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 正文

传媒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综述

2021-4-10 |

一、大众传媒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负影响

(一)大众传媒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1.思想政治教育在覆盖面上更广。传播渠道多使得大众传媒具有覆盖面广的特点,其传递的信息可迅速地深入到社会各个角落,影响到每一个人。日常生活中,透过各种传播媒介,人们能够获得各种信息,信息的层次也超越了家庭、学校、工作团体、社区乃至国界。传播媒介中传递的思想观点、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等会对人们的思想产生极大的影响。也因此,大众传媒参与到每个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其导向作用不可忽视。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大众传媒所提供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导向作用不容忽视。青少年常依照传媒塑造的“参考框架”来认识和解释社会现实,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品德价值逐渐被潜移默化,并在不知不觉中形成道德判断与道德信念。与此同时,广泛覆盖面的大众传媒增加了青少年接触多元文化的机会,有利于青少年更新知识和提高素质。

2.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更有深度与广度。传播媒介手段上现代化和方法上多样化,很好地克服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乏味的局限性,提供了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的材料、信息。大众传媒批判假丑恶、传扬真善美,以期达到美化心灵的目的,这恰也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对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来讲,大众传媒可传载形象生动、内容丰富、富有感染力的信息,又突破了时空局限,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及时性、广泛性。同时,大众传媒渠道多也为青少年提供了展示个人才能的平台以及同他人、时代共同发展的契机,为丰富青少年的精神生活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教师来说,利用大众传媒,可提供平台让青少年以平等的身份进行交流,让青少年感受到平等与欢乐,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和谐。

3.促进转变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传播的信息多样化,促使青少年在知识获取途径上,由单纯的灌输转变为自主进行选择;传播信息的强渗透性促使教育者将传播方式由公开正式转变为隐性渗透;如电视、录音、录像、投影等多种媒介运用于传统课堂,可增强课堂吸引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针对不同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宣传教育中,可利用大众传播媒体来进行。另一方面,可小范围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直接而强有力的影响作用。

(二)大众传媒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1.冲击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开放的大众传媒带来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媒介、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以及传播形式日益多样化并逐渐复杂,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在相对封闭的情境中进行,以理论灌输为主、受负面干扰少、信息构成单纯。由于正处在青春期,青少年生理心理上会表现出精力过剩、好奇心强、易于兴奋、比较叛逆、自控能力差、易厌倦传统教育、追求个性和新鲜事物的特点,促使其鉴别突如其来、纷繁复杂的信息能力较弱,在自制力方面也有所欠缺。与此同时,开放信息的环境以及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有所削弱。加之,大众传媒对暴力、色情等严重社会问题的传播,某种程度上变成青少年现实犯罪的模板。这些都冲击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2.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第一,传播媒介的市场化促使媒体追求经济效益,导致报刊、电视、网站为吸引观众,把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等当成衡量媒体综合实力的主要标准,并逐渐世俗化、功利化。加之对大众传媒监管、管理体系还未构建清晰,容易弱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并带来青少年道德意识扭曲、价值观念偏差。第二,大众传媒易被利用,产生负面诱导因素。西方国家可通过传媒传播消极、不利的信息、舆论,灌输西方的政治观点、文化观念、价值理念以及腐化的生活方式,掺杂恶意诋毁的言论信息,企图分化、西化我国青少年,影响青少年的价值取向,诱发青少年群体的民族认同感下降。负面诱导因素对于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起到了消极的阻碍作用,也让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二、大众传媒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途径与载体

大众传播媒介有三大特点:广泛性、驱动性和导向性;三大功能:即传播信息、引导舆论和提供娱乐。

(一)大众传媒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途径

大众传媒从理论灌输、实现互动、舆论引导等三种途径来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

1.理论灌输。大众传媒强大的传播优势、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和权威性为向群众灌输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提供了坚实后盾。大众传媒可编织由声音、图像、动画、数字化多媒体组成的网状传播结构,突出新兴电子信息技术和电子传播技术的优势,借此发挥信息传递迅速、覆盖面广、权威性强的特点,以达到灌输主流意识形态目的。另,营造典型形象宣传氛围,形成示范效应,也会影响青少年的意识形态。

