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 正文

终身学习下的继续教育发展3篇

2021-4-10 |

第一篇

一、终身教育观的形成动因

1.知识与技术的陈旧周期明显缩短是成人终身学习的社会发展动因

二战后,由于一大批先进军用技术相继转入民用领域,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新能源科学、新材料科学、空间与海洋科学、环境保护科学等主要内容的一大批新科学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世界范围内新科学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几乎每十年或十几年就改写一次人类社会的文明史。相应的知识与技术更新速度加快,陈旧周期明显缩短。这样的变革将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只要充分运用与享受现代文明成果,就不得不学习。一方面,由于高新科技与知识的运用,从业成人原先的知识与技能已经过时、陈旧,将直接影响工作,因而必须参与各种培训、学习,尽快学会、掌握职业领域的新技术和新知识,以适应职业领域要求;另一方面,非从业成人也是如此。高新科技已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即使不在职业领域也无法回避新科技、新知识的影响。在当今的时代,不学习的人无法适应现代文明,对此感悟较早的人已经深知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了。

2.职业的不稳定是成人终身学习的生存动因

职业的不稳定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当今社会正处于急剧的变革与动荡之中,世界政治的多极化与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加深,这些都必然深刻地影响乃至制导着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职业界,导致社会分工和职业岗位的调整与重组日益频繁,进而引起职业的不稳定。在这种背景下,成年人必然时常面对失业、下岗的情形,必然时常承受职业波动的压力。现实生活使人们懂得,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要使自己在职业变化与竞争之中处于有利地位,具有较强的职业竞争力,唯一可靠和稳定的方法就是不断地、主动地学习,完善与提高自己。

3.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是成人终身学习的奋斗动因

追求高质量生活是现代人的普遍倾向,主要包括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质量两方面。首先从社会生活质量来看,生存环境直接影响生活质量。人类在创造伟大文明成果的同时,也为人类自身种下苦果。例如,以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碱化为特征的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以大气污染、水污染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人们在大都市很难呼吸到新鲜空气,而且噪声污染严重,有些国家与地区甚至连清洁的饮用水都成了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要提高生活质量,就必须面对现实,尽快学习和接受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尤其要学习生态理论知识、环境保护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其次,从个人生活质量来看,要学习先进、文明的生活技能与知识,学习膳食营养学知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等,都与人们的生活质量紧密相关,必须不断学习这些方面的新知识、技能、观念。

二、树立和普及终身教育观对继续教育工作的影响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化社会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正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学习化社会的形成,使接受继续教育成为人们生活的需要。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终身学习观念的普及,将对促进继续教育工作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1.终身学习的需求促进了学习化社会的形成,为继续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教育已不再是人生某个阶段的事情,而是伴随人的一生。任何人从小到老都将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能力,变阶段性教育为终身教育。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面临着全新的市场规则,必须树立与之对应的管理和经营理念,运用相应的方法和技能积极应对。竞争的加剧,将使人自觉地重视继续教育,重视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国民的继续教育意识必将逐渐从被动走向主动,最终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对继续教育的需要将变为人们的一种内在需求。人们将终身接受教育,这一巨大需求为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终身学习观念的确立将使接受继续教育的对象范围更广,规模更大

随着对外开放领域的逐步扩大、终身教育观念的确立、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需要,接受继续教育的主体将从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向社会领域延伸。因此,需要社会提供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继续教育,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随着跨国银行、跨国公司在我国的不断增多,继续教育的对象也将趋于全球化,规模将不断扩大,并最终超过基础教育的规模,这一趋势必将成为历史的必然。

3.产生多样化的继续教育模式

终身教育观念下的学习化社会,要求继续教育走完全开放、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之路,以适应不同行业、不同人群的特殊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继续教育将挑战班级授课的传统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结合工作、生活的需求来进行教学,按需施教,个别化教学、即时教育等模式的教育和培训将普遍受到人们的欢迎。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大力倡导各类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提高全民的终身教育意识,并使其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21世纪是我国继往开来、经济腾飞的大好时机,面对机遇,我们应积极迎接新的挑战,用切身的努力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努力开创继续教育的新局面。

