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创业教育论文
一、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
创业教育旨在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和创业能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随着民族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内地高校民族班、预科班的开设,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数量和比例不断提高。截至2011年底,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的数量已经超过40万。然而,由于基础教育相对落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加之地域和文化差异带来的沟通、融入困难,使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业压力较大,就业的竞争力与普通大学生相比有差距,其面临的就业压力也更为突出,就业现状不容乐观。因此,进一步加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1.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高校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重要使命。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学业基础较差,创业意识往往更为薄弱,加强对这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就显得更有意义。应通过课堂培养和课外实践两个“课堂”,充分激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睿智、诚信、合作的创业意识,进一步凝练为勤奋、自信、坚毅、果敢的创新精神,并最终内化为其自身的创业能力,包括卓越的领导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开拓精神、全球化视野、敏锐的市场意识、锲而不舍的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等。少数民族大学生身上同样蕴藏着巨大的创业潜能,通过有针对性地加强创业教育,充分、有效地将这种潜能开发出来,提升其创业素质;同时,通过创业教育,可以增加少数民族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接触、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缩小差距,最终达到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有利于促使少数民族学生将就业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
2.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有利于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少数民族大学生多来自我国边远、贫困、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发展滞后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很难得到良好创业氛围的熏陶,创业素质也就难以得到提高,反过来又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形成了恶性循环。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靠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扶持当地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让这些少数民族大学生成为创业引领者,以点带面,带动当地其他人群就业、创业,从而有力地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是助推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共同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和切入点之一,意义重大。
3.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有利于全面推进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2006年,时任国家主席的胡锦涛同志首次提出将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自此,创新型国家建设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深化产业结构改革、倡导科技创新的目标和导向。实体创业作为科技创新之外的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另一种实现形式,理应受到社会、政府和高校的高度重视。因此,需通过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大力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在学生中培养一大批具有管理者禀赋的潜在企业家,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保障和就业岗位,进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创业氛围的提升和创新体系的完善。可见,具备较高创业素质的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和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途径。
二、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近年来,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也逐渐受到高校的重视,很多高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一些富有成效的创业教育模式,如中国人民大学的“课堂式”教学模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实践式”教学模式和上海交通大学的“综合式”教学模式。但我们更应该看到,我国高校在开展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中还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和不足,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挖掘、提炼和总结。
1.创业教育体系不健全
目前,多数高校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尚没有形成健全的教育体系,还仅仅停留在开设创业讲座、举行创业大赛等基本层面,没有充分考虑到创业教育的特点和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殊性,也没有系统、丰富的课程配置。在欧美发达国家,高水平的创业教育课程已经十分普及,如法国高校的“企业创办学”课程、美国高校的“企业经营计划”课程等。然而,在目前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体系中,存在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脱钩”的现象,二者没有形成必要的连接和结合,往往导致创业教育脱离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科专业,使得自身的专业优势难以发挥。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不仅不能脱离学科专业,反而应该与学科专业紧密配合,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和不足,设置针对性的教育环节和教学内容,从而实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素质的综合提升。可见,目前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还仅停留在初级阶段,没有形成健全的教育体系,没有规范、系统的教育课程和教育环节,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课程和培训就更为匮乏,使得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2.创业教育师资配备不齐全
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强有力的师资配备为保障,然而当前多数高校创业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都极为薄弱,多数老师都是刚刚接受KAB培训(大学生创业教育项目)后就给学生授课。不仅缺少必要的创业实践经验,也没有系统、成熟的授课方法,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和创业教育需求的了解更是无从谈起。这就导致当前的创业教育普遍偏向理论层面的简单说教,高水平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匮乏,使得高校创业教育难以真正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难以得到实质提升。
