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状
1、继教活动
随着全省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大力推进,各级领导和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不断提升,“十一五”期间,我省开展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显著提高。2012年,全省申报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64项,获批132项,分别较“十一五”末增加32.3%和23.4%。继教项目涉及二级学科43个,覆盖率为43.9%。举办单位17个,较“十一五”末的12个增加约41.7%,其中市级单位5个。参加人数17654人次,较“十一五”末增加67.8%。2012年,全省申报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505项,获批453项,分别较“十一五”末增加24.1%和27.2%。继教项目二级学科覆盖率100%,市级及以下单位举办项目数达168个,占项目总数的37.1%。参加人数37097人次,较“十一五”末增加11.5%。2012年,由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提供的网络继教项目和双卫医学技术培训中心提供的视频继教项目总数突破千项,参加人数38192人次,较“十一五”末增加12.4%,并已实现16个地市全覆盖。目前,全省每年均组织开展多期送教下基层、卫生局长和乡镇卫生院长培训班等针对不同继教对象的形式多样的继教活动。各市卫生局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也积极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继教活动,极大地满足了广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继教需求。
2、信息化建设
截至2012年底,全省24个省直医疗卫生单位中有17个安装了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研发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软件系统(ICME),占70.83%;16个地市中有12个安装了ICME系统,占75%,其中有6个地市已经实现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通过ICME系统举办继教项目、审核继教学分,并以电子授分形式替代市级II类纸质学分证书。目前,全省纳入管理系统的继教对象168990人,占全省卫生技术人员总数(218475人)的近77%。现代数字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不但提高了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质量和效率,也有效缓解了继教管理人员严重不足和工作量巨大的矛盾。2010年,我省顺利完成卫生部和安徽省继续医学教育“十一五”规划的总体目标任务。2011年顺利通过国家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考评组的现场考评验收。
二、存在问题
我省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推行10多年来,尽管在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完善制度、推进信息化建设、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继教活动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政策保障滞后
继续医学教育始于20世纪20~30年代的欧美等国,5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在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一整套保障继续医学教育持续开展的政策体系,并拥有国家立法的有力保障,如英国的医学法案、德国的职业法、法国的终身教育法等都对执业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而在我国涉及继续医学教育方面的规定大多是以部门规范化文件下发,如卫生部、人事部于2000年下发的《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卫科教发[2000]477号),卫生部、教育部于2008年出台的《关于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卫科教发[2008]49号),卫生部于2012年下发的《关于加强"十二五"期间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卫科教发[2012]85号)等。由于只是部门下发的规范化文件,致使继续医学教育在政策、法律层面上的保障力度明显不足,从而直接影响相关财税制度的执行和各项奖惩措施的落实。
2、发展不均衡
虽然经过10多年的努力,全省继续医学教育总体发展成效显著,但由于受到观念、认知度、经济能力、工学矛盾、师资水平、信息沟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在地域、机构、学科和不同层次人员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尤其是基层以及偏远、落后地区的继教工作发展滞后,一些较小或边缘学科专业人员的继教可及性亟待提高,部分民营医疗卫生机构的继教工作薄弱,基层、护理等专业人员工学矛盾突出等,这些问题所形成的短板效应直接影响到我省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3、继教活动质量差异显著
继教活动的质量是保证继教工作有效性的关键。全省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回顾研究显示,“十一五”期间,我省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显著提升。虽然全省继教项目数量的总体缺口不大,但其质量差异显著,学科构成尚需进一步优化。研究发现,部分继教项目不同程度存在以下问题:①重形式轻内容,即过分注重项目举办规模和规格等外在表象,但内容安排不够科学,针对性不强,师资水平参差不齐;②重申报轻执行,即项目申报踊跃,数量连年攀升,但举办时却不能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和项目计划书的内容严格执行,无法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③重审查轻监管,即项目评审虽严把质量关,但项目举办过程的监管不够及时、全面,力度较弱,一些不规范行为未能得到及时制止和纠正。此外,继教活动的形式仍不够丰富,执行过程欠规范,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少数继教项目甚至沦为走形式、授学分的工具。
