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教育管理论文
一、独立学院现状
1.学生状况
独立学院的生源大多文化基础较差或存在偏科现象,在我国高考选拔考试中,独立学院学生的录取分数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分数较低,偏科现象较突出;由于教育资源、师资力量等存在地域差异,并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各独立学院学生的知识面宽窄不一、知识结构差别较大,群体同质性较低。基于这种差异性,独立学院在管理方面需要一种更具接纳性的方式。通过对学院招生数据进行汇总,我发现,2011年和2012年城镇和农村往届学生在招生总人数中所占比例高达61.1%和53%,一半以上学生有过二次高考经历,部分学生在与他人的比较中,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表现为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在面对和处理问题时过于自我中心,活动积极性不够。他们思维活跃,却我行我素,表现为厌学、旷课、沉迷网络游戏等。
从外部环境来看,由于部分企业、单位对独立学院学生也存在偏见,使得他们产生“再努力学习也无用”的错误认知,对就业前景持悲观消极态度。一方面,他们对学校生活充满渴望,但高昂的学费使其对父母、家庭有一种愧疚感;另一方面,他们对外界的新鲜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但由于缺乏自信而止步不前。虽然在年龄上已是成年人,但是来自社会方面的不良信息、父母的过度保护和溺爱以及自身知识和阅历的限制,使得他们在思想上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消极对待生活和学习,同时自我控制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监督能力不足,加之缺乏引导、激发,很容易误入歧途。种种心理冲突使得他们的心理负担普遍较重。
2.辅导员队伍现状
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独立学院辅导员工作涉及面广、事无巨细,这是许多在职辅导员的切身感受,由于独立学院起步晚,辅导员队伍也呈现年轻化,加之缺乏相应的职业培训,教师只能在工作中逐渐积累经验。辅导员工作内容和性质由工作对象决定。城乡差异、贫富差距、家庭和社会生活经历不同等导致学生形成了不同的性格群体,在倡导人本主义教育趋势下,学生教育更加需要注重因人而异。但在工作中,随着辅导员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越来越长,管理方式却逐渐变得简单、单一。这是由于学生人数多、工作压力大、工作缺乏灵活变通,师生沟通交流机会减少,师生出现脱节,再加上学生学业、生活、安全等问题较多,导致教师容易出现“职业枯竭”“心身耗竭”。许多辅导员因不能承受压力或感到前途渺茫而把它作为就业跳板,也使得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缺乏稳定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强调,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助推力量。
二、相关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个人是一个统一的、有组织的整体,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后才会产生高层次需要。对于现代人来说,人们对获得归属感、爱和尊重的需要更为迫切。
2.人际关系理论
人际关系理论表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建立在彼此接纳的基础上,要学会开放自己,敢于坦露自己的情绪情感、思想等,学会接纳他人,真诚地分享资源和观念。一个高效的沟通和亲密关系的建立,首先需要让对方体会到安全感、信赖感。
3.人格发展观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这一时期个体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自我同一性和亲密关系,此阶段发展遇到障碍会出现同一性混乱,表现为片面的自我认知、自我目标缺失、自我与环境适应不良,导致自卑、人际关系不良、生涯规划不良等迷失性问题。
三、心理咨询与辅导员工作异同
从对象和数量上来说,心理教育工作者面对的群体是出现心理困惑的正常学生,与来访者大多是一对一进行咨询,帮助来访者从心理困扰中走出来,来访者作为完全陌生的个体出现;而辅导员工作面对的是以行政班级为主体的每一位学生,是一对多,他们之间相对熟悉。在工作职能和任务上,心理咨询的任务是助人自助,帮助来访者成长,通过咨询能够使来访者摆脱心理困惑,走出人生低谷,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最终达到特定阶段的自我实现,注重保密原则,保持价值中立;辅导员工作是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保持正确的思想,关注学生思想、学习、生活、文体和社会实践等各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促进其在各方面全面发展,维护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稳定,具有价值导向和引领作用。从本质上说,他们都是助人成长和发展,帮助人们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投入到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去,并最终达到自我实现。育聚焦教
四、心理访谈技巧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以你希望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去对待别人”这一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帮助许多人发生了改变。不同的身份使得师生心理发生着变化,心理咨询中咨访关系的建立营造着良好的交往氛围,并促进来访者成长,辅导员工作包括思想政治工作、生活困惑解答、学习督促和职业发展规划教育等。正确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能将促进学校各方面工作有序运行,同时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1.柔性管理
由于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差异,教师与学生在身份和信息资源占有上差别大,从而形成师生之间的不对等性。受改革开放、地域与教育资源、家庭、人口学变量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学生群体异质性明显,但在心理方面呈现出一些共性,诸如缺乏自信、叛逆、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等。在以往的教育中,教师多采用程式化的“刺激—反应”模式,一旦学生出现错误,教师立即指明正确道路,虽然会出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也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辅导员作为学校基层教育管理工作者,通过运用心理访谈技巧与学生交流,让他们体会到更深刻的尊重,缩短师生心理距离;通过真诚、无条件积极关注等,使学生感受到被爱并产生认同感。这对促使他们发生改变,减少日常生活中师生情感淡漠、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等情况具有积极作用。柔性管理注重与学生展开对话交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尊,让学生在共情、理解和积极关注中获得向上的力量,激发和促进学生完善内在的认知调节系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方式超越自我,实现自身价值,因此,在学生教育管理中,应将柔性管理理念在学校教育、管理和服务中进行积极实践。
2.深度辅导
由于教育管理与社会管理的天然差别,加之学生日益接受新思想,权利意识逐渐觉醒,教师一味使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越显弊端,因此,教育越来越倾向于人文化模式。研究者将深度辅导作为学生工作的重点进行尝试,它是指在了解学生状况的基础上,关注大学生成长与个性发展,深入了解大学生思想、生活、学习各方面动态,调动课堂教学、心理咨询与辅导、家长学校等各方面资源进行辅导,通过建立个人认知与行动成长记录档案进行追踪。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发现,由于受社会对三本院校认可度影响,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不强,另外,部分辅导员教育管理方式简单、粗放,造成学生抵触情绪较大,对学校的教育和管理置若罔闻,致使出现纪律意识淡薄、诚信意识较差、行为自由散漫等现象。这些都影响着师生和谐关系的建立。部分学校管理者片面追求交流工具创新,忽视提高自身师德水平、学术魅力以及沟通方式的科学性,导致人际影响力低,师生摩擦增多。在当前社会快节奏的变化中,高效开展学生工作需要深度辅导,通过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与教师产生共鸣,形成心理默契,最终使学生表现出心理学中的“期望效应”。
良好的态度是进一步沟通的前提条件。在聆听、共情等互动技术指导下,能够全面准确了解学生思想政治、学习和生活状态等各方面情况,针对学院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积极将心理咨询技巧这种柔性管理和深度辅导方式融入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之中,并最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心理学知识技能的有效运用对于学生整体心理素质的提高、思想观念的提升、学习生活方式的转变等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独立学院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在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创新学生管理方式方法,注重人文关怀。为适应柔性管理和深度辅导需求,通过开展相应心理学知识技能培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五、结论
针对独立学院发展时间短、经验积累少的不足,本着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和人本主义关怀的原则,从辅导员工作现状、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将心理访谈技巧应用于辅导员工作中具有可行性和适用性,并为深入开展学生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渠道和方式。
作者:李衍栋 单位: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