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色彩在广告设计中的作用
色彩的冷暖感:广告中鲜明的色调能给人们冷暖的感觉,色彩本无冷暖,色彩的冷暖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的感觉。如看见黄、红色,就好像产生暖烘烘的感觉,这就是色彩的冷暖。而“冷暖”对广告的色彩设计却尤为重要,运用广告的色彩设计中的冷暖色调把受众的感觉带入一种境界,使对广告的产品产生好感。色彩的空间感:广告画面的空间感一是靠图形形象的透视,另外就是靠色彩而产生。色彩感觉是依附于某种形体与空间形式之上的,在多项媒体的广告设计中可以运用这些空间的感觉,如招贴、报纸等广告的环境比较差时,利用色彩的进退感能够让广告突显出来,使广告能够在感觉上逼近受众。色彩的轻重感:淡色的物体感觉轻,如棉花、花瓣等,重色的物体如铁、煤炭等,这些轻重感与明度有关,长期以来就在人们的心理中形成了明亮色轻、灰暗色重的感觉经验。在进行广告设计的时候运用色彩的轻重,配合广告主题进行处理就可达到良好的效果。另外,还可以把原有物体的轻重感觉加以转换,而使色彩的轻重感成为广告创意的素材。
二、色彩在广告设计中的原则
广告设计中色彩要整体把握,突出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注重色彩表达的情感,还要注意色彩之间的整体统一,使广告的意念或商品的特点得到充分的体现。色彩在广告设计中的主要原则有以下几点:注目性原则:广告在发布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吸引人的眼球,如果不能引人注意,广告内容再好,也是失败的广告。识别性原则:广告色彩应该与广告的主题相吻合,使人易于识别和理解。个性原则:广告不能千篇一律,每则广告或每一时期的广告应该要有自己的个性风格和时代特色,这样才能使消费者在广告的个性中感受广告的魅力。情感性原则:广告创意上应该在“情”字上下功夫,广告色彩的设计应该为了“情”增添“煽情”的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在设计时充分考虑色彩给人的感觉和联想,并引发某种生理感应,使受众的情绪被广告激发起来,这样,广告就一定会取得传情达意的效果。审美性原则:广告色彩要注重色彩形式的审美,也就是说,在色彩与色彩的组合搭配中,在广告色彩与环境的搭配中展示色彩完美境界,给人带来精神上的享受。
三、广告设计中影响色彩运用的因素
广告设计中影响色彩运用的因素很多,主要从社会群体因素、色彩与产品的关系、色彩与产品生命周期的关系等方面进行阐述:
1、社会群体因素
社会群体是指人们年龄、性别、职业、生活环境以及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社会群体,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些偏差有时是微小的,但有时就有可能是巨大的,而且不同的社会群体其行为方式也有所不同。生活环境:人们由于生活环境的因素而产生了不同的生活习惯,对于色彩的想象和联想也有很大的区别,如北方和南方的人们对色彩的喜好就有一定的区别,北方人喜好暖色系列,而南方人喜欢冷色系列。年龄和性别:青少年阳光,充满活力,偏向于鲜明的色彩。而中老年人偏向于稳重的色彩;男女喜欢的色彩差别很大,女性一般喜欢温馨和谐的暖色调,而男性偏向于硬色调,表现得有男人气概。职业:职业不同,人们的审美意识也有巨大的差异,对广告色彩的鉴赏更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一般情况下,工人偏向于鲜艳的色彩,而知识分子更愿意柔和的色彩。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环境的异同,导致人们对色彩的理解也有较大的不同,特别是民族宗教信仰不同更是对某些色彩产生禁忌,在进行广告设计时我们要很好地把握。
2、色彩与产品生命周期的关系
产品一般都会有被淘汰的时候,从新产品上市到被市场淘汰的过程称之为产品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4个阶段。在广告设计时每一时期的特性与色彩设计均有着相对应的关系:导入期:导入期是指新产品进入市场,消费者对产品还不了解,广告的策略是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在广告设计之时,尽量采用原色来展现产品,使消费者印象更深刻。成长期:这一阶段的产品已在市场上初步站住脚跟,销售开始明显增长,广告的策略为巩固已有市场,继续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成熟期:这一时期产品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已较高,已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广告策略是保护已有市场占有率,使消费者忠诚本产品品牌,这就必须满足消费者更多的心理需求。衰退期:这一时期市场已达到饱和状态,消费者的购买意识不断地在追新求变,原有的产品功能已不能满足所需,必须根据新的市场需求,革新技术,创新功能,使产品更新换代,到新产品上市之时,很自然的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同。
四、结语
色彩的运用是广告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它在广告设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广告色彩是否得当,与审美情趣、文化修养有很大的关系。在广告设计中注重色彩的情感表达,还要注意色彩之间的整体统一,使广告的意念或商品的特点得到充分的体现。还要注重广告的内容和消费者对色彩的偏好,以强烈的视觉效果留下深刻的印象,实现广告的最大效果。所以,我们要不断从各个方面的去感悟色彩、把握色彩,从而更好的驾驭色彩,从而设计出出色的广告作品来。
作者:张楚婷 单位:吉林省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