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正文

国外高教大众化发展对策

2021-4-10 |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当代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最早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概念,并阐述了高等教育发展的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英国学者约翰•布伦南把它归结为高等教育的三种形态:

 

(1)精英———塑造统治阶级的心智和个性,为精英角色作准备;(2)大众———传播技术,为更广阔范围的技术和经济专家角色作准备;(3)普及———让“全体成员”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和技术变革[1](P21)。《罗宾斯报告》发表后,英国政府采取将学生人数与教育经费挂钩以鼓励高校扩大招生的政策,促使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张。《罗宾斯报告》预测,与1962—1963年度的21.6万人相比,1973—1974年度将有39万人,1980—1981年度将有56万人进入全日制高等教育。事实上,到1973年约有40万人(约占适龄人口的13%)被各种形式的全日制高校录取,1983—1984年度在英国所有高等教育形式中的录取人数已达89.7万人。到2003—2004学年英格兰地区有180余万大学生在131所高校就读,毛入学率43%。英国政府希望到2010年底适龄人口的入学率达到50%。按照马丁•特罗的观点,显然英国已完成了由精英高等教育向大众高等教育的转型。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取向主要体现在数量扩充、公平入学和质量保障三个层面。一、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数量扩充(一)拓宽高等教育入学途径

 

传统的英国高等教育入学途径有两种:一是取得第六学级毕业资格和获得高级水平考试证书;二是获得相当于高级水平的各种职业教育证书。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英国一些高校开始招收没有传统的高级水平普通教育证书和职业教育证书的超龄青年,让他们通过攻读升学课程(AccessCourse)进入高等院校。这类课程主要是帮助缺乏必要教育背景的成年人获得高等教育入学资格。1987年高等教育白皮书明确提出要把攻读升学课程视为进入高等教育的第三条途径。升学课程按学分计算成绩,学生必须修满规定的课程,获得足够学分才能取得入学资格,入学最低要求是16学分,其中至少12学分必须达到3级以上水平。在计算学分时教育经历、工作经验和自学课程都予以承认,以前的经验转换成学分可免修部分课程,这既肯定了成人的经验和基础,又节省了学习时间和费用。升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尽可能与高校专业保持一致,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应对所有类型的升学课程进行有效监督,招收攻读升学课程学生的高校必须根据成绩与学习态度选拔新生。升学课程开设效果良好,在全国首批参加升学课程的学习者中,最后升入高校并取得学位者超过70%。“在敦请审批部门考虑全面发展升学课程时,政府申述了这一途径对提高高等院校入学人数,特别是对提高超龄人员入学人数所起的重要作用。总的看来,没有迹象表明通过这一途径招收学生降低了入学标准;相反,这类学生攻读的高教课程的内容与教学还会因他们的到来而改进。”[2](P98)此外,转移学分制度也有助于扩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该制度可以在进行协作的高校内实施,或通过全国学位授予委员会的学分积累与转移计划在更广的范围内推行。

 

对于没有传统入学资格的成年学生而言,还可以通过对先前工作经验的认定进入高等院校。由于许多成年人通过工作经验、社区活动、志愿工作或个人学习等形式已经获得一些知识和技能,这样就可通过评估使其获得相当于正规课程的学分。据1997年统计,1995—1996学年45%的本科生年龄超过21岁,30%的学生年龄超过25岁,超过21岁的大学生增长速度是21岁以下学生的两倍[3](P212)。英国接受成年学生的任务主要由多科技术学院(成年学生占60%)和开放大学(30岁以上学生占75%)承担,采用部分时间制办学模式已成为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举措。据统计,在1989—1990年度高校注册学生1 086 300人中,部分时间制学生有397 000人,占注册学生总数的37%。1991年高等教育白皮书预测,到2000年英国高校部分时间制学生将达49.5万人[4](P29)。实际上,1997—1998年度英国高校学生总数为1 800 064人,其中部分时间制学生有633 937人。开放大学副校长丹尼尔指出,部分时间制学习既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原因,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结果。另外多科技术学院中还普遍开设了工读交替制的“三明治”课程,这类课程主要是理工科方面应用性强的专业。攻读“三明治”学位课程学制为4年,前三年用于学习,后一年(约15个月)用于学生的工作实践,合格者可获学士学位。英国虽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读交替制教育原则,但其潜在效益还没有充分发挥。政府今后将进一步加强部分时间制、工读交替制等多种形式的高等继续教育,以满足各种类型学生的需要。

 

(二)通过有关文件鼓励扩招继《罗宾斯报告》后,

 

1972年英国政府发表了《教育:一个扩展的框架》白皮书,提出未来10年将继续扩展高等教育,并在多科技术学院和其他非大学学院保持最快的扩展速度,预计到1981年英国大学和非大学部分的高等教育基本平衡,各自拥有37.5万个学额,使18~21岁年龄组青年总数的22%能进入高等教育(1961年是7%,1971年是15%)。1983年发表的《雷弗休姆报告》认为,扩大高等教育入学途径,不仅是基于社会公平的原则,也是加快培养各种高级专门人才和提高英国经济实力的需要。1985年英国政府发表《20世纪90年代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绿皮书,主张把“罗宾斯原则”修正为“高等教育课程应向所有能够从中获益并希望接受高等教育者提供”,这种解释为扩大英国高校招生规模提供了指导方针。据统计,自1979年以来在大不列颠接受全日制高等教育的国内学生增加了8.5万多人,几乎是70年代增长数的3倍。18~19岁同龄青年的就学指数从1979年12.4%增加到1986年的14.2%,21岁以上的超龄青年自1979年以来增长了25%。入学人数增长显著的是女生,约占英国高校全日制学生的44%,而1980年前尚不足40%[2](P89)。全日制学生的增长主要发生在多科技术学院和隶属地方的其他院校,以多科技术学院和其他学院为代表的非大学公共高等教育部门,逐渐成为与大学并立的另一高等教育主力军。1987年高等教育白皮书《高等教育———应付新的挑战》重申仍坚持修正后的罗宾斯原则,政府督促有关负责人采取措施使更多青年和年龄较大的成人进入高等院校。白皮书提出:“不应低估必要的改革,有必要调整教育事业的现状,以适应经济的需要与招收较以前具有更广泛的学术知识和实际经验的学生,尽管这些学生中的很多人没有传统的入学资格。高等院校不仅需要改革入学条件与程序,也需要改革教学方法与课程设计,以适应这些新型学生”[2](P9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