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床医学教育的现状
(一)教学质量低下
很多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为了提高单位时间内的信息量,将大量的内容做成课件放映,有的甚至把教材内容整篇复制。教师授课只看屏幕不看学生,忽视讲课效果。不写板书,讲课速度快、内容多,学生当堂吸收知识的能力下降,课后需要大量的时间复习、消化。
(二)临床见习、实习问题多多
(1)随着医院改革力度加大,同时受到社会的影响和冲击,少数教师教学意识淡薄,出现重医疗、轻教学的现象。
(2)承担见习任务的都是临床医生,患者多工作忙,往往因为手术、出诊等问题临时换人完成见习的带教任务,对教学工作满足于应付。
(3)教学病人缺乏。随着病人对医疗要求越来越多,对临床教学将病人病情示教给学生的做法,很多人不愿意配合。因此,给临床见习、实习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4)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很多学生用考研来回避就业问题。不少学生利用集中实习的时间来看书,准考。还有一部分学生利用实习时间奔波于各大招聘会,就使得临床实习形同虚设。
(三)毕业考试形式陈旧
多年来本科医学生的毕业考试只有理论,没有实践。这种形势也误导了学生,使其只注重理论,而忽视了实践。
二、临床医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一)加大投入,改善教学环境
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教学设施与教学环境也要及时的更新和改善,这样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教学需求。
(二)明确培养目标
临床医学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应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学人才。
(三)调整课程结构,修订教学大纲
紧扣培养目标,整合课程内容,注重能力培养,提高学生临床操作的基本功,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1)课程体系建设要紧跟时代步伐,适时修订,全面改善。
(2)课程的宏观结构应以医学为主,德智体多结构发展。将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及时引入教学。
(3)加强学生素质培养,强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社科交叉融合的课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
(五)改变教育模式,改进教学方法
(1)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从课堂讲授式、单向式、被动式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要更加注重学生的接受程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2)教学方法向多元化发展。减少课堂讲授学时,只讲授课程的核心内容。采用启发式教育,逐渐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模式。
(3)减少大班上课人数,适量增加小班授课,开展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临床技能中心,利用模拟病人开展情景式教学,增加学生的技能训练。
(六)调整教学计划,突出实践教学
按照学分制要求,重新修订教学计划,减少理论课学时,突出实践教学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加素质教育的内容。
(1)重视教学基地建设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实习期对于学生特别重要。加强教学基地建设,对教学条件、教学状态、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从而建立与完善各个实习基地间的交流、互惠互利,促进实习质量。
(2)修订实习计划,提前进入实习期通过提前实习,可以减轻考研和就业对于实习教学的干扰,让学生专心学习,确保实习质量。
(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年龄比例、学历比例都要达到一个正常水平。形成老带新、新促老的优势循环。增加青年教师学习的机会,使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八)教学质量评估改革
打破常规,建立以督导、学生为主体的评估体系。把学生也作为评估的一个主体,直接参与到其中,能直接反映出授课效果与授课质量。
(九)加强质量监控力度,改革学生考核方法
(1)成立督导组,形成督导听课制度。尤其对年轻教师,能尽快提高其讲课质量。
(2)加强对见习医院、实习基地的检查、督促与指导。
(3)改革考试形式实习期间取消理论考试,以实践动手能力作为考核题目。毕业考试改变传统的理论考试,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全方位的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审时度势加以调整,不断充实和完善,期望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医学人才。
作者:孙璐 单位: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