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小学数学论文
第一篇
一、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小学生喜欢动手操作,愿意接触生活中的实物,喜欢教师把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引进课堂教学。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在新课教学时,应尽可能多地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数学。
如生活中的图形、字母、数字、数学规律等,能让学生兴趣大增,尤其是可以动手操作的数学材料,会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动手,满足学生的实践欲望,这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在进行新课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设置,播放动画视频进行数学操作技巧的展示,引导学生积极动手,让学生“在做中学”,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比如,在进行“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动画课件,将多边形分割成规则的图形,使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学生看懂课件后再利用卡片学具进行实际操作,在操作中理解数学规律,这样可以轻松化解教学难点,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作用,提高学习效率。
再如,在学习“长方体、正方形、三角形、圆”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在网络上搜集的生活图片,有大桥桥头上用于提示限重的圆形牌子,有悬挂在公路边上用于提示限速用的指示牌,有高速路边上介绍家乡名胜古迹或者是经济发展的宣传牌子。各式各样的牌子,给学生一种熟悉感,感觉抽象的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搜集、自主探索的能力,从而真正实现自主学习,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揭示数学本质
小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还很差,绝大多数知识需要教师进行直观化处理,学生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从而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因此,教师应研究如何揭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动态的模拟演示或者直观的形象刺激,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全过程,提升学习效果。
比如,在进行“圆柱的体积”的教学时,学生对圆柱的认识还很模糊,更何况是求圆柱体的体积,这一点对小学生来说很抽象,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意义和用法,我利用Flash和课件进行公式形成过程的展示:先出示一个圆柱体,从某一侧切开逐渐展开至平放为止,前边学过了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长×宽×高,或者是底面积×高,展开后让学生前后对比观察,发现圆柱体的体积就是底面积×高。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学生轻松理解了圆柱体体积公式的形成过程,理解了数学本质。在应用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习题:“有一个圆柱形杯子,外径是12厘米,杯子壁的厚度为2厘米,高为15厘米,求这个圆柱形杯子最多能盛多少立方厘米的水?”学生看这个题目较为复杂,有了畏难情绪,于是我利用多媒体展示自制课件,动态显示内外径的大小,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分,使学生清楚理解盛水的直径为“外径-壁厚”,从而求出底面积,轻松得出答案。
三、总结
多媒体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使数学教学更为直观、清晰,有效揭示数学知识的本质,更能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效果。
作者:王立兵 单位:河北省迁安市野鸡坨镇丁庄子完全小学
第二篇
一、发挥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功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通过课件的展示,学生能够体会到由两个相同的图形可以通过拼组得到一个新图形,图形的形状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随着拼组方法的变化,得到的结果也自然不同。这样教学,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点通过动画展示,再加上学生的动手操作,使学生能够在大脑里形成一定的表象信息,进而形成数学知识,通过课件的提示,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欲望,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二、巧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过程,体现数学学科特点,使学生能够感悟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呈现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或者是数学原理的推理过程,突出数学学科教学特色,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为学生建立数学概念、理解数学原理提高方法的保障。例如,在讲授“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时,教师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绘制一些“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图像。课上,教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现场绘制图像,让学生体会如何建立坐标系,如何确定图像中的数量关系,如何进行描点,如何通过图像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进而理解了数学概念和规律。运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真正做到师生互动,共同参与教学活动,能体现数学的本位思想,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三、巧用多媒体手段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的很多概念、公式是比较抽象的,对小学生来讲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我们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素材的转化,使那些抽象的数学信息直观化为动态的图像或者线条,通过直观化和过程化解决数学教学的重难点,打造高效的教学模式。例如,在进行“圆柱体和圆锥”等知识点的教学时,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较差,很难在头脑里形成这样的立体图形。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运用电子白板的附带软件进行教学,上课时直接用手点取数学素材,绘制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再画出底边上的高,去掉高线的右侧,以高为轴进行旋转,旋转一周后得到一个新的图形———圆锥。学生通过观察体会建立圆锥的概念。这样教学,可以优化教师的教学时间,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准确度,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自己动手绘制体验数学本质,轻松突破教学重难点。
四、利用多媒体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揭示数学知识的本质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和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理解数学本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完“面积”这一节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示大小不同的规则的长方形图形,给出各边的数据,让学生求出每个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学生得出的结论和自己的理解是相同的。
随后,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一组大小不同的两个图形,一个是大的规则的长方形,一个是小的不规则的图形,在一个边上有向内部凹陷,形状像“凹”字,让学生求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学生发现自己的结论和预先的想象有很大的出入,甚至是截然相反。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结论呢?我让学生利用自带的小火柴棒进行实验,用刻度尺测出相关数据,计算相应的面积和周长,从而得出准确的结论。这样教学,使学生直观理解数学本质,激发学生数学思维,使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问题迎刃而解。
五、总结
总之,只有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数学课堂教学,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小学生才能得到灵感的发挥,创造力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全面落实三维教学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
作者:郭政文 单位:河北省迁安市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