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职教内容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职业教育的内容要严格做到专业设置的合理性和专业技术的先进性。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职业教育具有职业特征,而这种职业特征必须是能服务于社会,培养能为社会创造价值的社会人,因而,学校专业的设置,必须受到社会的欢迎,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必须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如果专业设置不对路,培养的学生就无用武之地,也就很难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学校就没有发展前途。如果培养的人才技术落后,不能够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那么,学校培养的人才只能算是“次品”,这样的“次品”也就很难为企业生产出优质的产品。作为应用性强的职业教育,应时时了解国内甚至国际高新技术的前沿信息,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让学生了解掌握最新科学技术。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涌现和开发,如果我们的教学还停留在让学生掌握原始的专业技能和生产方式上,我们的教育将是滞后的,是有悖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的,学生的职业能力也就无从谈起。
2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我国在劳动力供给远大于需求的总体形势下,高级技工在人才市场严重短缺。中职教育不但要重视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的培养,传授科学严谨的理论知识,同时,更应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把获取的理论知识变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际问题的解决有它的随机性,没有固定的条条框框,只有在实际操作中,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获取经验,提高能力。学生通过独立完成一项技能训练,有了成功的体验,就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专业理论的学习往往是枯燥的,因而,学生的学习较被动,而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技能训练,实质是一种灵活的、开放的教学方式,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直观教学,避免了课堂教学的死板和“步调一致”,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没有心理压力,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将更有利于老师因材施教,更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专业技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力的培养首先从培养兴趣开始。
3爱岗敬业,培养创业能力
爱岗才会敬业,敬业才可能创业。爱岗敬业是每一个从业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它体现一个人的工作作风,面对相对过剩的劳动力市场,作为一个社会人,怎样才能在严峻的就业空间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除了掌握专业技能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只有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具有严密的纪律性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才能拥有和守住岗位。如果有了岗位却马马虎虎,缺乏责任心,即使今天在岗,明天也有可能下岗。任何一个企业老板都希望他的员工踏实肯干。所以,为社会培养劳动力的中职教育,应教育学生热爱本职工作,关心企业利益,不怕吃苦,诚实守信,树立以企业的兴旺为己荣的观念。中国已加入WTO,标志着我国进入知识经济的全球化,职业岗位的国际化和职业技术的智能化。随着大量的外企涌入中国,国际合作更为密切,就业者的机会越来越多,职业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就业门路越来越广,但同时,自动化进程速度越来越快,产品开发的周期越来越短,意味着职业岗位的变换加剧,职业学校尤其是中职学校毕业的学生,不可能人人都能顺利地找到理想的岗位,这样,我们的中职教育,就要加强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能为自己创造就业环境的本领。学会创业的基础一是独立、自信,二是胆识、创新。具有独立的人格和自信心,坚韧的意志力和创新思维,才会抓住机遇,取得成功。“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不竭的动力。”十年前,江西青年黄长生,在给父亲扫墓时,意外发现12只野鸡蛋,他便突发奇想要将它孵出小鸡来挣钱,别人都认为他异想天开,可他硬是蛋孵鸡,鸡生蛋,从12只野鸡蛋起家,将自己“孵”成了个百万富翁。如果他没有想别人所不敢想的思维,做别人所不敢做的胆识,那12只野鸡蛋绝不会打造出一个百万富翁。
4团结协作,培养合作精神
每个人都不可能孤立地工作和生活,企业生产任务的完成、规模的壮大、技术的革新、新产品的开发,都需要团结互助、共同协作,发挥集体的智慧。长达13400多里的伟大建筑——万里长城,是靠古代无数的劳动人民共同修筑;1998年中国遭遇百年难遇的洪涝灾害,是靠全国人民精诚团结,抗洪抢险,共同度过了难关;近几年,我国发生了多处地震,从汶川到玉树,从舟曲到芦山,我们经历了灾难的伤痛,但全党全国人民心系灾区,全国各地援建者无私奉献,万众一心,同舟共济,伸出援建之手,用人间大爱,帮助灾区同胞重建家园。一木不会成林,三人才能为众,众人划桨,才能开动大船。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都离不开友好合作,有了合作,相互取长补短,才能形成合力,取得更大的突破。如今的中职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特殊的家庭成员结构,往往养成他们从小自私自利,唯我独尊,很少为他人着想。因此,职业教育应把合作精神的培养,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
5适应市场竞争,培养复合型人才
竞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竞争的最终结论是大浪淘沙,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各行各业的竞争,各企业间的竞争,实质都是人才的竞争。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不同专业的交叉面越来越宽,高新技术对人才的知识兼容性要求越来越高,行业间的界限越来越不明显。新世纪的人才规模要求绝不只是一技之长的专业型,而是要综合素质好,知识面广,能适应市场变化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如机械制造业,新世纪的机械制造已不是传统的机械加工技术,而是集机械、电子、光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物科学、激光学、管理学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和制造、信息管理、激光切割、焊接、剪裁等,这些都说明机械制造与激光、电子、计算机的应用相当密切,甚至还融合了保护环境和资源优化利用的绿色制造体系。当前,大学生“错位”就业者增多,学中文的去摆弄电脑,新闻专业的去搞策划,学行政管理的到了证券公司,这正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体现。中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技能训练,必须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综合性,只有加强学生多项能力储蓄,掌握多层面的知识和技能,同时,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和积累,才能适应新世纪多变的人才市场。
作者:杨仁慧 单位:重庆市南川隆化职业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