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环境设计论文 » 正文

活力的城市公共交通环境设计浅析

2021-4-13 | 环境设计论文

一、活力的公共交通环境

1、“活力”的释义它不同于体育锻炼,是指为了促进或维持身体健康而进行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重复性身体活动。而体育锻炼只是属于体力活动中的一部分。体力活动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等各种慢性疾病共同的危险因素,该因素是可以通过人的日常生活行为方式改变的。相关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力活动对一些慢性疾病能起到一定的预防和治疗的作用,经常参加体力活动是指每周至少参加5d,每次30min以上的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或者每周3d,每次至少20min的大强度运动———这对维持身体良好的健康状态至关重要。本文的“活力”是指“将体力活动一体化到日常生活中”。它提倡的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即把现代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化的体力活动紧密地联系起来,将日常体力活动和生活居住共同融进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中。

2、公共交通环境与人的健康城市公共交通是连接城市活动的重要纽带,也是市民户外活动的重要公共空间。其形象是一个城市对外的窗口。美国非赢利性的研究与政策机构“交通卓越中心”(CenterforTransportationExcellence)的主任JasonJordan说过:“最近五年的研究都非常清楚地表明,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有益健康,因为这让人们得到更多的步行锻炼。”近些年来,欧美国家的一些地区采取了有效的政策,例如美国洛杉矶的“健康地铁”政策,弗吉尼亚州阿林顿市的“无车减肥”行动,以及俄勒冈州威尔森维尔市的“聪明行走”等。其目的都在于鼓励人们放弃驾车而选择公共交通工具,以规范日常生活方式和习惯来增加体力活动,从而促进公众的身体健康。而城市公共交通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出行方式选择。活力的公共交通环境是指通过规划设计营造舒适优质的公共交通环境,以引导更多的人们选择公共交通的出行方式,并提高人们的体力活动水平。

二、活力的公共交通环境设计要点

1、城市公交站点的规划常规公共交通是支撑一个城市交通的主要方式。公交站点作为公共交通网络的重要节点,是面向乘客服务的终端,对提高公共交通站点服务水平的意义甚大,特别在城市的中心区域,公共交通站点的客流量较大且其交通环境相对较复杂,站点的设置和组织对其周边交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1)公交站点附近提倡紧凑且多用途的土地开发紧凑的土地开发是指各种不同功能的建筑,以较高的密度集中在车站地区的一定距离范围内,强调对土地利用功能纵向的混合,例如建设综合楼;而多用途土地开发则是指土地利用功能的横向混合,各种不同用途的土地互相靠近、混合,居住用地、娱乐用地、商业办公用地等共同处于本地区内。公交站点附近提倡紧凑且多用途的土地开发是为了在方便的通勤距离内提供更多的工作、生活日需品购买、休闲娱乐活动的选择以及和周边朋友进行更多社会交流的机会,激发多样的社会活动密集地集中在公交站点周边发生,这保证了公交站点一天中的每个时段都有均匀的公共交通客流量,也提高了公共交通的使用率。

(2)公交站点数满足区域居住密度的需求美国纽约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当地的居民肥胖率与其居住区域公共交通站点的数量成反比。当人们的住所地离公交站点近时,会更倾向于选择公共交通出行,也将引导人们通过步行前往公交站点,其过程便是在进行体力活动。可见居住区域的各建筑出入口的布置与公交站点之间的距离应最小为宜。研究表明“以到达某一个开放空间的距离为例,当距离超出300m~400m距离时,人们前往的意愿就会骤降。”所以便捷的公交站点位置能起到潜意识的诱导功能,而短暂可接受的步行距离让居民更愿意尝试,公交站点的位置选择还特别要考虑到老年人、残疾人的步行距离,在老年人、残疾人经常使用的区域,比如养老院、福利院、残疾人会所等场所,公交站点应尽可能地设置在其附近。

(3)城市街道与公交站点直接相连便捷宜人的步行街道应与公共交通站点直接相连,街道可设计成方格网状,可使各目的地均能通过步行直接相连,应避免尽端路和过多曲折路的设计,以免过长的距离给步行者带来疲劳和不便。另外舒适的街道环境也是诱导行人选择步行的重要因素。扬•盖尔曾在《人性化城市》一书中,将步行距离区分为“实际距离”与“感知距离”。“实际距离”即两地之间道路的实际长度;“感知距离”则是由人的心理感受确定的长度,可能大于或小于实际距离。他认为,“感知距离”是由实际距离和步行环境的质量共同决定的。所以,在连接公交站点的街道空间设计时,沿途的景观是一个个活力节点,良好的沿途景观设计可使行人忘记步行的距离,甚至忽略这行走途中的疲劳。

2、街道景观绿化设计城市街道的绿化是组成公共交通环境的一重要元素,而植物是整个街道景观的活力元素,城市的公共交通站点通常与街道相连接,良好的街道绿化景观不仅给城市居民提供舒适、安全的步行环境,而且在组织公共交通方面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1)活力节点贯穿的异相景观城市的街道绿化应与周边建筑环境相结合,根据街道不同地段的特点采用不同风格的绿化模式,营造多景融合下的异相景观,形成活力节点链,以吸引更多的行人逗留。

