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学前教育论文 » 正文

管窥学前教育师资流动的负面影响

2021-4-13 | 学前教育论文

一、幼师流动性不利于幼儿园教育理念的形成与升华

从古至今,任何技艺门类都有一个师徒传授的递进关系,这种递进关系保证了技艺的传承与积累,专业素质才有可能提高。“半途而废”,顾名思义就是半途就换行改做其他行当,就相当于把以前所学所做的技艺废弃掉,再重新接触其他技艺门类。如此实际上是极不尊重各方面资源的做法,幼儿园教师的岗位流动性同样会带来如此雷同的弊端。教学经验的积累,教育理念的形成,是与从事第一线教学工作经历密切相关,幼儿园的教育理念虽然不同于小学、中学,但在日常组织学习中,各个环节科学配比,动静结合,音体美的欣赏与参与,知识的传播同样要有一定的技术技巧处理,方可被孩子们吸收并乐意参与其中。

但幼儿教育又不能照搬小学教育模式,因为幼儿阶段孩子自身特点也不适宜规范约束的传授知识,过多生硬的教育理念,非但孩子不愿接受,即便接受也容易抹杀孩子对事物天性感知的触角,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产生消极的影响,所以学前教育的理念是在科学性、心理学、普及知识等方面巧打组合拳,此方式还要在儿童天性性格特征允许的前提之下,幼儿教育理念的形成、建立、发挥并升华不是一种容易的可用文字规范的教学经验。

教师岗的流动性,对理念形成与传递造成断层毁灭性影响,更无法谈及理念进一步升华的可能。该损失不仅浪费教师自身的时间精力,更重要的是影响孩子们优质教育的权利。儿童的健全素质是在学习与模仿等耳濡目染中逐渐形成,这个培养过程易于忽视,因此应该重视慎行。

二、幼师流动性不利于孩子心理成长

师资流动,对孩子影响极为不利。老师与孩子之间是有感情积累的,当孩子第一次完全离开家长进入幼儿园,面对陌生的老师,孩子们心里的不安全感、不信任感油然而生,因此孩子刚入园会产生哭闹与忧郁情绪。随着时间推移,教师与孩子慢慢建立起认同感,这个过程是孩子心理逐渐成熟的环节之一,并且这种认同感一旦确立,彼此间感情犹如父母亲情般的延续,在此时如若发生教师换岗,新任教师替代原来教师位置,在成人眼里原本看似简单的认知行为,对孩子的心理认知可就不是简单的事情。

孩子像一张白纸,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建立的朋友般的感情关系,是孩子心理成长的重要部分,然而,当孩子刚刚适应并打开心扉与教师建立感情关系时,教师发生改变,使得本来脆弱的心理失去支撑,而变得无助、不自信甚或焦躁的情绪,个别小朋友因为换了新老师而不愿意去幼儿园,因为幼儿园已经失去了原本重心的吸引力。孩子表现无助无耐甚或伤心。当更换现象不断出现时,后果是孩子对社会认同感变得麻木而不知所从,变得迷茫,对心理产生不安全感的阴影。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三、幼师流动性不利于与家长的沟通交流

长时间建立的家长互通渠道,因为师资经常流动会造成对接有误。家长、孩子、老师间的信任与管理都是在一定沟通基础之上的,家长与教师对孩子的成长过程有长期的沟通积累与目标计划。而教师岗位不间断更换教师,这将不利于家长与教师保持一个良好持续沟通的状况,刚刚配合默契的家长与教师关系,在短时间内重新建立或重新调整双方心态,彼此建立诚信互通的关系,这样不利于家长对孩子在幼儿园里的表现情况,有足够的了解和把握,家长感到心力疲惫。并会造成教师职责推诿等现象。如此一来,对孩子习惯的养成以及心理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四、结语

学前教育对人的一生具有重要影响,是人的性格形成、品行和健康心理的重要阶段。幼儿园的资源不均衡性促使择园入学现象发生,是学前教育阶段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使然,随着有关教育部门的重视与监管下,该现象应该会得到有效控制,这就同时要求幼儿园积极改善现存的不足与缺陷,尤其师资流动问题,当一切步入高质量的管理办学模式,择园现象自然就会消失,希望孩子们都能够在良好地教育环境与资源条件下,迈出他们人生的第一步。

作者:钱珏 单位:江苏理工学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