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 正文

教师知识管理提高策略(共2篇)

2021-4-10 |

第一篇

1高校教师知识管理现状调查

1.1问卷设计

问卷中共设计了26个问题,问卷内容大体可分为五个方面:一是被调查教师的个人背景,以便于样本统计分析;二是了解高校教师对知识管理的认识与评价;三是调查教师获取专业知识的途径;四是调查高校教师知识管理工具的使用现状;五是了解教师间知识共享的意愿和困难;六是调查高校教师实施有效知识管理的障碍因素.

1.2样本情况

为保证调查信息的真实有效和调查对象的覆盖面,选取了赤峰学院的13个教学院系和4个行政及教辅部门的教师作为问卷发放对象.共发放问卷501份,回收418份,回收率为83.34%;其中有效问卷392份,有效回收率为93.78%.根据本研究对象的392个样本,分别依其性别、学历、专业(文理)、教龄等项目。

1.3调查结果

1.3.1对知识管理的认识和评价

根据问卷中相关问题分析,受调查的392名教师均存在着知识管理行为(包括自觉和不自觉的);而对于“知识管理”为一概念的理解,有12人(3.1%)认为自己“很熟悉”,有36人(9.2%)选择“熟悉”,有184人(46.9%)认为自己“了解”,有116人(29.6%)的人“听说过,但具体是什么还不清楚”,有44人(11.2%)“没有听说过”.

1.3.2获取专业知识的途径

问卷中将此问题设置为多项选择.其中选择从“课堂上”获取专业知识的为166人次,选择“书本中”的为367人次,选择“与老师或同学交流讨论”的为228人次,选择“网络中”的为314人次,选择“亲身的教学实践”的为186人次.可以看出利用书本和网络是当前高校教师的学习专业知识的主要途径.

1.3.3知识管理工具的使用现状

就知识管理的过程而言,知识管理工具可以分为知识获取工具、知识存储工具、知识传递和共享工具及知识转化和创新工具.不论被调查教师自己知道不知道,392个样本全部都在不同程度地使用知识管理工具;其中对于知识存储工具的使用率已达到100%,知识获取工具的使用率为67%,知识传递和共享工具的使用率为48%,而知识转化和创新工具的使用率仅为1.4%.

1.3.4学习与分享知识的意愿和困难

在回答“你是否愿意将自己的学习心得或知识与他人分享时”,有269人(68.6%)“非常愿意”,有77人(19.7%)选择“比较愿意”,有20人(5.1%)选择“不太愿意”,有26人(6.6%)的人选择“不愿意”.对于分享知识的困难,有169人(43.1%)“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分享知识”,有126人(32.1%)“不知道谁需要分享我的知识”,有45人(11.5%)“没有意识到需要分享知识”,有31人(7.9%)“不知道自己能给他人分享哪些知识”,有21人(5.4%)认为“别人没有与我分享知识,我也没必要与他人分享”.

1.3.5实施有效知识管理的障碍因素

如果将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划分为获取知识、存储知识、整理知识和反思知识四个步骤,有189人(48.2%)的认为“反思知识”较为困难,有134人(34.2%)认为“整理知识”比较困难,有66人(16.8%)认为“获取知识”较为困难,有3人(0.8%)认为“存储知识”较为困难.

2高校教师知识管理现状分析

2.1肯定知识管理的存在性与重要性

参与调查的392个样本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知识管理行为.在知识的获取、存储、传递和及创新方面有着多年积累起来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这说明高校教师充分肯定了知识管理在本职工作中的存在性与重要性.调查显示,知识管理在高校教师中不仅存在,而且非常重要,是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工作中,应该进一步提高教师对知识管理的意识性,并着力培养教师积累、提炼与分享知识的方法和技巧.

2.2在知识管理应用方法上存在不足

第一,目前高校教师知识积累与分享的途径较单一.调查显示,虽然教师认为知识积累的途径有很多种,但在实际应用中绝大多数高校教师只是用到了书本学习和网络查询,个别教师提到了同事间的交流讨论.说明教师实际应用的知识管理方法并不丰富.第二,对信息化管理途径的认同度不高.能够主动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来积累和分享知识的教师不很多.第三,对知识共享存在疑虑.在影响知识共享的因素上,很多教师提到担心自己的学科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被分享后自身优势丧失、担心知识对他人无效等,也提出了知识共享的环境和氛围、共享的平台和时机等都会影响知识共享的意愿,说明目前高校教师对知识的分享还存在很多心理顾虑.

2.3对提高自身知识管理能力表现出积极意愿

首先,愿意学习获取和存储知识的方法.超过95%的教师表示愿意通过学习促进知识获取和存储的方法.说明教师对知识的学习、积累持积极主动的态度,渴望通过对先进的知识管理方法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其次,教师提出多种促进知识管理、实现知识共享的方法.说明高校教师对知识管理有很好的想法,能够积极提出有效对策,为进一步训练和提高教师的知识管理水平提供了前提和心理基础.

