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 正文

网络时代标志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2021-4-10 |

一、时代背景

(一)数字化技术

由于时代技术及传播手段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工业时代的标志设计遵循理性主义指导,提倡功能主义的设计原则,表现为以抽象简约的几何造型为基础,强调点、线、面、体的概括组合。20世纪20年代,包豪斯及其他学派以基础的几何元素来分析设计形态,他们的目标在于创造一种普世性的设计语言表达设计形态,但他们认为设计不可能被简化为功能或者是某种技术种类。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第一台计算机的面世,网络、数码技术的日趋成熟,我们的生活方式及思维观念均已经发生了巨大变革。广义上的数字化,是指计算机领域的数字技术向人类生活各个领域全面推进的过程。伴随着数字技术在设计领域中的应用,设计的形式与内涵均已发生变化。“数字化艺术设计不仅以数字化设备为工具,也以数字化设备为传播和展示的媒介,以数字化应用为目的。”我们可以利用数字化手段,制作多层的分析图像,对复杂体系进行过滤、筛选、分析、整合、覆盖,将设计处理成系统的综合表达。

各种数码软件也为设计师提供了便捷的存储方式及信息攫取方式,增强了空间及平面表达的视觉效果;互联网等传播媒介的普及,打破了传统物质媒介的局限及制作工艺的瓶颈,为信息传达提供了交互式的媒介体验。与此同时,不容忽视的是数字化技术实质上是以数字或者参数转换为视觉形态,它毕竟是一种工具性存在。以photoshop为例,它就是一种集成了色彩、尺寸、材质等多种因素的系统工具。Indesign及QuarkXPress也只是作为一种软件工具来控制引导图像。与传统的物质媒介相比,数字化技术充当的是使艺术表达形式得以显现的技术性媒介存在。例如AaeinKoblin作为一名平面设计师更加关注数据的可视化研究,从跟踪航空公司的航班线路到手机数据的景观图,再到强尼•卡什的涂鸦而制成的短片,他的作品一直在探索数字化技术的人性化及其带来的崭新的设计形态。

(二)数字化媒介

媒介只是承载信息传达的载体,从远古的语言媒介到图纸媒介,物质媒介载体已经逐渐被虚拟的数字媒介载体所取代。数字媒介使人们可以通过更多的感知方式接收信息,为现代标志设计提供了多种表达的可能。现代媒介是对人体感观的延伸,麦克•卢安认为:“所有媒介都是人体的延伸——精神的或身体的。”数字化媒介是一种相对全面的设计表达系统,其中不仅包括四维的时空“维度”,同时可以使各种动态信息的传播形式有机融合(如视、听、触、嗅、味等人体感官功能等),形成逻辑连贯、相互兼容互通的综感集合体,通过声效、图像、动画等多种运行模式表现有机的、集成的体验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设计的自由度与表现性,产生了复合信息时代特征的独特设计语言。传统设计中,信息遵从单项的传播方式促使受众被动地接受,但是现代信息媒介背景下,标志设计已经不再囿于单一的视觉传达,而是通过多种媒介的虚拟现实介入,受众主动参与信息的传播,这是一种双向的流通过程,增强了设计的时间性与互动性的功能。总之,数字化技术及媒介为信息传播提供了便捷的技术支持及媒介载体,摆脱了传统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的束缚,衍生出许多新的设计表达语言,形成了系统化、动态化、体验性的时代特征。伴随着新技术而产生的媒介变化,势必导致新的设计方法与思维理念的变革,同时产生以技术为基础的新的设计形态。苏珊•朗格认为:“技术是创造表现形式的手段,创造感觉符号的手段。”数字化技术使现代标志实现了从简单的几何形到复杂随机形的演变,而数字化媒介则是体现设计思维的载体,更为现代标志设计提供了多样性表达的可能。

二、思维方式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数字化技术媒介从根本上对原有的思维方式产生了颠覆性的变革。帕特里西尼•皮克西尼尼曾经说过:“媒介是次要的,思想才是第一位的。媒介仅仅帮助我们表达自己的观念。”数字化设计本身并不是技术问题,重要的是其背后蕴涵的人类思维观念的变化。成就未来设计的不是技术,而是它在我们的文化生活中如何应用。“设计就像科学一样,是一种观看世界的方式,然后在其中构建。”对于现代数字化设计的研究,追其根源是我们如何认识设计以及在设计过程中主体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一个有着复杂层次结构的系统,而不是人脑主观生成的产物。它是思维主体对思维客体的反映;反映作为思维主体和思维客体的相互作用过程,即观念的加工制作过程,思维方式就是这样一种主体对客体(信息)观念的加工制作方式。列维•布留尔在《原始思维》中说:“具有自己的制度和风俗的一定类型的社会,也必然具有自己的思维样式。不同的思维样式将与不同的社会类型相符合。”

