自我发展的能力。减少学校定位的偏差,让农民充分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避免造成农民受教育的短期化。
6完善教育机构,加强师资力量
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和制度惯性的影响,我国的农民教育培训办学体制、办学模式单一、僵化、缺乏特色和活力,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和农民教育快速发展的需求,难以有力支撑农民教育培养规模的扩大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所以,要采取各种办法完善农民教育培训结构,丰富办学模式,改变教育模式滞后的局面。
作者:李成华 张秀萍 谷险峰 曹艳维 万英杰 徐雅娟 单位:吉林省榆树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 吉林省榆树市农业执法监察大队 吉林省榆树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