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地理教学论文 » 正文

地理教学中的学生动手能力

2021-4-10 | 地理教学论文

一、通过绘制地图、地理图表,发展学生的动手技能

新课程标准指出:“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教师应重视利用地理图像,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来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可见,让学生动手绘制地图是发展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绘制地图是地理读图过程中的“动手操作”环节,但在地理学习中却常常被忽略。实际上,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图,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地理技能。例如,在教学“中国的地形和地势”时,我要求学生在结束新课后绘制出中国的地形和地势简图。我先让学生勾勒出地势呈三级阶梯的框架,确定主要山脉的位置。然后以此为基础,我让学生在对应的位置标出中国主要的地形区。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起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我还让学生勾勒出了我国的两条大河——长江和黄河。这样,通过简单的绘图,就将原本抽象的地理概念具体化,使独立的知识点被整合到了同一幅地图上,帮助学生落实了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相互联系,巩固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虽然有些学生开始时画得有些艰难,空间位置也落实得不够准确,甚至还出现了不少错误。但是,经过学生之间的相互指正和教师的逐一指导,大多数学生所绘制的地图都能正确地反映中国的地形和地势特征。更重要的是,学生还获得了锻炼动手能力的机会,在无形中提升了地理技能,提高了学习地理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制作各种地理教学图表。地理图表的制作能力也是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教师要引导和指导学生学会将有关的地理表象信息和各种地理事物在时空上的分布,通过图形来形象直现地表达出来。例如运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出气温曲线和降水量的柱状图。通过绘图训练,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动手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实现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理念。

二、制作学具,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空间性。在实际教学中,有一些概念、现象和原理,仅靠文字、图片很难解释清楚,学生往往理解不到位,难以达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目的。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时可采取让学生动手制作学具的教学策略,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把问题层层分解,逐个击破,在亲身的体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对所学知识深刻理解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地球和地球仪”时,教师可让学生利用乒乓球来制作简易地球仪。制作分两步:第一步,让学生参照课本所提供的“地球仪”图片以及活动中所提示的地球仪制作步骤来自己动手制作,完成以后可相互展示作品,提出问题和意见。第二步,在学习了纬线和经线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自制地球仪上标出南极、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以及本初子午线;完成以后推选代表结合地球仪说明纬线和经线的特点;最后教师再加以概括和总结。这样,因抽象而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便经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学具得到了轻松化解。还有如在中国地形章节的教学中,除了课堂讲授以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动手制作中国地形模型。这也不失为一种掌握、理解、巩固知识的好方法。

三、结语

总之,通过动手制作学具,学生的动手积极性可以得到充分的调动,不仅能做到寓教于乐,帮助学生轻松理解知识,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以及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陶行知先生说:“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能做工,大脑能思考。”这句浅显易懂的话蕴含着十分深刻的哲理,它启迪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善于“动脑”,也要引导学生善于“动手”。笔者在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中也已深深地体会到,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地理技能的基本途径,是学生学好地理知识的关键,更是形成地理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英 单位:辽宁省大连庄河一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