作者:夏汉英 单位: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商业学校

第二篇

一、以服务终身学习为主旨,进一步明确继续教育的发展定位

终身学习把学习看作社会个体生存的基本行为,每个人从摇篮走到坟墓的过程中都在不断学习,不管这种行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同时,终身学习的理念突出了个人在学习中的自主作用,强调学习是每个人适应社会的根本手段。在终身学习视野下,人们对学习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在这种背景下,继续教育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承载了更加重要的使命。因此,继续教育未来的发展定位必须从终身学习的视野下来设计,才能为促进我国终身学习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支持和保障。科学定位是未来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在终身学习的背景下,我们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围绕继续教育信息化、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专业化的特点进行定位。就当今社会而言,人们对学习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历提升的需求;二是以适应社会生存、提升技能为目的的非学历教育需求;三是为丰富自身内在精神的需求。满足这种“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需求,就必须要求继续教育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学习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支持与服务。针对不同的层次而言,服务的内容和对象是千差万别的,就学历教育需求而言,未来给继续教育的空间是逐步缩小的,对于学历教育来说,必须从适应社会、提升内涵来求得发展,围绕提高质量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继续教育的重点必须落在以非学历教育为核心这个层面,把提升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教育诉求和职业竞争力作为继续教育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上,兼顾城市与乡村的发展。此外,随着人们对提高生活质量的渴望和诉求的不断提升,特别是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满足人们提高素质、丰富自身精神的教育需求也应成为继续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以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为目的,完善继续教育的体系结构

一是要建立完善的多种类型的继续教育体系结构。在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的过程中,把提高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作为改革的重点,突出岗位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重点培养中等学历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在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过程中,既要重视正规教育的发展,更要支持、培育和鼓励非正规教育的发展;在促进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协调发展的同时,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学分制度建设,逐步搭建起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的相互沟通与衔接,构建不同类型教育间的学分互认、学习成果认证的运行机制。

二是要不断优化继续教育的专业体系结构。继续教育专业体系结构的优化要与时俱进,其设置要依据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的转变及时跟进;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从社会成员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需求和个性化学习需求的不同要求,逐步构建起普适化和个性化相结合的、多样化的丰富的继续教育专业体系结构,满足人们对继续教育多样化的需求。

三是要构建城乡统筹的继续教育布局体系结构。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的继续教育布局体系结构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变城乡继续教育发展的“二元结构”现状,从根本上解决城乡继续教育的公平问题。统筹城乡继续教育的发展,就要大力发展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村继续教育,实现地区继续教育公平和城乡继续教育的公平发展;把发展农村和城市的继续教育通盘考虑、统筹发展,规范并协调发展农村和城市的继续教育。通过对不平衡的城乡继续教育进行资源整合,在教育经费投入、城乡教育布局、城乡教育发展战略等诸多方面协调发展,使两者在结构上更加合理,在发展上相对平衡,使城乡教育比翼齐飞。

四是要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体系结构。在巩固和做强传统继续教育的同时,要充分认识信息化对于继续教育发展带来的革命性影响和重要意义,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未来继续教育发展的基础力量加以重视和大力建设。教育信息化给继续教育提供了没有时空限制、学习方式灵活、教学资源丰富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无疑对于以成人为主要对象的继续教育而言是最合适的,也是在继续教育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办好继续教育的战略措施。

三、以学习者为中心,深化继续教育教学改革

一是要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考核制度。要提高继续教育的质量,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创新”。要实现教与学的互动、交流、体验、感悟,就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体现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导作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能够使继续教育的形式多样化,继续教育的内容更加贴近现实、更加直观,教学方式变得更加生动、活泼,这对于促进学习者的自主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都是十分有效的。使学习者的学习更为积极主动,不仅能使其掌握学习内容,而且还能学会学习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二是要创新教学内容,拓宽继续教育内容。应根据不同层次人员的知识基础和实际需要,根据职业岗位的人才规格、人才素质要求来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贴近实际,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要加大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中的比例,以利于知识和智力要素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真正实现从灌输知识向注重培养能力的转变。

三是要创新教学模式。目前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力度的不断加大,适应这种转变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相对匮乏。而传统的继续教育模式从培养规模上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促使继续教育模式必须进行改革。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继续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继续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推动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提高继续教育教学质量。

