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健康教育论文
一、网络化模式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
1.空间与时间上得到扩展。
实体空间开展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多被局限在学校固定的时间和场所,这给很多学生自由选择带来了困难。而以互联网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其中的心理健康知识板块、常见心理问题自我调适板块,尤其是24小时在线的心理咨询互动平台,极大方便了学生的随时学习、随时咨询。学生不需要到学校指定的地点听讲座或接受咨询,也不需要按照约定的时间进行听讲座或接受咨询。校外的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浏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进行网络心理健康咨询。因此,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建立,在空间上、时间上都得到了扩展,学生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访问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2.教育场景上的虚拟变化。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中,无论是心理教育课程、团体心理咨询还是个体心理咨询,都是师生面对面地进行,这其中将出现很多尴尬。比如,学生不愿意到学校指定的心理咨询场所,担心有其他学生看到自己;学生也不愿意面对面地与教师谈论心理问题,因为在面地面的场景中,很多学生都不愿意将隐私、难以启齿的问题对教师讲出来。而网络化模式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则不然,学生与教师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沟通、联系,由于网络是虚拟的,不是师生面对面的,尤其可以不标注身份自由畅谈,减少了师生之间的顾忌,这有利于学生大胆地将自己的心里话讲出来,为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创造了条件。
3.增加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由于场地、教师资源的有限性,使得实体空间的心理健康知识教育的范围是有限的,很多学生没有机会接受教师的心理辅导和知识普及,这在当前高校规模大、在校生数量多的情况下,心理健康教育需求性和供应性之间就存在着较大的矛盾。而网络化模式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知识以及日常生活中学生们遇到的一些共性的心理问题,经过梳理后放置到网上,这样增大了网络化模式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同时,网络环境是开放的,大学生们可以随时浏览心理健康教育网页,即时向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咨询,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
4.适应了当代大学生社会生活方式的需要。
传统的人际交往是人与人见面的交流方式,而随着网络这种现代媒体的普及,人们的沟通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通过网络邮箱、博客、微博、qq、飞信、微信都可以实现人们之间的便捷、迅速沟通。使用网络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生重要的社会生活方式,网络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通过网络大学生倾诉情感,表达愿望;敞开心扉,展现自我。也有很多学生通过网络,讲出自己心底的秘密,通过网络将自己的不快告诉他人,缓解压力。在这种背景下,网络化模式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契合了时代的要求,适应了现代大学生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这对于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当然,网络还有其他很多优势。比如,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一次投入,其产生的社会效益是巨大的,而其经济成本是有限的;另外,网络形式也是深受大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这种教育方式没有强制性,对于激发学生的心理自我完善是有益的。因此,网络模式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拓展和有力补充。
二、网络化模式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开展,并将其特点和优势表现出来
网络环境下与实体空间下一样,可以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甚至能够将自身特点和优势表现出来。
1.开展心理健康筛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
大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心理发展上的差异,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的心理健康筛查软件,及早发现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心理问题。高校在新生入学时和在校生每学年的开学初进行心理健康筛查,有利于促进对有心理异常问题学生的及早发现、及早关注、及早疏导;同时,在网络中,还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举办心理健康专题报告,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也可以在线对大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公开的答复等。网络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环境是开放的,能够被校内外的学者、专家看到,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交流、探讨,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
2.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表明,部分学生具有心理困惑、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甚至有的个体是精神病。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个体遗传、个性弱质的因素,也有学习压力、生活压力、交友压力、择业压力等环境因素。对于出现心理问题,大部分学生个体都有感知。但面对这些问题,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自身不愿意与人袒露,不愿意在实体空间向心理教师求助,这时候,网络化模式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他们及时提供帮助。网络中,学生可以不露身份地、坦然地向心理教师诉说自己的困惑,也不再有了实体空间的顾虑,从而将自己的心理问题向教师充分袒露出来,这对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释放大学生群体的压力是有益的。
3.开展大学生心理疏导,指导大学生进行心理的自我调节。
对存在心理疾病甚至精神病的学生,不能通过网络平台接受指导,应当到医院接受心理医生的治疗。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只是存在心理上的困惑、压力或暂时的情感异常,这个时候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他们进行心理上的指导,促进他们心理的调节。比如,网络中的心理教师,可以接受大学生的心理宣泄,在学生的情感倾吐、情感释放中予以指导,以减缓甚至消除学生的压抑、焦虑等紧张情绪,帮助他们走出情绪的低谷,促进其心理上的适应。
三、应重视网络化模式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设,积极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完整体系
网络化模式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工作体系,它涉及网络软硬件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技术应用与创新等。因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起步晚,尚处于初步发展时期,因此,应重视工作建设,完善工作体系。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硬件建设。
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基础设备就是网络,作为高校,应扩大校园中网络的布点范围,使学生能够方便地上网,同时要适应访问量增大的趋势,实行网络升级、扩容,促进网络流量的增大,保证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网络流畅。另外,尤其要适应现代新兴媒体的发展,将校园心理健康网络的范围终端开放,使大学生们无论使用计算机上网,还是使用手机上网,都可以方便地访问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网页,以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的实用性,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2.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的软件建设。
在具备网络硬件的前提下,加强软件建设更为重要。在网络内容上,不但要上传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还要在内容宣传上条理分明、容易检索,为大学生的网页浏览提供方便,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网站一般实行板块化构架。另外,还要根据大学生的需求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时进行内容更新、维护。同时,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要采用鲜活的事例,采用精彩的画面、立体化的音频表现形式等,以提高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增强对大学生的感染效果。在咨询功能模块建设上,既要设置公开化的咨询空间,实现对同类问题咨询的公开化,减少工作的压力;也要设置网络私密空间,方便个案的咨询。因此,在网络心理咨询室建设方面,既要有一对多的功能空间,也要有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室
3.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在网络心理健康中发挥着组织、策划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高校应引进心理专业的人才,加强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配备足够的师资力量。要重视对在职人员的业务培训,鼓励他们进行学术交流和研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要适应网络平台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提高教师的网络操作能力。实行在职人员职业资格制度,推进竞争上岗、持证上岗制度,对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给予优酬优薪,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4.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心理健康教育既属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高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中,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统一规划,通过建立制度、完善措施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化、机制化、体系化建设,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作者:回娅冬 白美丽 韩丹 单位:河北北方学院法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