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 正文

高等教育下的精细化管理及路径选择

2021-4-10 |

一、高校实行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一)实施精细化管理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提高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高等院校进入了新一轮的竞争,国家和社会也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根据经济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按照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方式方法,精心制订人才培养标准和人才培养模式,细化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做到每一个教学步骤都要精致,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精细,使每一项教学成果都成为精品,从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二)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彰显学科发展特色的需要

高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和整体办学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学科发展呈现出高度分化但又高度融合的双重特性,随之而来的是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增多。这就要求我们在学科建设的精细化上做文章、下工夫。但“由于我国是穷国办大教育,进行学科建设就不能面面俱到,而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优化资源配置,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若干优先发展的学科方向上,对所倾斜投入的专业和学科,也不能任其所需,倾其所有,而要科学论证,精打细算,科学投入,以提高学科建设的效益和水平。

(三)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实现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高校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办学资源更为充实,办学条件大为改善。但学校的运行、管理成本也随之大幅提高。如果不实行精细化管理,很容易造成大量浪费。当前在有些高校中存在浪费现象也是不争的事实,并多为社会所诟病。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把精细化管理理念贯穿于学校事业管理的全过程,通过培养“勤俭办学、精益求精”的精神,建立严谨科学的管理制度,细化工作制度与流程,在此基础上建立详细具体、切实可行的跟踪问效机制,从而为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支持。

二、高校实行精细化管理的路径选择

目前,高等教育正处于攻坚克难、乘势而上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考验同在。高校的管理者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着手精细化管理,以实现高等教育在新的发展起点上的新突破。

(一)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培植精细管理理念

发展模式的调整变革,管理理念是先导。高校精细化管理,实质上就是人的管理。在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推进过程中,尤其要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制度化与人性化的有机结合与辩证统一。人性化是制度化的基础和灵魂,制度化是人性化的前提和保障。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没有制度为基础的人性化是没有底线的人性化,无异于放任自流,听之任之;没有人性化的精细管理是缺乏生命力的管理,它必将限制人的创造性,也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细化管理。”作为高校办学主体的广大师生,理应成为精细化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与参与者,每个人都负有责无旁贷的义务。因此,在学校的精细化管理工作中,应切实发挥广大师生的主体作用,坚持全员参与和全程渗透,把精细化管理落实到学校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领域。只有广大师生员工在思想上形成广泛认同,才能心甘情愿地参与其中,才会对精细化管理工作持之以恒,才会做得精致,才会多出精品。

(二)坚持科学管理,努力探索精细管理方法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同时更是一种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实践的标准。一方面,要根据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实际,查找出制约精细化管理工作深入推进的陈旧的、过时的不良做法,在此基础上,以现代化的理念、科学化的手段、专业化的标准,设计出符合实际、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新型管理方法;另一方面,要大胆摒弃、坚决淘汰那些不符合实际的粗放式管理方法,并要根据工作实际和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已有的工作方法进行及时的修正和创新,确保学校的精细化管理工作时刻沿着科学、合理、与时俱进的路径前进,以管理方法的先进性、科学性来保证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性。

(三)坚持依法治校,制定并落实精细管理制度

高校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基于规则的管理。“让学校运行在规则的轨道上,是一种民主管理的范式,也是现代管理的特点”。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制度规范,是实现粗放式管理逐步过渡到精细化管理的关键环节。在推进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用严格的制度来规范、克服管理的随意性和无序性,真正做到“依法治校,以制度管人”,以推动学校的法治化、现代化进程,最终推动学校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还要抓好精细化管理的制度落实与执行工作。有了管理制度不落实,等于一纸空文。保证精细化管理有效执行的关键,就是要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因此,高校要根据内部岗位职责和工作分工,明确目标、细化责任、层层分解、狠抓落实,确保精细化管理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作者:卢星辰 单位:安徽科技学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