思维方式作为历史发展的产物,与时代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每一次科技文明的新发展都伴随着产生新的社会思维方式。我们正处于“数字化生存”的时代,随着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类的思维方式势必被重新论证。现代思维方式从工业社会以延伸人类感观为主的对象性的机械化思维方式,转向信息社会以科技手段为基础延伸人类综合体验的开放式系统思维。1937年,L.V.贝塔朗菲(L.Von.Bertalanffy)提出一般系统论思想,工业社会被动的线性思维完全被互动、交叉的系统思维所取代。无论技术的先进程度发展到何种程度,设计师的思维方式具有独立性的存在价值。现代设计思维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形象思维的束缚,挣脱了专业领域的枷锁与学科间的藩篱,运用系统的思维方式应对大工业生产背景下的系统交叉,完成了从二维到多维的转变,超越了传统设计的思维模式与设计角度,赋予设计以新的审美体验。

三、设计方法论

设计过去往往被冠以一些不必要的原则,而时代语境在科技发展背景下瞬息万变,设计师真正应该掌握的核心是设计方法的创新,并由此衍生出设计的多元化发展趋势,而非形式上的摹写。实际上,设计并不是一个动词,而是一种探求方法的实践过程。设计方法并非是对于设计所解决问题的最优求解方式,但是对于设计方法的科学化追求乃是现代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苏联大百科全书对“方法”的定义是:“从实践上或理论上把握现实,为解决具体问题而采用的手段或操作的总合。”设计方法论的研究涉及对于本体论的研究,包括对设计者思维及设计工具的研究,同时涉及如何搭建合理的设计体系以及对于设计问题的解决程度研究。二战后,世界掀起了科技设计的浪潮,在系统分析和系统理论的影响下产生设计方法运动,并以此建立了一套系统的设计方法。乌尔姆设计学院的客座教授布鲁斯•阿舍尔(Archer.L.Bruce)作为德国设计方法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在基于对系统论研究的基础上,力图发展一种理性的设计方法,进而提出了系统设计思维理论。这种分析问题的系统思维,直接影响到设计方法及其综合,以及验证设计方案的选择。随着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出现以及电子计算机的普遍应用,传统静态、手工、经验式的设计方法逐渐发展成集动态化、科学化、工具化于一体,重视整体性、交叉性、数学化和抽象化的现代设计方法。这是一种系统设计观,也是一种设计方法论,它摆脱了传统设计对个人主观随意性的依靠,转而以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强调从整体的变化中探求秩序,将现代设计推向多元化、系统化、动态化的体验表达。

四、发展趋势

(一)科学系统性

伴随着设计思维的变化,设计媒介的创新,技术手段的发展,动态、混合、多元化的标志设计发展趋势已然出现,并且已经发展成为蕴含多种意义存在的综合体。在系统思维理念与方法的指导下,现代标志设计呈现出科学性与技术性的完美统一,视觉形态上则表现出系统的多样性存在。在形态组合的部分之间存在着共同的结构形式和内在规律,是一种“道通为一”的“异质同构”关系。这种系统的多样性体现了标志单体的特殊性与其整体性之间的内在关联。斯蒂芬•施德明(StefanSagmeister)公司为种子媒体集团(SeedMediaGroup)所设计的标志就是以一种系统的思维理念,在科学与文化之间谋求平衡,设计师也在努力寻找一种开放的设计方法以容纳设计思维。该标志以叶序为基础衍生而来,其螺旋形的弧度展现了一种动态的旋转。施德明说:“通过叶序我们以一种科学的视角观看世界,由此得来一个变色龙般的识别系统,它可以随着媒介的变化而变换形式。”我们通过分析斐波那契序列发现,其实每个松果的种子都以标志中的序列关系存在,呈现出8个顺时针方向切断和13个逆时针方向分割的螺旋弧度。8:13恰好是1:1.625,也就是与黄金分割曲线相接近。这个黄金分割的近似值才使设计得以多样性的产生,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存在,同时序列本身就是一种生命形态的再生过程,是思维的系统化与科学化的完美结合。标志中每个小种子的颜色都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在名片设计中,每颗种子就会呈现为类似名片所有者头像的颜色,在信头中则采用荧光色油墨以别于周围环境。施德明设计的葡萄牙波尔图音乐厅CasaDaMusica标志也会随着引用体系的不同、媒介的不同而发生形态上的变化。LandorAssociation公司网站的标志设计也不再以固定不变的视觉呈现,而以一种异质同构的变化关系拓展和深化标志本身的内涵与外延。该公司为墨尔本设计的城市标志也是在这种思维理念指导下的产物,在思维系统化的同时呈现出系统多元化的视觉形态。

