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教育相关 » 正文

师范生免费教育发展路径

2021-4-10 | 教育相关

 

一、我国免费师范教育的历程在中国师范教育百余年来的发展历程中,历届政府均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干预免费师范教育的走向。师范教育除1922-1932年和2000年之后较短时段内实行了收费政策之外,师范生在更长时间内接受的都是免费教育。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包括师范教育在内的所有大学实施免费教育,并对师范生实行了“人民助学金”制度,师范生每月都可获得一定的补助。1951年,国家制定了《师范学校暂行规程》和《关于高等师范学校的规定》,其中规定:“师范学校的学生一律享受人民助学金”,“师范毕业生,至少服务教育工作三年”;“高等师范学校学生,一律享受人民助学金”,“高等师范毕业生由人民政府教育部门分配工作”,师范生免缴学杂费、住宿费。[1]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引入,我国高校收费制度逐渐开始从免费到收费的过渡。1985年5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要改革高等院校的人民助学金制度,它肯定了之前高校招收自费生和委培生的政策,并提出了在学杂费和培养费方面进行改革的思想;1989年,原国家教委、物价局和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收取学杂费和住宿费的规定》,大部分高校开始收取学费,同时还开始收取住宿费;1990年,原国家教委会同有关部委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招收自费生暂行规定》,把自费生完全纳入了国家计划。1992年6月,原国家教委联合有关部门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普通高等学校收费制度的通知》,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其中正式提出将“收取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作为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投资体制,使得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向前迈出了一大步。1996年12月,原国家教委、国家计委、财政部联合下发《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启动了将国家负担全部高等教育成本转变为由国家与个人分担高等教育成本改革过程。但同时规定:“农林、师范、体育、航海、民族专业等享受国家专业奖学金的高校学生免交学费”。1997年,全国高校并轨,实行所有新生都缴费上学的制度,师范院校也缴费上学。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联合发布《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从2007年秋季入学的新生起,在北京师范大学等6所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免费教育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安排。

 

二、免费师范教育有效性分析

 

随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教育的实施,关于师范生免费教育问题又引起各界关注。很多学者提出对所有师范生提供免费教育,“我们希望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在今年开始在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试行后能尽快普及到所有院校中,并把师范生免费教育的重点放在非重点师范院校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地方性院校。”[2]不可否认,师范生免费教育的确能吸引部分优秀考生报考师范院校从而服务于教育,但如果作深层分析就不难发现,免费只是一种局部效应,不论从教育公平的角度还是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免费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问题。

 

(一)免费师范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不公平制度

 

这种不公平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样的师范生,有些免费、有些不免费,是一种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公平;二是免费师范毕业生得到就业政策照顾,不符合公平竞争原则。目前,我国师范院校毕业生处于供大于求状态,很多本科师范毕业生都无法就业,即使在西部农村地区,也有超过半数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因工作岗位限制而无法就业。在这种情况下,不论对师范生局部免费还是全部免费,都不现实。局部免费会造成不公平,全部免费失去意义,还会造成资源浪费。事实上,在我国现阶段免费师范生教育没有实践基础。

 

(二)免费并不能有效吸引优秀考生就读师范院校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考生,免费可能成为首选,而对于家庭经济比较富裕的考生,免费并不一定能够吸引考生。在有些情况下,免费反而会起到消极作用。对于个性越来越突出的年轻一代,他们报考大学越来越有自己的主见,家长和教师的意见逐渐边缘化。而年轻一代毕竟人生阅历肤浅,社会经验不足,对自己职业生涯缺少把握。他们选择大学、专业,往往出于一时之兴趣,更多时候偏向于所谓社会潮流,免费教育在他们心中或许会产生“低贱效应”,就像消费市场“越贵越好”的心理一样,“便宜没好货”成了消费者的共同认识。免费师范教育可能使本来喜欢或有意从事教育工作的考生逃避“低贱”,报考其他学校。

 

(三)免费可能导致并不喜欢教师职业的贫困考生报考师范院校

 

职业成就的前提是兴趣。虽然兴趣可以培养,但培养并不是万能的。有些人一辈子从事教育工作,但他从来没有真心喜欢过教育工作,这也是这类教育工作者一辈子平庸无绩的根源。我国现阶段的贫富差距和高校不菲的学费,有可能使一部分不喜欢教育工作的贫困家庭考生因为经济原因而报考免费的师范教育,对教育工作带来长期的不良影响。

 

(四)免费不能有效控制人才流动

 

按规定,免费师范生至少服务教育工作3年,但真正优秀的人才在服务期满后仍可能流失。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流失将造成资源的进一步浪费。我们需要思考的是,4年的免费教育与这三年的服务等值吗?作为教育工作者,有一个发展过程,最初3年一般是培养期、成熟期。一方面,最初3年一般不能对教育工作作出较大贡献;另一方面,这三年还需继续培养,还需继续付出人力和财力。“教师发展理论研究表明,教师初入职场的这个时期是极其脆弱、敏感的一个时期。他们虽然接受了系统的职前教育,获得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实践经验缺乏,面对真实的教学生活,往往会手足无措。这个阶段是教师整个职业生涯中最需要支持和帮助的时期。”[3]按教师成长规律,经过3年的适应和培养才能成长为一名称职的教师。刚培养成称职的教师就离去,岂不是造成了二次浪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