4、缺乏科学系统的考核评价机制
一套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是保障继续医学教育质量和成效的基本要素。虽然我省早已出台了相关管理及评估制度文件,但有些规定形同虚设,项目执行过程的监管水平和力度也有待加强。由于观念与认识上的差距、管理人员和监管措施的不足,相关制度如组织开展继教活动的机构和个人的资质评价与认证、继教项目内容和流程的执行标准、继教活动质量和效果的考核评估体系、继教工作的统计报告制度等均不够细化,导致继教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差异显著,水平良莠不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专业技术人员主动参加继教活动的积极性。
三、主要对策
1、强化领导,加大政策保障力度
继续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广大从业人员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实现终身教育和职业发展的基本医学教育制度。要切实保障该项制度的有效落实,首先是各级领导应当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组织领导,营造政策环境,积极探索完善卫生技术人员的继教考评机制和医药卫生机构继教管理考核标准,进一步提升卫生技术人员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在动力。二是要在政策、项目和资金安排上重点扶持农村及偏远、落后地区,制定切实可行的系列配套措施,不断缩小地域、机构和学科等方面的差距,努力促进全省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均衡发展。三是建议主管部门尽快修订《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卫科教发[2000]477号)》,将其升格为法规,由国务院以《条例》或《管理办法》的形式发布实施,并在此基础上尽早启动立法程序。四是建议财税部门及时出台支持继续医学教育的相关财税制度和优惠政策,将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建立政府、单位、个人和社会多渠道投入的继教经费保障机制,使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得到强有力的、全方位的政策制度保障。
2、完善制度,实行全过程规范化管理
按照质量管理的PD-CA(plan-do-check-act)循环理论,可将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分为计划、实施、检查评估、改进提高四个阶段。通过详细分解每个阶段的目标任务,制订相应的执行标准,实行项目执行全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切实保障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质量和实效。
(1)计划(项目申请和启动)
新形势下继续医学教育的核心任务就是以卫生技术人员需求为导向,着力提升执业人员的岗位胜任能力,加强全员职业素质教育。继教管理部门应依据卫生主管部门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的总体要求,对不同层次的继教对象实行分类指导。初级人员应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培养独立正确处理本专业常见问题的能力,规范履职行为;中级及以上人员应注重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学习,培养教学和科研能力,巩固并提高正确处理本专业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应当及时掌握本专业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并结合工作需要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知识,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成为复合型人才。全员职业素质教育培训可由省继教办每年发布培训大纲并推荐相关课件。各级继续医学教育管理部门应积极开展调研工作,指导各级各类继教项目针对不同层次的继教对象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严格评估师资水平,规范执行专家评审程序,切实保障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质量。各相关单位或机构的继教管理部门则应通过各种渠道及时传达各级各类继教项目的申报信息1561第34卷第10期2013年10月曹迎庆等:安徽省继续医学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及要求,鼓励各学科结合临床实践积极申报,同时主动将获批的继续教育项目信息及举办流程提前通知各项目负责人,督促并指导其做好项目实施的各项准备工作,以保证未来项目的顺利实施。
(2)实施(项目举办)
各级继教管理部门应依据相关政策规定,按照项目既定计划或项目申报书的内容,针对项目的具体实施环节如通知发放、日程安排、学员报名、专家授课、教材编印、学分审核、资料归档、信息反馈等制订科学易行的标准流程和操作规范,同时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全程监管,并做好组织协调和各项服务工作,督促并指导项目负责人遵照上述各项规定和标准规范认真执行,共同保障继教项目的实施质量和效果。
(3)检查评估
检查评估工作应贯穿继教项目举办始终,其具体实施可分别选择项目举办的前、中、后三个时段。办前时段主要通过审核项目通知和日程安排检查项目实施与计划的契合度,如发现严重影响项目质量的变更内容应及时整改;办中时段则应在日常监管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别、不同区域、不同级别、不同学科的继教项目进行实地抽检,通过现场跟踪培训过程,检查评估培训质量,及时制止或纠正违规行为;办后时段不但要及时核查项目实施各个环节的执行情况,而且应结合学员的评价反馈信息总结评估项目的实施质量和实际效果。
(4)改进提