(二)动态多样性

传统概念中的标志设计是固定的,并在一定时期内为了维护视觉形态而保持不变。单一的视觉形态虽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也容易产生审美疲劳的厌倦情绪。现代标志设计打破了传统标志设计的静态、单一性、恒常的特性,而逐渐演化成运动、多元的生命形态,并且增加了一个时间维度存在,其有机性远远超出早期的几何性。所谓“动态”其实质是一种由“静观”到体验的参与过程。动态性并非是无规则的,而是运动、变化、有秩序的信息要素以一个基础形态为变化母体,进行形、色等要素间构成关系的变化。随着视频、网页、多媒体及LED使用的日益普遍,为动态标志的实现提供了技术媒介。动态化标志设计在准确传播信息的基础上,满足多方面的形式美法则,增强了标志的识别性与趣味性。在海量信息化社会中,现代标志设计的动态性更容易将被动的接受转为主动吸引的能动过程。由于观者对动态形象的主动关注,有效地增强了信息传达的功用,缩短了大众对信息编码与解码的时间,同时提高了信息存留的持久性。实际上是为用户提供了超越视觉形态与时空限制,综合多种感官形态的体验性互动过程。NeueDesignStudio(诺伊设计工作室)为Nordkyn设计的视觉形象,就是以科学的实际为依据,动态的形式语言成功地诠释了现代标志的新概念。Nordkyn位于挪威的最北端,也是欧洲大陆的最北角,气候异常寒冷。Neue以设计遵从自然的原则,设计原型取材于原始的雪花晶体结构,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根据挪威气象局所提供的数据,设计了一个可依风向及温度变化而动的活标志。

(三)综合体验性

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影响下的现代标志设计,更多地关注于设计的人性化、动态性、体验性及其复杂的模糊性表达。数字化技术及媒介则恰好为我们提供了感官参与解码的可能。2000年科维尔工作室(QwerStudio)为汉诺威世博会所做的标志设计就涵盖了人的全部感官体验,以动感、模糊、不确定的形式语言,配合着机器人发出的“EXPO2000”的声音,无论从技术手段还是从设计观念上,都是现代标志设计史上的里程碑。标志强调动态造型的同一性与能量守恒的系统性,根据场合的变化,在整体识别性不变的情况下,以多样化的运动形式与色彩呈现出一种有机生命的形态,提供给观者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达到主客间互通的关联。这是一种人机互动,现实与虚拟的交互,参与者与设计者的沟通,从一种“视觉译码”转换成一种“精神译码”。设计者以一种非线性的叙述逻辑给观者更广阔的思考空间,形成一种互通的体验性关联,从而实现信息的衍生过程。体验性已经上升为新时代的焦点,标志设计也表现出对客户心理的满足,提供给客户难忘的体验,从而实现对产品的增值服务。

数字化标志设计的过程实质上是整合形象感知方式的过程,通过数字化技术媒介实现了时间与空间、虚拟与现实、人与机之间全新的生存关系。设计并不是一个动词,而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并不是在做一种二选一的抉择,而是一种力求全面的实践过程,其中包括设计思维、设计方法、设计行为以及模型的建构等。隐藏在技术及媒介背后的思维方式才是关键,数字时代的信息革命使得我们可以利用数字技术作为媒介,通过对系统思维理念及设计方法的研究,为方寸之间的标志设计注入新的活力,创造体现时代精神的理想形式,设计数字化的生命存在。

作者:张建设 初冬 单位: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 哈尔滨商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