四、以完善制度建设为前提,加强继续教育的制度建设

一是科学设计激励的办法和措施。一方面,要从大力发展继续教育的角度出发,从精神和物质等层面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和措施,激发广大社会成员和社会组织机构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出发,加强对学习者个体需求的调查、分析和预测,提高继续教育的适应性;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发高质量、有特色、针对性、实用性的继续教育项目,并从政策、经费和知识产权等方面予以扶植。

二是制定有效的认证制度。必须建立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制度: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所指出的继续教育要与工作考核、岗位聘任(聘用)、职务(职称)评聘、职业注册等人事制度相衔接;把个人继续教育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与工作考核相结合的制度;把继续教育按一定的权重,纳入到职工年度考核体系中去;把继续教育与工作考核相结合,使激励常态化。

三是构建相应的约束制度。一方面,要健全继续教育法律和规章制度。用法律和制度来保障社会成员的学习公平,并依此保护弱势群体继续教育的权力;另一方面,健全继续教育管理机构,不断强化继续教育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四是要形成政府购买服务的机制。政府在参与继续教育上,应当多决策、少操作。政府出资购买继续教育服务,不仅间接增加了对继续教育的投入,还将为继续教育引入更多的专业性更强的教育资源,提高继续教育的发展水平。

作者:杨波 李欣雨 单位:湖南广播电视大学

第三篇

一、地方高校继续教育现状及问题

(一)地方高校继续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不适应终身学习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的需要

高校继续教育一直是在普通教育的体制机制之下生存发展的,截至目前尚未形成相对独立的继续教育运行体制与机制。其承担主要业务:成人函授教育的计划、招生、专业审批与普通高等教育管理完全一致,自考助学由省自学考试委员会及其下设办公室管理,培训项目一般由项目主管部门或委托单位管理,其外部管理处于条块分隔、各自为政的状态。在高校内部,继续教育机构实际上是学校一个兼有教学、管理双重职能的部门,在上级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和学校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其运行模式一般是学校继续教育机构负责招生等对外联系、协调工作,二级学院负责具体教学组织及管理工作。然而,继续教育工作既非学校管理部门和教学单位的主要职能,也未纳入教师、管理服务人员的工作职责,致使其处于学校管理的体制机制之外。既然缺乏体制与机制的激励与约束,也就得不到各方面的足够重视和有力支持,其工作必然陷于涣散和无力。也正是在这样的体制下,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都自成体系,缺乏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学习成果得不到互认,重复培训、低效培训的现象大量存在,既浪费了社会教育资源和被培训者的时间精力,也导致继续教育的社会公信力严重偏低。构建“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的“功能多元化、运作市场化、管理科学化、内容个性化、手段信息化、质量标准化”的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而紧迫。

(二)专业化教学的单一模式无法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

继续教育是更切合教育本真的素质与能力提升的教育形式,其成人学习、职后学习的特点,既决定了继续教育必须以提供对被培训者工作、生活及个人发展最有用的知识和技能为目标,也规定了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和实践性。因此,继续教育必须把各行业领域最新科学技术成果在工作、生活中的应用作为教学目标,也必须把继续教育内容、方式与生产、生活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受普通教育办学模式的直接影响,加之长期囿于学历缺失者的“补充教育”,形成其明显专业化倾向的教育培训模式。其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完全是普通教育的简化和移植,专业设置及课程、教材、教法、教师等要素大都是普通教育的沿用或翻版,这种严重偏离了继续教育成人化、职业化和职业后特性的教学模式,致使继续教育长期停留在“普通教育的一种延续和补充”的办学状态,也造成了学校继续教育游离于教育培训市场边缘而只能在学历教育的狭窄空间里被动生存的尴尬局面。

(三)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开发不足,限制了继续教育办学能力提升

地方高校继续教育以学校的办学资质为依据开展社会教育服务,学校拥有的师资、专业和数以百计的课程是继续教育天然的资源条件。但是,普通教育教学资源也不能自然生长为优质的继续教育资源,尤其是以学科理论主导的教学内容与教育培训模式不能有效契合成人职后教育的特点。而地方高校继续教育机构也没有充分发挥继续教育灵活、机动的优势和特点,大都没有研发出符合成人职后学习特点、具有自身独特性的培训项目和课程资源,也就无法广泛开展各行各业的职业技能培训,限制了学校继续教育服务职能的充分履行。致使地方高校继续教育未能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出应有作用,处于可有可无的存在状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个人职业成长、个性发展等学历后延长教育的需求将持续增长。积极应对个人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求的不断变化,创新办学模式、丰富办学内容、提升办学能力成为地方高校继续教育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地方高校继续教育体制机制的设计与重构

