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战时期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贡献
湘雅医学院的建立和发展对于湖南地区的卫生防疫、治疗及医学人才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学院早期就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社会服务运动,如灭鼠运动、进行预防天花和白喉的接种、夏季开设霍乱医院等等。特别是在抗战时期,迫于战争压力和安全考虑,学校兵分三路,低年级学生迁往贵州贵阳继续随校学习,高年级学生及湘雅医院留守长沙,以协助湖南的抗日救护及卫生防疫工作,另外部分师生在湖南沅陵建立湘雅医院沅陵分院,转移一部分设备器材,避免敌军的火力集中攻击。西迁贵阳的的湘雅师生,在极其艰难的境况下依旧团结奋斗,克己奉公,使得教学和临床工作质量基本上未收到战争和流亡的影响,同时对当地的伤员和流行疾病的治疗及防治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协同当地医院分担诊务,培养了团结、互助、积极、主动的优良作风,直到今天,贵阳市还留下了“湘雅村”的美名。1944年12月8日,日寇侵入贵州,贵阳师生只能再次流亡,迁往重庆杨公桥。在重庆地区,学校师生同样本着办学救人两不误的原则,继续发展着湘雅的事业。与此同时,沅陵分院的湘雅师生也对当地的疾病进行了防治工作。战时,沅陵一带霍乱流行,湘雅分院又增设一所传染病院,使大部分垂危患者起死回生,死亡率控制在3.7%,大大低于国外文献报告的霍乱死亡率20%,因而受到了国际联盟霍乱委员会的高度重视和特别赞赏。此外,沅陵分院还为扑灭当地流脑、痢疾流行做出了重大贡献。纵观抗战时期,湘雅人踏着烽火狼烟,救治军民伤员和难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其气节其胆识可歌可嘉。他们协助办理战地救护讲习班,协助成立湖南省健康教育委员会,办理衡阳、郴县两处飞机场的临时治疗所,协助办理长沙县卫生院、湖南产院及传染病院,在长沙市北郊设立卫生事务所,在衡阳制止了霍乱流行,协助了湖南省的卫生防疫工作。
二、为中国医学教育树立了典范
从教会大学的角度来分析,它是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催化剂,活跃了高等教育领域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构筑了全新的高等教育办学理念,承担了转型社会对教育提出的部分职能与需求。湘雅医学院当时在国内的同类院校中十分出类拔萃,这要得力于湘雅一贯奉行的高标准、严要求。学校各科课程之支配都是依照美国医学校联合会所定课程,学制、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前期、后期的设备都与美国的同类院校差不相上下。湘雅医学院在进百年的办学历程之中,始终秉承强调基础训练,注重临床教学。早在创建之初,胡美博士就仿照美国现代医学教育体系,提出了坚实的基础课程、合格的专任教师、完善的实验设备、充分的实习时间、良好的临床基地和完全的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学校十分重视实验课程,学生在做实验时只要有一点不合要求,就必须重做;学校每月都有学术交流活动,由师生联合进行交流和讨论;校内所有课程一律用英语讲授,课堂提问、答卷以及书写病历也必须使用英文。在教学过程中,严谨治学,严格要求学生。湘雅按照欧美惯例,在学生管理方面采取了自由和放任的方式,但在功课方面的要求却极其严格。每次考试的时候无人监考,教师出好试题后就离开,由最后一位答完试卷的学生收齐试卷送交教师。一旦发现有人舞弊,则严厉处罚,直至开除学籍、通过这种教育,令学生养成自制、自尊、以诚实为无上光荣的信念。湘雅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医德,在实验过程中对生命和人体持极端尊重的态度。这也为学生在以后的行医中保持医生的责任和职业操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考核成绩方面,学校采用的是严格的淘汰制,规定各科成绩以70分为及格,甚至一度淘汰率达到75%。引进资金、中西并举、严谨治学、扩大往来,这四点,毫无疑问使得湘雅为中国医学教育树立了典范。
三、促进了中国医学教育的现代化
19世纪末的中国传统医学教育仍主要沿袭传统的方式,即父子亲属相传、师徒传授或自学。学习方法一般是“一读二背三临症”———对学习课本要大声朗读,做到背诵如流,边学边随长辈或师傅临症见习,直至其长辈或师傅认为其具备独立行医的能力为止。而教会大学在办学理念上,普遍重视教学、研究、推广三者的结合,并将之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体现了学校传授知识、发展科学以及为社会服务等教育职能。湘雅医学院重视教学工作,授课的教师和学生们一起翻译或编写了大量教科书和著作,以解决教科书极端贫乏的问题,从而为引进西方科学新知识做出了贡献。这些译著不仅对高等医学教育的开展起到极大的作用,还对西医理论和治疗方法在中国内地的传播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湘雅医学院还引进中国传统医学所没有的一些科学诊疗手段,诸如解剖、化验、注射、手术以及X光线等。课程有解剖学、外科学、组织学、药理学、生理学等,是中国前所未有过的,促进了医学教学内容的早期现代化。教会大学注意借鉴西方大学先进的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简洁、精干、高效、有序的管理体制。湘雅医学院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起,逐渐由系科设置向院系设置转化与完善,逐渐形成了层次分明、专业分工明确、管理体制严密、教学组织相对合理等特点,较之当时的国立大学略胜一筹,在促进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管理体制的早期现代化方面,起到了先行者的作用。不仅如此,湘雅医学院还拥有良好的师资队伍,还有较完善的图书、仪器设备。因为既有教会拨款,又有西方人士和中国方面的捐款,经费较为充足,有能力购买先进的教学设施、仪器、设备等,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较国人自办医学校条件好的学习环境,这也从客观上丰富了教学知识的储备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湘雅医学院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注重科学方法和科学实验,强调科学的教学方法,同时还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到临床实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严谨笃实的学习精。为推动我国医学教育的现代化注入了活力。
四、开中国女子医学高等教育的先河
教会大学在开中国女子医学高等教育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中国古代乃至近代,女子的社会地位一直十分低下,受教育权被无情剥夺,女子无才便是德。教会大学为妇女解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教会大学的影响下,女子赢得了和男人一样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自“五四运动”后,湘雅便开始对女子开放,与岭南大学等成为了我国第一批对女子开放的医学院校之一。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护士学校的成立和办学也是极为关键的一部分,在医学院的教学以及医院的正常运行过程中,女学生的存在和学习也使得很多手术及临床试验变得更为丰富。而女子医学教育的发展在湘雅也一直走在我国前列,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思想,使得医生和护士这个职业也能让女性胜任。受封建思想束缚,近代中国大学之门为女子敞开的步伐缓慢。虽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女子终将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教会大学毕竟率先打开了中国女子接受高等医学教育的大门,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杰出的女医生和专家。在医学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湘雅医学院始终秉持“公勇勤慎,诚爱谦廉”、“求真求确,必邃必专”的院训院风,为我国的医疗事业输送了一大批专业人才,为医学教育的发展树立了一面辉煌的旗帜,奠定了中国现代医学教育的基础。相信随着国际化和全球化医疗服务的不断进步,“湘雅”必将引领着我国的医学教育,迈向一个崭新的未来。
作者:陈晓阳 王小丁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