高根据检查评估结果进行改进提高是持续提升继续医学教育活动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措施。继教管理人员应针对检查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可据此进一步修订、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从而不断提高继教管理水平,保障继教工作的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全过程管理,明确了管理职责和目标,规范了执行程序和标准,强化了质量监督与评估。但实施全程监管难免会显著增加工作量,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不断创新管理方法,积极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真正做到科学有效的管理。
3、进一步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
数字化和网络化是当今时发表展的主要趋势,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医学教育的必然要求。卫生部早在《继续医学教育“十一五”规划》中就提出“要进一步加快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步伐,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要建立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数据管理中心,全国至少有60%的省市全面实施计算机网络管理"的目标。2012年12月,卫生部在”关于加强“十二五”期间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进一步强调,要“发展远程教育,加快网上数字化课程、课件、教材的开发,探索建立共享型继教数字化资源库;推进信息化管理,逐步构建覆盖城乡、开放便捷的区域性和全国性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和服务平台”。目前,全国已有北京等14个省、市、区的部分地区使用了“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于2006年建立了“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网上申报及信息反馈系统”之后,全国已有9个省、市、区建立了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网上申报系统。2010年,中华医学会开始试点电子授分和网上打印学分证书,并组织制定相关标准。各地继续医学教育管理部门也陆续探索建立了相应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网络平台。上述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有效提升了我国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与服务水平。我省是人口大省,继教对象人数众多,覆盖面广。由于继教管理人员严重匮乏,日常管理工作量巨大,而且广大卫生技术人员尤其是基层人员需要及时了解相关政策、继教信息,方便快捷地接受现代远程教育。因此,全省自2005年开始启动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目前的进度处于全国中上游水平。截至2012年底,全省已有70%以上的省直医疗卫生机构和75%以上的地市启用了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研发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软件系统(ICME),共有77%的卫生技术人员纳入管理系统。“十二五”期间,我省应进一步加速推进继续医学教育的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建立并逐步完善省级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和服务平台,该平台将具有继教信息和政策法规的发布与查询,继教学分的登记、审核、发证、验证与查询,继教项目的申报、评审、公布、查询与信息反馈,远程继教站点和精品课件的链接与提供,全省继续医学教育相关数据的统计与报告等多种管理与服务功能,是实现我省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科学化、现代化和规范化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其次,要积极开发和利用远程教育。
针对目前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继教管理部门一是要加强与远程继教机构的信息沟通,促进其不断增加学科专业覆盖面,提高课件质量,进一步优化服务,降低成本;二是要筛选并增加具备资质的可提供远程教育的机构(目前通过卫生部认证的远程教育机构有6家,我省仅认可2家),丰富远程教育内容和来源;三是要借助省级继教服务网络平台,自行制作、推出精品继教课件,建立继教课件精品库,不断满足广大继教对象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4、优化服务,着力提升继续医学教育的可及性
作为一项终身教育和职业发展的基本医学教育制度,能方便快捷、按照自身需求接受符合质量要求的继续教育是广大医疗卫生执业人员的权利。因此,做好服务,努力提升继续医学教育的可及性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工作。首先,各级继教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听取意见,充分了解继教对象的需求,及时解决大家反映强烈的共性问题,并将实地取得的第一手资料作为制定政策和改进工作的依据;二是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积极主动地做好继续医学教育相关政策和信息的推送服务,让广大继教对象尤其是农村、偏远、落后地区的基层人员及时、全面的掌握继教政策,获取继教信息,方便选择适合自己的继教项目;三是要强化师资培训和团队建设,指导继续教育机构根据各级各类继教对象的实际需求科学设计继教内容,注重以提升岗位胜任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积极打造并推广标准化精品课件。四是要积极统筹规范化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的建设,不断创新继教形式,充分利用现代数字、媒体和网络新技术,定期组织专家对口支援和送医、送教下基层活动,真正为继教对象量身打造方便快捷、经济适用、确有实效的个体化高品质继教项目,促进继续医学教育由当今以教育者为导向的模式向以继教对象自我需求为导向的模式转变。各级继教管理人员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手段,让每个继教对象都能便捷获取自己需要的继教项目,自觉成为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受益者和推动者。
作者:曹迎庆 王尚柏 刘涛 单位:安徽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