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正文

经济学视野下研究生就业难现象探析

2021-4-10 | 经济学论文

一、研究生“就业难”现象的劳动市场经济学视角分析

高师院校研究生,作为研究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教育事业重要的后备师资力量,更是未来教育科学研究管理工作的主力军,其主要就业渠道即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研究部门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也即我国的一级劳动力市场。

受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限制,大中城市及沿海发达地区的工作机会更能提供优厚的薪资待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大中城市及沿海发达地区的一级劳动力市场便是高师院校研究生的主要就业渠道。

然而,近年来我国对于人才培养与储备的需求量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及沿海发达地区的二级劳动力市场,偏远地区、中小城镇及农村的一级劳动力市场。

因此,随着研究生招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大中城市及沿海发达地区的一级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供给远远大过需求,从而形成了高师院校研究生“就业难”现象。虽在此情势下,部分高师院校研究生愿意转变观念,到大中城市及沿海发达地区的二级劳动力市场寻找就业途径,但由于用人单位从自身成本及收益考虑,不愿意雇用高学历人才,导致高师院校研究生就业“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二、缓解研究生“就业难”现象的对策建议

研究生的充分就业,对于提高国家人才质素和储备数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以如何缓解高师院校研究生“就业难”为探讨对象,提出可供参考的对策建议。

第一,国家政府要研究新政策,促进高师院校研究生就业得以落实。国家政府应积极履行自身的领导与调控职能,根据我国人才培养与储备需求量的主要集中地域和岗位情况,对未来一段时间内高师院校研究生就业需求走向进行预测,向广大社会公布预测结果及配套鼓励政策,引导研究生落实就业。

例如,政府可以出台优厚待遇、优先发展机会等优惠政策,吸引高师院校研究生走向偏远地区、中小城镇及农村的教育工作岗位;或是采用多渠道资金支持、创业机会优先等方法,鼓励高师院校研究生在大中城市及沿海发达地区的教育教学领域自主创业。在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化、多样化发展的同时,促使高师院校研究生充分就业。

第二,高师院校要采取新举措,积极拓宽研究生就业新渠道。高师院校作为研究生的直接培养者,势必应积极采取各项新举措解决研究生就业问题。首先,应长期进行研究生就业市场调研与推广。学校应在充分了解研究生就业走向及国家就业政策导向的基础上,进行就业市场调研,了解用人单位的个性需求,宣传学校毕业研究生,根据调研结果及时调整专业结构设置及改革课程设置,促进研究生的充分就业。

其次,应调动一切资源来拓宽研究生就业渠道。学校应充分利用各职能部门、学科专业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与相关单位的密切关系,积极拓展合作伙伴,大力开发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及实习合作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人才交流与输送平台,为提升研究生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研究生要调整就业预期与心态,不断提升自身就业能力。随着近年来的不断扩招,研究生教育已从“精英化”步入到“大众化”阶段。因此,要实现高师院校研究生的充分就业,首先就要研究生调整就业预期与心态。

研究生应摒弃高学历与高地位对等的就业观念,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并根据国家人才需求、政策导向、自身实际等情况不断调整预期与规划,力争做到不盲从、不抱怨、有目标、有动力。在制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时,还要不断加强自身就业能力的提升,扎实专业知识、掌握教育教学技能,多参与职业规划大赛、职场模拟应聘与测评等活动,全方面提升就业能力,增添自身就业砝码。

作者:侯春玲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