2.实现互动。新闻改革不断深入,大众传媒愈加重视人们需求,单向传播模式逐渐发生变化,接受反馈机制不断完善,给人们提供更多参与到传播活动的机会,也为实现互动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渠道。鉴于此,大众传媒需把握信息交流方向、引导话题、控制节奏,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借由论坛、博客、微博等网络上的交互式传播方式出现和推广,广大青少年网民可以自由、真实地发表个人见解,阐释剖析、解疑释惑等。

3.舆论引导。在通过舆论引导的途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一要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二要让大众媒体占有大量丰富真实的信息。三要主动引导青少年关注的热点问题。利用访谈、讨论、参与、教育等方式方法,多角度、多侧面地做好热点问题的引导和教育工作。

(二)大众传媒实现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1.信息载体。大众传媒信息传递广义上是指引导人们按照科学理论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来认知事物、思考问题、统一思想、规范行为。狭义上,大众传媒有意识地选择、传播、灌输有利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信息。在增强人们政治敏感度的同时,坚定其政治立场,以此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传播优势,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可以在时间、空间上实现同步,有现场感、目击感。由于传媒对热点信息传播、讨论,可让青少年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还可对认知、价值、态度、行动进行全面引导。

2.文化载体。就文化角度而言,传载信息是一个对文化批判、取舍的过程。透过大众传媒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重视青少年,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以此同时平衡好科学和物质的发展。社会处于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渡期,在这样的文化与传播语境下,大众传媒要传播有利社会发展的文化,兼容并包地弘扬传统文化与反映现实文化,倡导积极健康的价值理念。

3.娱乐载体。传播媒介为了吸引观众,使得自身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娱乐性就成为了其必备的属性。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传播信息,寓思想政治教育于乐中,相较其他的方式,也更易于被他人所接受,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要注意和警惕在娱乐化浪潮中,日益凸显的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等不良价值观念的浸染与泛滥。

三、优化大众传媒影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一)重视教育功能,将商业职能与教育职能分离大众传媒市场化容易导致一些个人或团体出于一己之利,将吸引青少年眼球的娱乐性和商业性放在重要地位。由于大众传媒在传播信息过程中的无差别性,容易弱化大众传媒教育性的一面。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角度来说,要注意把商业性和教育性区分开,并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

(二)加强大众传媒对青少年思想政治的舆论导向功能大众传媒传递的信息时,要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主旋律教育,则要重点宣传核心价值;用科学思想理论武装人、正确舆论工具引导人、崇高精神塑造人,挖掘、树立典型事例,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传播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要完成教育目标,可利用形式多样的网络媒介进行;要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可利用大众传媒反复强化。对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大众传媒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创造条件培养青少年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理想情操,引导青少年追求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文明的生活方式。

(三)建立以教育部门为主导、社会力量为支撑的传媒教育网络依靠现有的教育资源,以网络化模式构建,由政府引导、教育主管部门主导,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协同相关非政府组织、非赢利组织等进行多方协作的实施机制,把政府决策优势与企业资金优势联系起来,发挥学校的教育资源来吸引社会资助,来建立和发展青少年大众传媒网络。

(四)利用大众传媒优势达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利用大众传媒形象性、直观性的优点,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形成信息的有效传递;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媒介手段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形象生动地传递给青少年,以增强教育效果;可以请资深的媒体从业人员担任老师,让青少年在各种媒体中实践、体验,切身感受媒体的价值、意义、作用,以期达到青少年自觉利用大众传媒进行自我教育的目的。从思想政治教育媒介,也就是传媒自身、传媒管理部门角度来说,要促进传媒发展,加深对传媒管理的科学研究,加强制度建设;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角度来说,要重视传媒的作用,加深对媒体利用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更加注重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从青少年的角度来说,面对浩瀚的信息,要培养理性思辨能力,努力把握自我,促进自身不断发展。多方面共同发挥作用,齐抓共管,就可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作者:林蕾 单位: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