(2)同硬质景观结合的人性感受城市街道绿化受到多环境条件的影响,并与行人的活动密切相关。街道绿化景观的营建首先要满足不同类型街道对功能的不同需求,同时要与城市的硬质景观相结合,为行人提供休息停留的场所。例如与树池坐凳相结合,与街景艺术品的结合等。

(3)节奏与韵律交错的路景单元人们在街道上行走,对街景的感知其实是一个动态过程,流动性是街道绿化景观的重要属性。使用不同交通方式的人,其运动的速度不同会对景观产生不同的感受。要充分运用视线的流动形成连续的景观变化。同一条道路,在不同区段展示出的景观也应有所侧重,疏密有致,兼有节奏和韵律。可以通过道路中绿化带设计将道路划分为几个主题单元,各段既特色鲜明,又互为串联,交错互动。

3、候车环境与停车设施的设计

(1)共享的候车环境设计对任何一个城市的交通系统来说,候车亭不仅是重要的人群驻留点,而且是城市家具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基本目的在于给候车的乘客创造便利而舒适的候车环境以实现换乘。在路面较狭窄、车辆逗留间隔较短以及候车者数量较少的普通公交站点,可仅设置公交站牌,而在公交路线不多的居住社区,人群活动密集的商业中心、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老城居住区以及居住有一定数量的年老体弱者的社区等区域应设置相应的候车亭设施。

1)安全舒适的候车环境:候车亭应提供舒适的座椅,保证有良好的夜间照明设施,这不仅增加夜间乘车的安全感,也方便年老体弱及残疾人候车,缓解乘客出行的疲劳感。

2)标识明显的换乘信息:提供明确的公交车的时刻表、发车间隙以及停靠站点等相关信息。公交路线的信息牌不应设置在紧靠路边位置,避免市民在查阅公交信息的时候与上下乘客发生使用冲突。

3)人性化的功能混合:候车亭可设置在相关街道公共设施的附近。例如设置在营业至深夜的超市附近,不仅满足乘客的不时之需,也给深夜候车者带来安全感;大型商业大楼的入口也是设置候车亭的较佳场所,其在大部分人群的视野范围内。候车亭还可设置在街道自动零售机,垃圾箱,电话亭,休闲坐凳等附近。

4)健康宣传与休闲相结合:公交站点的候车亭可与步行运动的健康广告相结合,以此鼓励人们选择公共交通或步行的出行。例如荷兰的创意公交候车亭,将座椅与电子秤、显示屏幕相连接,乘客坐上去,屏幕便显示出乘客的体重。这一创意不仅给候车者带来乐趣,而且与宣传的多体力活动的健康主题广告完美结合。

(2)合理的停车设施规划近些年,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增加,人们的出行需要越来越多的停车位,停车位的增加反而会削弱人们采用步行或使用公共交通的意愿,应在确保合理的停车位和满足相关规范要求的基础上,限定停车位数量,特别在公交站点区域不能使私家车顺畅地穿行,在这个地区内,小汽车只作为一种主要用于到达公交站点的交通工具,出行者在此实现交通换乘或进行其他的社会活动,各项活动均以步行为主。所以在规划中应以步行者为主要的考虑对象,合理确定停车设施的标准,停车设施布局应与步行者的活动特征相适应,不以牺牲步行者的便利而换取小汽车的顺畅通行。

4、激励的标识设计

激励的标识是指带有被设计成文字或图形的视觉展示,以用来传递信息或吸引注意力。营造活力的公共交通环境,激励的宣传标识设计可在视觉上直接地引导人们的行为选择。例如在公交车站点,地铁口,或是在道路交叉口的周边建筑的立面装饰上提供一些激励的图文宣传等,鼓励人们放弃驾车而选择公共交通工具,进行多体力活动,促进积极的活力生活。

(1)激励的宣传标识语在公共交通站点处设置健康行走,无车减肥的相应宣传标识语,让人们从视觉上更直观地感受到多体力活动的健康生活的好处。

(2)显示行走的距离和消耗相应卡路里数的路线图

在公共交通站点及道路交叉口设置路线图,并标明到达各个目的地的距离及步行所能消耗的卡路里数。这不仅让步行者能计算自己选择公交方式上下班所消耗的身体能量,而且明确的数字标识也鼓励市民们多步行一或两个公交站,对市民来说是一种自我激励的引导方式,促使其做出更健康的选择。

三、结语

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的支柱。一个城市的公共交通环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出行方式选择,也关系到整个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不论是现在或将来,只有将公共交通用地规划、交通需求管理和公众的健康三者结合起来共同考虑,才能激发城市公共交通的活力发展,从而促使整个城市步入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轨道。这一过程需要城市各个领域长期的共同努力,愿以本文抛砖引玉,唤起更多城市建设对公共交通环境和公众健康的关注。

作者:王丹应君顾晶 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