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成性课程设计原则
生成性课程是指在生成性教学观指导下执行的课程。因此,生成性课程要有开放性、参与性、非线性的生成性教学理念的特点,同时生成性课程应该满足学生线性学习与随机进入学习的要求,体现学习者的主体、自治地位,引导学习者积极参与,因此生成性课程设计应该注意如下原则。
(一)转变思想,接纳生成
生成性教学的成败在于教师如何设计课程,如何引导学生恰当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和接受学习,而不是只有接受学习或只有探究,在于老师如何应对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何对教学过程进行重新审视。因此,教师不仅要转变教学过程中的绝对权威,还要有接受学生各种问题的挑战,进行引导决策的能力,在课程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教学过程出现的各种情况,增加预设,准备应对突发事件的策略,收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思维想法,及时反馈评价学生。
(二)动态开放,随时进入
传统的程序教学,机械式教学,预成式教学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发展,这种情况的存在就是因为缺少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学生需要自由的提出问题,给予正确的引导,促进其智慧的延续与创造,因此在课程设计的时候要提供给学生自由言论的机会,对于课程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计划,课程作业能够发表学生自己的想法。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进入知识的学习。
(三)个性独立,协同合作
根据交互理论框架,交互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分成三个阶段:与概念的交互,任务的交互,与人的交互。因此,要想获得高阶的与人交互就要先做好个人的与概念的交互,该阶段就是学生个性独立的学习过程,将个人原有知识经验,去同化吸收新的概念成为个人经验的一部分,修订个人认知图式,然后基于任务展开与人协作的交互,这个阶段是实践应用阶段,需要前期概念的支持,这是要有充足的资源支持,包括老师的指导评价,学生智慧的集合,拓展资源的供给,学生要懂得何时需要何种资源,在合作过程中利用自身概念,实践应用,启迪灵感,发挥创造。依据大卫•安德森的三个存在理论,学生在社会性存在背景下,依托教师创设的教学性存在,进行合作学习,最终获得认知性存在,三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持,共同促进。
(四)知识聚合,过程记录
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与应用在取得一定的成果与效应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资源组织生硬,缺乏语义关联;学习资源静态固定,利用率低;教师无法追踪学生学习过程;大部分课程是学生自主参与动机不足。所以在生成性课程的设计时,应该加强知识的聚合,提高知识之间的语义关联,记录学习的整个过程,老师查看学生的学习记录,给予学生适当的建议,加强资源的重复利用,该效能的实现不仅要有老师的教学智慧,还要有技术平台的支持,Mediawiki中的语义搜素与记录统计功能,满足资源关联与重用。
(五)多元评价,全程支持
学生不仅仅是被评价对象,更应该是评价者。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主体地位与自我控制,才能激发起兴趣和动力。所以,在课程设计时要满足多元评价,提供老师学生平等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同伴与老师的评判中迅速成长。网络课程应该提供给老师全程监控学生学习,对于在教学中动态出现的教学问题给予正确及时的引导与决策,支持学生的发展与创造。
二、生成性课程设计模式
依据生成性教学理念,在生成性课程设计原则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网络课程设计的经验与不足,归纳出生成性课程的设计模式,该模式的基本思路是:在任务驱动下,学生利用可以得到的学习资源进行独立、探究、协作学习,并且相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产生生成性的资源,对于该资源进行聚合管理形成个性化的学生学习主页,整个过程需要教师的决策,合理引导与疏通知识之间的流通与交换。
(一)三个过程
1.学生学习过程
生成性教学讲求学生的独立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强调有效交互与挖掘利用资源,要让学习者感受到学习的主宰地位,在有支持的资源下,意义建构学习。所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应该设置宽松丰富、由低到高、由简入难、形式多样的内容。在此的学习过程分为了:学生自学、教师引领、自主探究、同学讨论、学习活动。①学生自学是基础,在此课程要提出结构合理,组织清晰的教学内容,并且要有这个学期的教学计划,有利于学生独自安排学习,并且提供给学习者书写学习体会,质疑教学内容的机会。②教师引领主要是指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给予指导与帮助,解答疑难问题,在学生偏离学习轨道的时候及时的纠正。教师引领能够引导学生完成最基础的概念性知识学习。③自主探究是学生个性与能力的体现,也是课程开放性的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学习者需要资源或者老师与同学的帮助,完成问题的解释,同样,老师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设置相应的题目,让学习者独立完成④同学讨论是在概念性交互基础上的一种应用,是学习者再次整合与梳理知识结构与体系,完整流利的表达,加强同学交流与沟通培养社交能力,同时在与同学的讨论中能够产生新的灵感与知识。⑤学习活动是学生知识的应用,检验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锻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管理控制能力,学习活动以章节为单位,不易复杂。
2.项目驱动过程
教师应该在学习开始之前,依据课程内容与特点,提前预设完成该门课程要做的一些项目,让学习者自由组合完成,或者由学习者自己选择项目名称,该项目是贯穿整个学习过程,随着学习的深入不断前进。该项目与学习活动不同,需要一个学期来完成,包括项目准备、立项、开展、总结、成果展示五个阶段。项目驱动过程中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与支持,要制定详细的时间计划与任务分工,规定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应该完成的文档与可视化成品,并且在项目过程中给予阶段性的评价,制定相应的鼓励与激励措施。
3.信息交换与管理过程
