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财政税收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这是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指导思想上的新发展,是我党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出的战略决策。同时,既是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也是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提高的具体体现。财政作为政府的综合经济部门,如何深刻领会党的指示精神并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努力构建财政支出新格局,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财政部门每个工作人员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立足于促进经济发展,构建财政支出新格局
(一)把握公共财政实质,做大做好财政收入“蛋糕”社会主义公共财政的实质在于取之于民,并用之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难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的物质、文化等公共需要。而要提供更多更优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则必须有强大的财政作后盾,强大的财政须立足于持续健康发展的经济之上。社会经济不健康持续发展,焉能有越来越壮大的财政,焉能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因此,财政服务必须以维护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为目的。要合理构建财政支出新格局,就要在充分把握公共财政实质的基础上,明晰财政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从国内外财政的具体实践上来看,国家财政始终是参与和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虽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与完善,财政配置资源的作用发生了变化,但发展经济、开辟财源的基本功能并没有改变。
即使是在典型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其财政支出中依然包含着很大比重的经济建设支出。据世界银行调查:1980-1985年财政投资占社会投资的比重,在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竟然高达33%,只比发展中国家低10个百分点。而且随着现代市场的发展,这个比重还在进一步提高。为什么?主要原因在于发展经济不仅是提高经济效益、扩大经济规模之必要,而且是扩大就业机会、构建和谐社会之必需。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则更应如此。当前国内经济正处于转型之中,这不仅包括经济的市场化,也包括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由此也决定了政府在组织经济运行、强化经济投资、引导社会投资方向方面具有比西方发达国家更多的责任。例如:政府尚需要通过大量投资,打破能源、交通、农业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和结构失衡,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可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的条件下,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职能既不能取消也不能削弱。各级财政必须既算财政账也算经济账、政治账,自觉把支持经济建设、做大做好财政“蛋糕”作为公共财政的首要职能。
(二)促进经济发展目标下,财政支出的主要方向在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支持经济既不能蜻蜓点水,也无法面面俱到,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因此,笔者认为,要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大前提下,合理构建财政支出格局,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突出扶持优势产业的发展。发展,主要是发展优势,扶持,则是以主要财力扶持确实具有优势与潜力的产业和项目。这些年来,湖南省在做大规模工业上下了不少功夫,诸如卷烟、钢铁、造纸、工程机械、电子等都具有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优势,现在财政部门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这些产业提高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第二,要突出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第一优势。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今天的环境就是明天的项目、后天的经济效益。近几年来,湖南省经济发展环境虽然经过治理已经大有好转,但软、硬环境与先进兄弟省(市)比较,还是有些差距。如,经济布局相对分散,工业园区尚未形成,水、电、路、气、通讯等欠账很多;“超国民待遇”和“非国民待遇”并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现象还远没有绝迹。第三,要突出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努力通过财政资金、财政政策、财政管理和财政绩效评价等手段,务使经济发展建立在优化结构、改进质量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实现集约式、内涵式和可持续的发展。长期以来,在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下,国内生产建设和消费生活中的浪费现象仍比较严重,资源利用率相当低。据中科院测算,2003年我国消耗了全球31%的原煤、30%的铁矿石、27%的钢材、40%的水泥,创造出的GDP却不足全球的4%。这种粗放式、浪费型的发展模式,致使国内煤、电、油、运等全面紧张,生产资料价格上扬,生产成本增大,不少企业的生产难以为继。
在市场经济条件和十一五规划下,财政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切实创新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彻底改变向企业注入资本金、财政补助和周转金等计划经济型的投入模式。除了对一些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核心产业和关键领域保持一定投资优势外,要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四两拨千金”的作用,更多地运用国债税收贴息奖励等综合财政政策手段,为各类市场主体自我创新和平等竞争提供服务,从而优化发展环境。同时最大限度地吸收金融资本、国际资金向企业的投入,实现财政资金效益的最大化,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较快增长。
二、缩小享受财政支出的“剪刀差”,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作为一个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主流的大国,财政部门要更多地关注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尤其是在当前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长期以来存在的“剪刀差”问题的缩小和解决,势必会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为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也会使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更为科学合理。
(一)什么是享受财政支出的“剪刀差”新中国成立的相当长时期里,国民经济主要是靠农村支援城市、农业支持工业建立起来的。工农之间与城乡之间在分配上的“剪刀差”一开始就存在,这些年来仍然在不断扩大。从居民收入看,2000年湖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2•88∶1,2004年则进一步上升到了3•04∶1,长沙城市居民的平均收入是湘西自治州农民收入的6•88倍;如果以人均纯收入865元为标准,湖南省还有315万贫困人口;2004年湖南省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0•524,部分地方高达0•73;从社会事业发展看,2004年湖南省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只有8•5%,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只有3•3%,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农民占了85•78%;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湖南省80%的区域为酸雨区,湘江流域更是重灾区,枯水期40%以上的水域是严重污染的4-5类水,虽湖南省拥有四水一湖,但在农村目前还有280余万人饮水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