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足地域特色文化,形成地方特色,以科研促教学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根据专业设置规划课程安排,调整实验教学方向,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以教研室为单位,发挥教师团队协作精神和带头作用;利用现场教学、产品研制、项目开发、工程承接等方式,营造专业研究氛围,改善学习环境。一方面,充分利用我院艺术设计专业的优势,推出高规格、高质量的设计作品,从而推动我省设计产业的大发展;另一方面,在文化艺术产品创作承接、研发、推广应用、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搭建一个重要的科研平台,增强我院艺术学科的实力。我院已经和兰州市城关区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机构,对于提高学生对我省非物质文化的理解和传统工艺技术水平,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起着积极的作用。
2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中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教学、科研实践锻炼的平台,让学生将专业理论学习转化为应用实践能力,最终培育出能整合多学科知识和社会资源的能力型、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全面更新我院的教育观念和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学、研、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全成熟后,对我院其他专业具有极强的推广意义。
2.1合理设置实验课程,妥善安排教学内容
实验内容是实验教学的核心,是科研活动的主要内容,适当安排和设计课程,是配置师资力量,调节教学、科研的基础。良好的课程设置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激发教师教学研究的动力,活跃学术研究气氛,与文化产品市场接轨。“要按照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市场为导向设置和调整专业,构建适合地方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由此,首先要做好市场调研。市场调研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适应社会需求的重要环节,也是关系到培养出的人才有用与否的关键,因此必须加强经济技术发展趋势对劳动市场需求规律的研究,做好市场调研,搞好人才需求预测,使课程设置尽可能符合市场的需求”。其次,建立完善合理的监督、评价、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保障实验教学及科研健康发展。
2.2专业方向之间横向联系,共同促进;加强学生团队协作,提高专业素养
专业学科之间的分工是为了更好地界定专业特征,使人才培养具体化,合理分配和利用资源。在实验教学中,我院几个专业之间横向联系、互通有无,弥补各自的不足,相互促进;师资之间相互协作,打破了专业之间的“壁垒”,学习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他们的协作能力和整体素质。教育部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0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中指出:“艺术类实验教学中心应按照艺术类相关专业的教学需要和特点,根据学校学科设置的实际情况,整合有关实验教学资源,利用现代技术与设备……培养艺术创意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艺术类专业人才。”艺术类实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在艺术实验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创作和艺术实践,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良好艺术素养、艺术创意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
2.3专业实训与职业实践结合,注重实效;培养创造性思维,做到目标明确
在高年级的专业教学中,实验教学应体现职业技能的要素,树立文化设计服务意识,提高应用能力,熟悉社会需求和市场信息,关注人才培养的实际效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当代艺术设计实验教学的特性就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创造性思维和艺术设计创新能力,进而进行自由的艺术设计实践活动。我院艺术学院地处我市商业繁华的城关区,设计公司和社会培训机构较多,为高年级学生的就业实训、社会实践提供了便利条件。当代高校学生个性突出,应通过积极引导,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认识材料的特性和工艺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通过现场考察、参观展览来提高自信心。精心设计基础型实验内容,让学生通过艺术设计基础实验了解专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专业能力,增加学习的动力。力争多开设体现专业特色的综合型实验课程,强调学生个人设计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学生艺术创作的个性特点,使学生具备独立的创作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专业和年级,要有所规划和安排,要目标明确。
3发展校企合作关系,构建多种沟通、交流的社会实践渠道
建立精品样品展示模块,通过网络宣传、展览、评奖激励活动提高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作水平,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留得住、用得活、高效率”的用人机制和工作策略。把工作实验室打造成一个艺术教学研究中心,采用教学实习—创意设计—文化定位—工艺材料与成型装饰—包装—展销宣传推广—企业厂家订货—投放厂家生产—艺术品转化为产品的发展途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与社会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让学生在手工制作过程中熟悉和掌握工具,熟知材料性能和工艺流程特点,提高动手能力,通过动手能力提高空间感受能力和现代艺术设计的层次。中心将本地著名的服装设计师、设计专家、“非遗”民间艺人聘为实验室教师,加强了我院的师资力量。中心将起到对外交流的窗口作用,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吸收引进社会知名品牌的设计机构及人才,加大学校与社会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能够更直接地了解社会需求。此外,中心已与校外知名设计机构形成了良好的交流与互动,保持了同行间的密切联系,交流了产品的设计理念,适应了设计潮流的变化。
4加强结构层次建设,突出管理运作能力
在管理方面,学校以宏观调节为主,将经营权下放学院,在建设初期以投资、扶持、调控为主,3年后交付学院负责经营。学院下设4个系,分管相关的教研室、实验室、工作室,初期以实验教学为主,为教学服务,然后逐步进行文化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与文化创意市场接轨,以市场为导向进行项目研究,通过课题与项目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实验室运行上实行工作室制、本科导师制和导师负责制,采用小班教学,因材施教,使学生向“高精尖”方面发展,做到科技、管理、设计理念的统一。中心的运行在健全组织机构的基础上,必须明确相应部门和个人的责、权、利及其之间的关系。中心业务分为盈利和非盈利两部分,盈利部分主要工作是对外承接设计项目、场地出租、合作培训等;非盈利部分主要工作是服务于教学各工作室、展厅运营等,其经费的划拨主要是学校投资、以申报项目形式争取资金,经费严格按照学校和学院相关规定规范使用。
5结语
中心不仅具有传统实验室的功能,而且也是高校教学改革思维的延伸,利于提高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规模;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使教师传统教学思维得以转变,使工作向务实方向发展;通过与社会接轨,进行项目开发,采用校企合作等形式,打破了高校与社会的“壁垒”,使教育服务于社会成为现实。要实现上述的目标,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首先,加强中心管理的规章制度建设,既要做到管理科学而不失人性化,又要做到管理运行的规范化、体制化。其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转变教学观念。再次,要建立服务于社会的理念。服务社会是高校发展的基本要求,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是服务产业成熟发展的标志。只有这样,中心才能逐步成为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亮点,真正成为学校创意、设计、教学、实习及科研的平台。
作者:孙圣国 单位:兰州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