3提高高校教师知识管理水平的对策

3.1进一步强调知识管理的重要作用

虽然通过调查发现,高校教师对于知识管理有较高的认可度,但是对知识的学习和管理仍然多限于显性层面,多数教师还没有形成系统、规范的隐性知识管理体系,对知识管理的应用较为简浅.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强调知识管理的重要作用,加强知识管理上体应用方法的培训,进而使高校教师对于知识管理形成系统科学的理解.

3.2提高隐性知识的显性化与表达能力

提高教师对隐性知识的显性化与表达能力,是有效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对隐性知识的挖掘、显性化和传播,与教师自身的表达和表现力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在尊重知识传播规律的基础上,逐渐培养起自己对于隐性知识的管理意识,循序渐进地训练隐性知识积累与提炼的技巧,进而养成一种善于分享与交流的行为习惯,从而提高自身的知识管理水平.

3.3营造高校教师知识共享环境与氛围

一是创设乐于共享的校园文化.应该让每一名教师都认识到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但有限的知识组合、叠加、碰撞之后,会发挥很强的积累效应.教师之间的相互分享与交流,会使经验得到加倍提升,是值得推崇的.二是建设良好的群体关系.信任程度是影响高校教师知识共享的重要因素.三是对教师评价标准的组织化.担心知识共享后自身优势丧失是阻碍高校教师知识共享的重要原因.在传统观念中,对教师的评价都是以个体间的相互比较为基础的,要提高知识的分享与交流力度,学校需要更新观念,改变评价标准,更注重从组织性(即全体教师共有的经验和技能)和进步性(即教师个人前后的进步与发展)方面进行评价,使教师能够从个人成长与学校发展的角度看待知识,消除内心顾虑.

3.4创建有效的知识管理平台

通过组织观摩交流、体验实践等活动,创造教师间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传递和共享的机会.鼓励教师多进行教育反思、经验总结、撰写教学日志等思考性活动.学校可以通过鼓励教师在参加各种教育教学实践后,对相关经历有意识地进行总结和提炼,挖掘其中的隐性经验;学校可以考虑适时开发校园网络分享平台,也可以通过微博、Blog等网络工具进行教师知识管理.

作者:杨晓辉 薛颖 荆雪 张艳明 单位:赤峰学院网络与信息管理处赤峰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第二篇

1教师隐性知识特征

以非结构化非正式的方式存在,相对主观,是零碎的、不明确的、很难规范化、也不易系统地传递给他人。个人的隐性知识,是学校、企业、组织新知识生产的核心。所以教师知识管理不仅仅是管理教师的显性知识,使其条理化和系统化,更要将隐藏于教师头脑中的隐性知识通过转化、分享、运用和创新等,使之显性化并优化利用。教师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转换,可以拓展其知识结构,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增强其专业技能,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及其行为。因此,如何挖掘存在于教师个体中的隐性知识,促进隐性知识的转化和分享,实现知识的共享和交流,成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2高校教师隐性知识管理现状与调查分析

以高校教师隐性知识管理为内容,以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教师为调查对象,分别从教师对隐性知识的知晓程度、教师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影响隐性知识管理的因素、隐性知识的转化和利用等方面进行调查。围绕研究目的和内容编写《高校教师隐性知识管理问卷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18份,其中有效问卷116份,回收率98.33%,有效率98.31%。根据对问卷调查做出的统计,教师隐性知识管理的问卷调查数据整理如下。

2.1高校教师对隐性知识的认识程度

设计了4个问题对高校教师隐性知识的了解情况进行了基础性的调查,主要包括隐性知识的知晓程度、明确程度和积累程度3个方面。通过调查,表明大多数的教师虽然对知识管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隐性知识知之甚少,只有8%的教师能明确和感知自己的隐性知识。在教师自身隐性知识积累方面,有51%的教师表示会经常积累与师生交流中捕获的信息,33%的教师表示会偶尔积累,16%的教师从不积累。但是仅有23%的教师注重隐性知识的记录和转化。由此可见,虽然部分教师积累了一些隐性知识,但是没有对隐性知识进行管理和转化,没有发挥出隐性知识的最大价值。

2.2教师隐性知识积累的主要途径

在知识获取的途径上,多数教师仅限于教学设计和反思、教学科研和阅读专业书刊。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进行了调查,从中得出的主要原因有:(1)个人知识管理的意识不强,缺乏知识管理的理念,仅仅满足于完成工作量;(2)教学反思不足,不善于对个人已经获得的知识和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随机的、情境化的问题进行管理;(3)较少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知识管理,局限于传统的教学形态和管理方式;(4)在知识的加工、交流、创新方面比较欠缺,没有充分利用科研机会进行知识创新。

