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 正文

探求地方畜牧业发展现状

2021-4-10 |

1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养殖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

加查县畜牧业发展水平比较低,生产方式主要以散养为主,缺乏专业化、集约化、生态化的大型养殖户。养殖品种主要以牛为主,而生猪养殖量和出栏量普遍偏低,广大农牧民对生猪和鸡的养殖兴趣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出于自己食用的考虑才养殖一些生猪和鸡。很多养殖户的养殖环境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棚圈年久失修、设备陈旧、粪便处理方式落后,有的养殖户甚至简单地搭个棚作为养殖栏。同时,饲料配方不科学、畜禽饲料营养不平衡、科学养畜水平低,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养殖效益的提高。

1.2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滞后,抗风险能力不足

加查县动物防疫水平比较落后,使畜禽养殖业整体风险加大。近年来,重大动物疾病疫情时有发生,畜禽防疫形势相当严峻,严重阻碍了畜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从基层到乡(镇)再到县城,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面对越来越严峻的防疫形势,仍存有风险。基层兽医文化水平低,专业知识缺乏,实际操作能力不到位,实践经验不足,对下发的防疫设备和器具使用不规范。特别是对兽用疫苗的存放和使用,虽然每个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都配有冰柜、冰箱以及保温箱,但利用率普遍不高。加查县动物疫病的检测手段和水平相对落后,不能正常开展基本动物疫病的监测和诊断。采集的样品要送到山南地区或其他省(市)进行检测,不能对防疫免疫效果进行及时的评估。倘若发生重大动物疫病,这也会极大地延误对疫情的监测和确诊,进而影响处置方式和进程。

2加快推进加查县畜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2.1完善防疫体系,不断增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当前,动物疫病防控对广大养殖户,对加查县畜牧业发展,对各级政府和畜牧兽医部门工作压力不断加大,要千方百计采取措施,规范强制免疫制度,加强疫情监测,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尽量降低或减少养殖风险。因此,各级政府和畜牧兽医部门要将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加强监督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努力守住防控底线,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2.1.1加强基础防疫建设,完善动物防疫冷链体系

认真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认真履行动物防疫目标责任制,制定完善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认真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狠抓以基础免疫为主的各项防控措施,完善“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工作机制,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彻底消除防疫死角,从而保证畜禽各项免疫密度达到100%;指导养殖户建立养殖、防疫档案,扎实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建设,按照生物制品的储藏运输要求,必须建立完善与防检任务相配套的动物防疫冷链设施,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防疫用生物制品的利用率,防止疫病的发生和传播,确保畜禽健康生产和畜产品安全。

2.1.2加强兽医实验室建设,不断提高预警预报能力

目前,加查县动物疫病的检测手段和水平相对落后,不能正常开展基本动物疫病的监测和诊断,不能对重大动物疫情进行及时准确的判断和确诊,给全县畜牧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因此,必须加强兽医实验室建设,常年开展动物疫病的检测、诊断,这也将极大提升加查县兽医实验室检测水平和能力,进一步提高加查县对重大动物疫病的预警预报能力,不断推动加查县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

2.1.3加强基层兽医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基层兽医人员普遍存在底子薄、专业知识缺乏等问题。只有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兽医人员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才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进一步提高加查县畜牧业的专业化程度和农民增收的支撑力。通过国家政策扶持和重点项目的开展,有计划地加大对兽医人员教育培训的投入,进行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水平,努力提高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畜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充分发挥知识和人才的力量,促进基层兽医工作的扎实开展,进一步提高对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

2.2走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的养殖之路,大力扶持培养龙头企业

近年来,加查县畜牧业发展迅猛,产品产量增长速度较快,但养殖方式主要以千家万户式的养殖模式为主,始终缺乏一批能够真正起到辐射带动作用的、领军式的具有标杆作用的养殖加工销售龙头企业。提升养殖户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确保增加农牧民收入。倡导“大而专”,不搞“小而全”,鼓励发展“一乡一品”或“一村一品”,加快产业带、专业村、专业户建设,形成区域特色,打造知名品牌。加快发展标准化养殖小区。开展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示范,以点带面,积极引导农牧民摒弃传统的养殖模式,向标准化、集约化养殖方式转变。着力抓好生态化养殖,积极践行“天然、绿色、优质”的发展理念。积极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按照“人畜分离、干湿分流、雨污分离、沼气配套、种养结合、综合利用”的模式,走“牧—沼—菜、牧—沼—果”和干粪处理后生产有机肥的种养结合型、农牧互补型的生态畜牧业之路。

作者:梅小伟 单位:湖北省宜昌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