(一)明确继续教育定位,为所有社会成员服务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是终生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继续教育服务对象是所有社会成员,其服务内容“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要目标”,也就是社会各行各业的职业教育。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在文化生活、身心健康等提升生命质量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进一步拓展了继续教育服务内容和对象。为此,地方高校要坚持“立足本地,围绕区域经济,面向中小企业,面向社区、农村,提供项目研究、技术咨询、开放教育等学习服务,培养地方经济发展中的操作型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主动担当起国家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应有的责任和义务,把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提供教育服务作为自己的办学宗旨,建设“百科全书”式的继续教育教学资源库,提供多层次、多形式、开放式、全方位的教育培训服务,以满足区域内各类社会组织、社会成员及在校学生的继续教育需求。惟其如此,地方高校继续教育才能找到自己的存在依据和发展方向。

(二)搭建继续教育“立交桥”,建设开放式的教育服务平台

学习型社会建设、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将对继续教育的体制机制带来革命性变化。适应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需要,急需搭建继续教育“立交桥”,建设开放式的教育服务平台。首先,实行学分制,用学分管理课程,以学分为单位计算学生的学习量,学生取得毕业标准的最低学分即可毕业。其次,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即模拟或借鉴银行运行的基本机理,对学分进行存储、转换与兑换,实现培训与学历教育的衔接。再次,完善资历架构,实现资历、学历对等互认。即把职业资格、学习经历与学历相互衔接,通过学分互认达到相互贯通。通过以上几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改变学历、培训、资格分别自成体系、互不相关的单行道运行模式,完成继续教育“立交桥”的搭建工作,建成开放式的继续教育服务平台,从而提高继续教育的效率和效益,适应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建设发展的要求,实现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继续教育服务的办学目标。

(三)建立继续教育教学资源库,满足所有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要

继续教育旨在“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而高校现有的专业课程教育模式与职后教育的适切性不强,也不能很好的适应和满足所有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发展的需要。为此,全力加强优质继续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首先,针对职后职业技能培训的需要,注重把高校的专业课程资源优势凝练转化为职后培训的优质资源,支撑职后培训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二是支持开发继续教育课程,购置高校精品课程课件、远程教育网络课程等社会优质教学资源,建立继续教育课程资源库,保证多样化的继续教育需要。三是建立完善培训项目的培育开发机制,通过资助项目开发、项目负责人全权管理等激励机制,调动学校教职工及社会各方面专门人才参与培训项目的开发建设,支撑继续教育能力提升与持续发展。

(四)建立完善继续教育质量监控考评体系,全面提升继续教育质量水平和效率

继续教育之所以出现“教育范畴以外的政策领域未能承认成人教育与学习所能做出的独特贡献……其政治公信力也被冲淡。”的现象,是由于培训机构千差万别,其培训工作既缺乏强力的政策制度规范,又缺乏有效的质量监控与考评,培训往往变成组织任务、职工福利和培训机构利益的混合体,受到社会的普遍质疑甚至否定。为此,必须全力加强继续教育的质量监控和考评体系建设。一是建立继续教育课程建设专家委员会,对继续教育培训项目、课程进行合格审核,保证培训项目课程的质量水平;二是建立培训质量监控与督导制度,推进培训教学及服务的标准化管理和培训项目品牌化建设,不断提升继续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才能有效增强继续教育的社会公信力,促进继续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在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时代背景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继续教育在终身学习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重要。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快速发展和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建设的要求,积极参与终身学习“立交桥”建设,重新设计与构建地方高校继续教育体制机制,使其回归职后教育的本位,努力建设方便、灵活、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继续教育服务平台,不断提升教育服务能力和水平,以满足服务区域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及个人多样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作者:李满国 田维松 单位:河西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Top
站长统计

多对一·精细化服务

请填写信息,出书/专利/国内外/中英文/全学科期刊推荐与发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