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基础教育论文 » 正文

儿外科基础教育及医师培训困境分析

2021-4-10 | 基础教育论文

一、我国儿童外科教学和专业训练的历史沿革

我国儿童外科基础教学早期兼容于儿科学和外科学,在医学院本科教学中,儿童外科基础部分大多出现于儿科学教材中,由儿童外科医生进行讲授,部分病种则在外科学讲授。在少数设有儿科系的医学院则具有较为完整的儿外科教学体系和师资力量,儿外科教学在儿科学和外科学的教学中提取出来独立成科,不再被外科学和儿科学大纲涵盖。上世纪90年代,医学院系改革,多数儿科系被调整,儿外科基本上不再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列入教学计划。目前,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五年制的教学大纲中,儿科学没有儿外科内容,外科学中只有常见先天性心脏疾病和运动系统畸形,仅少数院校开设儿外选修课。

二、儿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中的困境

发达国家的儿外科规培已形成完善的培训体系。德国学者曾对20余个国家的儿外科培训模式进行比较。在美国,必须经过5年外科住院医师培训并获得认证后才能进入儿外科专科培训,其余国家的平均培训时间为6年3个月。在我国,儿外科作为二级学科,在规培中作为培训科目之一独立招生。综合性医院极少设儿外科专业或缺乏规培能力,故儿外科规培基地集中在儿童专科医院,培训主要在儿外科各专业轮转。医师一旦完成规培,也基本就业在各儿童专科医院。由于受训面和就业面窄,儿外科规培基地生源紧缺。相反,每年的外科规培基地供不应求。由于外科规培未将儿外科纳入培训细则,经过规培的外科医师对儿外科临床知识几乎一无所知,不具备接诊儿外科常见病的临床能力。他们一旦进入基层医疗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又不可避免儿外科病患。不难看出,现行的住院医师规培过早专科化,造成外科住院医师的临床技能培训与其在基层一线实际工作中所应具备的临床能力间尚不够契合。

三、儿童外科疾病就诊中的窘况

由于儿童年龄段人数众多,分布广泛,目前上海市仅有的四家设有儿外科的医院已人满为患,儿外科医师超负荷工作仍然无法满足就诊需求。我们亟需将儿外科常见病的诊治下沉至基层医疗单位完成,但这一过程存在极大困难。首先,儿外科常见病的临床初诊主要在基层,尤其是面向社区的全科医师和分散在各级医院的儿科或普外科医师。近年的本科教育中缺乏儿童外科教学课程和临床实习,在全科、儿科、外科规培中也没有儿外科培训内容。因此,全科医师在新生儿访视和婴幼儿体检时往往漏诊新生儿或婴幼儿外科疾病,儿科或成人普外科医师容易在接诊儿外科急症或肿瘤患儿时发生漏诊误诊。造成该年龄段的儿童外科患者处于高风险状态。其次,在绝大多数的二级医院,儿童外科患者一旦明确诊断,即使是一些常见病,也很少能得到及时治疗,必须转诊至儿童专科医院。这势必导致儿外科常见病诊治在今后几年仍无法在基层医疗单位完成,儿童专科医院人满为患的窘况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

四、对策

对于上述现状和困境,要从根本上提高各级医疗机构医师的儿童外科临床能力,需要一个从院校教育到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长期而全面的调整和改革。

第一,建议将儿童外科常识融入本科临床医学教育内容,这不仅能普遍提高医学生对儿童外科疾病的认识程度,同时培养医学生对儿外科学的兴趣,鼓励更多学生选择从事儿外科专业。

第二,建议将儿童外科列入临床实习轮转范围,尤其要加入临床医学儿科方向和全科方向的医学生实习内容中。临床实习是让医学生将医学理论与医疗实践相互结合融会贯通的关键途径。通过临床实习,培养学生独立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第三,建议调整目前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要求,并在国家执业医师考核中加入儿外科内容。洛杉矶医学中心2009年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外科住院医师普遍认为培训中轮转儿外科是具有价值的教育经历,他们期望每年有一些时间来做儿外科手术。因此,建议在现行的外科规培细则中,适当加入儿外科临床轮转,培养和提高外科医生处理儿外科常见病的临床能力。对于有条件开展儿外科培训的全科规培基地,建议在3年培训中加入2周的儿外科轮转,让全科医师通过临床实践熟悉儿外科常见病,初步具备在社区医疗服务中正确识别儿外科常见病的能力。

五、总结

我们需要在院校教育到毕业后医学教育中尽快加入和进一步完善儿童外科教学及培训内容,我们需要有更多的基层医院胜任儿外科常见病诊治工作,我们需要有更多训练有素的基层一线医生具备儿外科医疗的基本临床能力。

作者:单炯 潘伟华 吴晔明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