依据生成性教学观,在教学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知识与资源,不仅有教师提前预设好的知识,更有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与学生思考创新的知识,这些知识在不断的交换与流动。学生学习过程与项目驱动过程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共同前进的关系,项目的完成需要学生基础概念的支持,需要协作学习培养合作学习的默契,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又会驱使学习者主动探究学习,知识在两者之间回环往复,不断的升高。在该模式的外部循环中也是一种信息的流通与交换,教师的决策与学生的认知交互,影响或者改变学生学习方向,同时生成性资源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一部分,这时要对这些信息进行管理,记录,建立较强的连接,给予学习者提升反思的机会。
(二)三个要素
1.生成性资源
生成性资源的产生决定了学生是否真正的参与到教学当中。生成性资源受多方面的影响:首先,生成性资源产生需要学生开放心态,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思考质疑了才会有生成性资源的产生;其次,老师的决策深刻地影响着生成资源的产生,这就需要教师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决策;最后,生成性教学是学生学习过程与项目驱动过程得以进行信息交互流通的基础,只有真正学习了概念性知识,在项目驱动中才能产生生成性资源。
2.教师决策
在课程进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调整与改进,对于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给予正确的引导。教师决策也是生成性资源转化成个性化知识的催化剂,帮助学生整理选择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生成的资源。
3.个性主页
个性主页是学生的虚拟家园,是主体地位的体现,是对个人生成性知识进行管理的基地。学生的个性主页记载了学习活动的心得体会,项目驱动过程中的贡献,记录了老师的要求与希望,这是生成性资源的聚集地,学生可以在这里写下学习心得与体会,有利于老师进行管理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在设置个性化空间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设计调整页面布局以及功能模块的安排。
三、生成性课程开发
本研究在生成性课程开发模式的指引下,选取《媒体与教学》课程,进行生成性课程开发实践。该课程是教育技术专业大二必修课程,旨在培养本专业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所运用的各种教学技术与媒体,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应用性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动手、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内容分析
《媒体与教学》教学共分成三个部分:课程学习、课程实验、课程实践。其中,课程学习分成八章,前三章是概念性内容,后五章是技术应用的学习,各章之间独立性大,适于展开模块式学习。课程内容技术性实践性强,需要及时的操作实践,同学之间建立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制作,有利于开展基于项目的学习。
(二)平台安装与调试
本研究选用mediawiki开源平台进行课程的开发。Mediawiki是基于php语言开发,平台安装时应该布置php的运行环境,数据库选用mysql,服务器选用apache。搭建好运行平台后,在mediawiki官网下载mediawiki与semanticmediawiki的源文件包,然后把mediawiki源文件拷入之前安装wamp生成的www文件夹中(默认C:wampwww),然后打开wamp,出现在电脑右下角栏目,点击wamp选择localhost,打开浏览器,找到mediawiki,打开运行就安装完成,最终生成LocalSettings.php文件,放入根目录下。配置站点Logo。打开LocalSettings.php,增加一行:$wgLogo=“指定Logo图片的地址”。开启文件上传功能,还是在LocalSettings.php文件夹中,把$wgEnableUploads的参数内容设定为true。
(三)页面设计与内容安排
本课程内容以模块化的形式展开,并且内容之间设置超链接,每个章节里面都有具体的教学活动,学习任务,拓展资源。Mediawiki提供了开放的个性化页面设计和方便快捷的页面建立。该页面需要简单的css+html基础就可以设置个性化的页面,本研究所设置的单元模块内容是学习要求、学习导入、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拓展资源、项目学习。其中项目学习贯穿于每一个单元,不断提示学习该单元,项目任务应该做到哪里,对项目有什么帮助,并且页面有超链接,可以方便灵活跳转其它页面。
(四)项目与学习设计
贯穿课程始终的项目学习,单独设计成一个模块,该模块有项目准备、立项、开展、总结、成果验收几项。在项目学习栏目中提供了项目开展过程的记录与课程学习的超链接,满足信息的随时交换,学生在项目过程的任务分工,个人贡献,完成情况,作品都完整地记录在该模块。
(五)知识管理设计
知识管理就是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散落的信息进行整理聚合,便于复习反思和提升。Mediawiki开放的系统设置允许加入各种插件,其中semanticmediawiki插件能够实现知识的聚合与管理。学生在编辑每个页面的时候末尾加上wiki语言([[student:学生名]]),该信息就标注为某个学生的生成性资源,在wiki平台中进入特殊页面,找到semanticmediawiki,进入语义搜索栏目,输入[[student::学生名]]所有关于该学生的记录都会出现,那样就利于学生总结反思了。
(六)开放设计
在课程设计的时候每个页面都设置了可编辑,每位学生都可以对每一个页面每一个知识点进行修改与点评,在网络课程的学习中,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学生可以对老师的评论发表意见,对既定的教学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在学习过程中,随时编写自己的心得。四、研究不足与展望本研究在现有的网络课程基础上,了解其开发应用现状不足,针对现有课程机械、程序化、缺少知识管理与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引入了生成性教学观这一动态、开放、非线性的教学理念,在参阅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提出网络课程设计的原则与设计模式。由于时间短,经验短缺,对于该理念的理解不够透彻,不够深入,不能完全把握生成性教学观的全部理念等原因,模式的设计难免会出现漏洞与不成熟,而且所设计出来的课程并没有接受时间的检验,mediawiki平台功能没有完全开发,且页面的安排布置,依据个人经验,在美观、教育性、科学性方面有所欠缺。
四、总结
生成性教学观,是一种真正的开放教育理念,能够以学生为中心,同样老师也要发挥重要作用,是课程改革当中的重要理论支撑。未来应该将该思想应用到各种网络课程开发应用当中,并且在实践中不断验证理念的正确性,加强理论的实践化,改进网络课程的开发,提高学生认可度。
作者:郭鑫 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