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锻炼是丰富企业工作经历、强化职业技能、增强实践教学能力、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方式和有效途径[1]。为了认真贯彻和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与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等文件精神要求,多年来职业院校都在积极探索和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制度,努力探索一系列多元化、创新性、有效性的教师企业实践方式。目前,职业院校实行较为普遍的教师企业实践方式主要有两种类型:过程式或顶岗式;项目式或任务式。它只是根据工作任务与工作过程来进行划分与认定的,但是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过于简单化、笼统化、模糊化而缺乏系统化、分类化、分层化。因此,在许多职业院校的教师企业实践成效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如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工作推进速度缓慢,企业积极性不高、缺乏兴趣和热情,教师不愿意去企业实践锻炼,教师放任自流,实践锻炼流于形式,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除了缺少政府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支撑、校企融合不够深入、教师自发联系企业困难、专业不匹配、管理方式粗放、企业保守商业秘密、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缺乏政策激励机制、科学考评制度、教师社会技术服务能力差等因素,教师企业实践的方式也是影响实践效果的重要和关键因素之一。为了大力推进与促进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工作,提高其实践效果,亟待开展教师企业实践方式及其特点的研究工作,它对于推进校企深度融合、拓宽教师企业实践渠道、教师职业转型与“双师”培养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同时也是职业院校教师丰富企业工作经历、强化职业技能、增强实践教学能力、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方式和有效途径。但是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还很少见,本文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笔者认为,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主要有“自发驱动”、“项目驱动”、“一师一企”和“一师多企”、“多师一企”、“多师多企”、“校企工作站”、“师徒制”、“师生制”、“顶岗挂职”、“创业体验”等多种方式,每一种实践方式都有其各自特点,可以适合不同类型层次的职业院校和不同能力要求的教师,提高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一、驱动型
(一)“自发驱动”实践方式及其特点分析
1.内涵:是指教师从职业教育的理念出发,内心有着强烈的动机与渴望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为了积累企业经历、提升职业技能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通过自己或其他朋友的社会人际资源,自己主动寻找与联系企业,充分利用自己的课外业余时间或节假日,自发去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它既可以靠教师自我职业技能提升的内驱力推动实现,也可以靠外部学校政策导向与工作任务的外驱力推动完成,如为了掌握专业实践技能而受到学生尊重、获取“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证书、符合职称评审条件中的企业实践经历等。
2.特点:教师主观能动性强、工作热情高,自我提升技能的内驱力强,受职称政策导向、成就感影响大,实践企业一般规模较小,企业不固定且流动性大,有时专业匹配度不高,实践计划性不强且随意性大,过程管理控制松散,缺乏考核监督与科学评价机制,企业热情度不高,与企业的融入度不深,时间安排上存在很大局限性,引导与管理不到位等往往容易造成教师企业实践锻炼成效不大。
(二)“项目驱动”实践方式及其特点分析
1.内涵:是指下企业实践的教师带着项目任务,主动联系专业对口企业,与企业展开横向课题或项目合作,如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为企业提供专项员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新产品研发、教育实践课题合作开发、技术革新改造、实验实训室立项校企合作建设等,一方面是教师带着自己的科研成果到企业进行生产力成果转化,另一方面是企业需要教师参与技术项目攻关改造和创新研发[2]。
2.特点:对企业实践教师的考核不是重点关注实际出勤、工作日志记录等情况,而是看重项目开发所取得的成果、社会与经济效益、进展情况、教师的社会技术服务能力等,要求教师企业实践锻炼有很强的目的性与计划性,一切中心任务就是围绕着合作项目来进行,可以是个体教师去独自完成项目任务,也可以是一个具有较强战斗力的合作团队共同配合完成项目任务。它十分强调项目任务完成的质量与得到社会与企业的认可程度,这将直接决定教师企业实践锻炼的实际效果。
二、导师型
(一)“师徒制”实践方式及其特点分析
1.内涵:是指下企业教师与企业的管理专家、技术专家或能工巧匠结对子,拜他们为师,形成师徒导师关系,虚心向他们请教技术工艺与管理经验方面的知识,熟练掌握操作技巧,迅速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与企业运行管理能力。
2.特点:要求教师要善于转变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自己的位置,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状态,要有巨大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完全以一个学生或徒弟的身份要求与看待自己,放下架子,一切从最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开始,虚心向企业生产一线的实践专家学习与请教,切实了解企业一线的先进生产工艺、管理经验和文化氛围,熟练掌握操作技巧,迅速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使自己尽快完成从理论型为主的教师向实践型为主的教师的职业能力转型。
(二)“师生制”实践方式及其特点分析
1.内涵:是指下企业教师在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阶段与毕业专业实习期间,下企业教师作为指导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思想心理导师、学业成长导师、生活管理导师等,更重要的应该与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骨干和车间师傅一起作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职业精神导师、实习岗位导师、技能操作导师,在企业生产一线或车间共同开展培养育人工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