2.3影响隐性知识管理的因素

(1)态度。态度决定一个人的行为。教师对隐性知识管理的态度决定个人知识管理的实施。通过调查,了解到55%的教师认为隐性知识管理非常重要,45%的教师认为重要。这说明高校教师已经意识到隐性知识管理的重要性,这对其实施个人知识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职称。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更能关注自己隐性知识的获取,因为由于晋升职称的要求使得自己更加注重科研、教学中的收获等等,并从中受益。所以教师们都要不断努力通过晋升职称来提高自己。(3)教龄。工作年限的不同对隐性知识管理的影响不同。工作10年以上的教师更加肯定隐性知识的管理对其有重要作用,认为教学反思、观摩教学、科研活动、团队合作等对隐性知识共享具有重要意义。工作5年以下的教师多关注自己的课堂教学,之后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逐步认识到隐性知识管理的重要性。(4)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与共享的组织文化势必会影响隐性知识习得和转移的速度和质量。调查表明,经常开展教研活动、观摩活动和学术辩论活动多的教师团体总体上比缺乏合作交流的教师更加重视隐性知识的习得。(5)制度。95%的教师认为知识的共享比知识的专有会带来更多的利益时,才会有长久的共享热情。所以学校要制定相关的激励制度来确保知识管理的长效实施。

2.4隐性知识的转化和利用情况

在问题“您经常把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以传达给别人?”的回答中,仅有11%的教师选择了经常,而且有81%的教师认为优秀教师比一般教师具有更多的隐性知识。在问题“隐性知识转移的主要对象?”的回答中,转移给学生的占52%,转移给同事的仅占5%,不转移的占到了43%。针对此现象我们进行了调查,从中得出的主要原因有:虽然绝大多数教师认同隐性知识是与他人竞争的优势和个人价值的核心,但是一方面由于有些教师害怕将自己所掌握的隐性技巧、诀窍和经验等传授给别人会使自己丧失竞争优势,另一面由于隐性知识本身的不确定性、动态性和即时实践条件等因素使得隐性知识的转移难度高,因此不能实现隐性知识的有效利用。

3促进高校教师隐性知识管理的策略

3.1提高教师对隐性知识管理的敏感性

每个教师对于知识管理的理解可能不同,因此,要向教师说明知识管理的目标、愿景、主要内容以及对个人的影响(正面效应及负面效应)等,降低对知识管理的抵触情绪,从而增加知识管理的透明度。

3.2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从感知的易用性和感知的有用性出发,向教师介绍一些“低门槛、零技术”的知识管理软件。现代网络工具如QQ、微博、博客、OneNote、360Doc等使得自己与他人加强了沟通,并使自己获得了更多的未知知识,为隐性知识的积累和转移提供了工具保障。

3.3将隐性知识纳入对教师能力的综合测评

知识管理能否顺利推行下去,关键是看教师能否实现所设定的目标,使教师贡献自身的隐性知识时能得到认可,这样教师一般会乐意积极共享自身的隐性知识。没有一定的内在动力,要持续共享自己的所有,是件不容易的事。

3.4共享的文化

要营造一个人人愿意与他人共享隐性知识的氛围和文化。在现实中,教职工之间的知识垄断、互不信任及利己主义等都不利于隐性知识的交流和共享。学校应根据知识管理的现状,在教师之间建立信任机制,培育共享的价值观和团队精神,加强以人际关系为主的组织沟通和以信息技术支持为主的网络沟通,努力塑造以知识“共享”为核心的知识文化。

3.5灵活而有效的制度保障

只有当知识管理由外部的约束、刺激、激励变成内部自发地进行知识管理,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管理,最终促进知识的应用和创新。这就需要使用相关的制度或措施来保证这种转变。如日常管理制度、激励考核制度、支持制度等等。根据不同的心理需求和激励动机设计不同的激励补偿机制,采取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式,来调动知识主体共享其隐性知识的积极性。

隐性知识是学校组织形成其竞争优势的源泉,如何管理隐性知识,形成持续快速的知识创新是知识管理的关键。教师要通过个人知识管理学会学习、学会批判性思考、学会对信息的有效管理与使用;转变教师知识的存在形式,使得隐性知识显性化,以促进教师个体和组织的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促进教师知识创新与共享;以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综合业务素质与科研能力,创建一只充满活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促进学校组织成为持续性与循环性的学习有机体,使学校的知识源源不断地创新,生生不息地循环,真正实现对知识的创造与管理,从而达成学校组织的持续经营与发展。

作者:张敬环 吴建荣 任瑞仙 单位: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