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 正文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对教育公平的影响

2021-4-10 |

一、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抓手,推动高等教育均衡发展

1.教育资源支撑高等教育的发展

教育资源总量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高等教育资源又在教育资源总量中占有多少份额,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又如何分配到各层次各类型的高等院校,以及高等院校利用这些资源培养何种类型的人才、如何培养及这些人才在社会上的分配,都属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问题。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直接影响甚至决定高等教育能否整体公平。

2.教育资源充足是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基础

高等教育资源规模是否合理,最终表现在其培养的劳动力的数量、质量、结构是否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相匹配。如果不考虑社会实际需求,任意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势必造成过度教育,从而使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大量失业,反之,又会造成人才的短缺。高等资源合理配置,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增长。高等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很大程度上成为高等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制约因素,是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和质量提高的最大障碍,也是影响高等教育公平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不断增加,但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由此可见,我国对教育投入不足,国家财政性投资主渠道不到位影响了高等教育经费总量,这是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高等教育经费的其他筹措来源,我国也无法和世界其他比较发达的国家相比。如美国,私人捐款、校友捐助是教育经费的一项重要来源,捐款机构的设置以及捐款的运用都已经比较成熟,并有完善的法律法规相配套。而我国在这方面还很欠缺,社会捐助只是教育经费微乎其微的一部分。多年来,我国公共教育经费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反映了我国公共教育资源的短缺。在高等教育领域,教育资源先天投入不足和后天浪费严重是资源总量上存在的两大问题,长此以往,势必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3.教育资源质量不断优化能促使高等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教育质量就是教育产品或服务所具有的满足个人或社会明确或隐含的能力的特性总和。具体内容包括:质量是对结果的价值判断;质量是产品即毕业生和服务两大结果的价值判断。把教育质量落实在学生身上时,质量表现为:有良好的智力发展;精确的知识掌握;良好的思想品德发展;熟练的动手能力;旺盛的学习积极性;雄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广阔的视野和尽可能丰富的人生阅历。首先,优质的教育资源不仅包括充足的资金支持、较好的教育设施,更要求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是高等教育质量建设中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资源质量的当务之急。加强师德教育,强化全体教师的育人意识是学生得到良好教育的基础。教师有敬业精神,都积极投身教学改革,能够推动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教师能教育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即教育结果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这是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内涵之一。其次,充足的资金投入、良好的教学条件是优质教育资源必须满足的一个基本要求。教育科研设备、生均建筑面积、生均教育经费、生均占有图书资料、教学实验的条件等硬件资源如果能保质保量配置,一方面能够形成小班授课,增加师生交流的机会,使教师给予学生的面对面指导增多,也能够减少教师的平均负担;另一方面,教育条件良好并配置充足能够降低高校扩招对高等教育质量的不利影响。总之,要想提高教育质量,我们要不断设法提高教师素质等软件资源建设,也应该通过多种渠道确保对教育的投资到位,否则优化教育资源质量,保障教育质量就只能是空谈而已。

二、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源头

1.宏观配置公平决定高等教育公平覆盖面

高等教育资源宏观配置是指社会总资源在高等教育中的配置,宏观配置公平即高等教育从社会总资源获取多少份额比较合理。投入过多势必影响国民经济其他行业的发展,投入过少就会影响到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要实现高等教育资源宏观配置公平,首先高等教育资源必须能满足高等教育发展需要。我国对教育的财政投入比重多年来一直徘徊在世界最低水平线。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尤其严重的是自1999年以来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飞速发展,而教育资源特别是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原因,使得各高等学校对学生的收费占学校整个收入的比重约越来越大,高昂的收费标准己经超出了我国广大普通居民的承受能力,成为不少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返贫”的重要原因。教育资源配置充足是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但在现实中,总是存在教育资源供给有限性与教育资源需求无限性之间的客观矛盾,要使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充足、高等教育均衡发展,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是社会资源或教育总资源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应满足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实际需要;二是各地区各学校的资源供给应逐渐稳定在一个科学合理的水平上,而不能出现太大的波动。只有资源总量配置充足才能扩大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范围。

2.中观配置公平保障高等教育区域公平

高等教育资源中观配置是指高等教育资源在不同层次高校之间的配置。教育与社会分层,是教育社会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事实上,我国高等学校系统是分等级、分层次的,有地位高低之别。“建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分层次办学”等提法是高校系统分层的真实写照。按照有关专家的研究,我国高校可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被教育部确定的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9所高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第二层次是进入教育部“211工程”建设的高校。它们基本是国家重点大学或是综合性大学,多隶属于教育部,少数归地方管辖。第三层次是拥有独立的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本科院校。这一层次的高校数量比较多,类型各异,水平也参差不齐。第四层次是除以上之外的其他高等院校。高等教育资源如何在这些不同层次的高校间分配,是影响高等教育公平能否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前,我国政府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在效率和公平问题上更多考虑了资源配置效率,忽视了公平问题。政府根据基于有限的高等教育经费预算的情况,进行针对性、选择性的相对集中投入与拨款,让少数重点高校获得更多的资源与发展。著名的“短板理论”认为,一个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高等教育资源在空间配置上严重不均衡,“短板”的存在影响了资源配置的整体效率,教育资源内部配置不公平阻碍了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高等教育资源地区分配上的“短板现象”,既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区域化,也不利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在资源配置中,优质教育资源向重点高校倾斜,而非重点高校教育资源贫瘠,发展举步维艰,政府应更加关注教育公平。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效率是可贵的,但是缺失了公平的效率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尤其对当前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而言,会严重阻碍高等教育政策的落实与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高等教育资源分配是应该为优势地区强势学校锦上添花,还是要为劣势地区弱势群体雪中送炭,这些都应该成为当前政府在维护高等教育公平中需要加以重新思考的问题。

3.微观配置公平提高配置效率,促进高校公平

高等教育资源微观配置是指高校内部如何分配使用教育资源。微观配置公平可理解为高校自身如何能把有限的教育资源充分合理运用,使效率最大化。公平和效率是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必须谨慎处理的问题,微观配置公平是以效率为前提的,以牺牲教育资源使用效率为代价的公平,不是真正的公平。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现阶段存在着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一方面高等教育资源非常稀缺,另一方面高等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却很低,造成了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归根结底,主要原因在于高等教育资源内部配置机制运行不完善,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行政命令占主导,忽视市场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微观配置公平重视配置中的效率优先是正确处理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公平与效率的前提。效率优先就是: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问题上,资源配置效率是首先考虑的问题。如果把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当作一种结果,则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越高,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收益也越高;配置效率越低,收益越低。结合我国目前实际情况,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问题上,优先保证资源配置效率,再考虑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是当前最为合适的选择。在资源总量短缺约束下,使用效率低下无疑使得高等教育发展的严峻形势雪上加霜。微观配置公平要求我们在努力增加教育资源总量的同时,还必须解决高校自身在资源使用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

三、结语

高等教育承载着培养社会先进生产力、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作用,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高等教育关乎千家万户,高等教育公平直接影响着社会公平,而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的整体公平,公平配置高等教育资源、提高配置效率,是实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条件和艰巨任务。

作者:赵雷 肖凤莲 华婷 单位:江西农业大学教务处 华东交通大学软件学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