3.创业教育的外部环境较差
从广义上讲,创业教育的环境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首先,学校环境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的主阵地。然而,在目前高校的校园文化中,创业和创业教育都处于“弱势”地位,高校衡量和评价学生优秀与否主要看其专业成绩,创业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和重视,整个学校的文化氛围、评价体系、培养目标都没有将创业素质纳入其中,创业教育所处的学校环境不容乐观。其次,家庭环境往往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形成的启蒙阶段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的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工作岗位、思想观念不同,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和创业意愿。少数民族大学生多来自经济相对落后的边远地区,对创业的认知、信心都较差,间接影响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和创业信息的获取。最后,从创业教育面临的社会环境来看,整个社会的创业政策、创业氛围、社会评价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特别是创业意愿的形成具有明显的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多来自市场经济起步晚、经济发展滞后、第三产业不发达的地区,政府对于大学生的创业扶持政策也较少,难以形成刺激创业的有效激励机制,这些无疑会给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带来负面影响。
三、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
创业教育的实施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高校、家庭和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因此,在充分认识到创业教育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有必要结合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创业教育涉及的各个环节入手,提出强化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具体路径和对策建议,助力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水平的提升。
1.健全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能力的提升十分重要,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与创业相关的知识,掌握创业的基本技能,从而更科学合理地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创业准备和创业规划。高等院校应根据少数民族学生“多元文化”和“宽思维”的特点,构建系统、完整、针对性强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首先,应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学校教学作为创业教育的第一课堂,在创业教育体系中占据着基础性的重要地位。高校应以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为出发点,注重效果,注重基础,开设一系列综合性、跨专业、实践性强的创业教育课程。特别是尽量开设一些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特点的课程和培训,满足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创业教育中的理论需求。其次,重视实践体验在创业教育中的作用,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训练。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学科,除了开设必要的创业教育课程外,创业的实践体验也尤为重要,可以称得上是创业教育的“第二课堂”。高校应该积极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大力开展创业教育的“第二课堂”,使其成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让大学生真正有机会投身于创业演练中,让其感受创业的整个过程,确定适合自身特点的创业项目和创业领域,为将来进入社会后的创业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学生创业工作室、学院创业中心和学校创业孵化园等创新实践平台,辅以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为大学生自主设计创业项目和开展创业实践提供平台和保障。
2.重视创业教育师资引育,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良好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核心保障,高校应拥有一批既有创业理论基础又有创业实践经验的教师,才能真正为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指导和帮助。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依赖于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两个渠道: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招聘相关专业的优秀教师,作为开展创业教育的基本队伍;同时,加大对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培训和激励,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水平。同时,高校可以采用兼职和聘用的方式,从社会中聘用优秀的创业人才,面向社会吸收有实践经验的成功企业家、创业者、技术专家,充实到创业教育队伍中来,同时引进或聘任科研类、经营类、法律类等不同类别的人才,形成层次、类别齐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从而完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和科研院所、优秀企业开展合作,形成双方“合作办学、协同育人、共同指导”的创业教育新机制,通过在相关企业设立大学生创业辅导站,专门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提供咨询和指导,全力发挥产、学、研结合的特色优势。
3.打造创新型校园环境,为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氛围保障
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创业教育的实现不仅需要健全的课程体系和优秀的师资队伍,还需要营造出一个积极向上、崇尚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校应努力营造出一种符合少数民族大学生特点和价值观的校园文化环境,特别是营造一种鼓励创业的校园氛围,积极向上,不畏困难,勇于探索,敢于尝试,从而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有效地诱发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潜能。高校在营造良好的校园创新创业氛围的路径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高校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创业和创业教育的意义和价值。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媒体、新闻网站、校园广播等宣传创业教育的意义和创业成才的校园典型,树立创业榜样,使创业理念深入人心。二是尊重民族文化差异和特点,树立以学生为本的个性化创业教育理念。高校应根据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尊重其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引导他们建立健康、积极的创业观念。三是以校园活动为载体,开展一系列创业教育课外活动。如高校可以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创业之星”评选、创业嘉年华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促进各民族学生的沟通交流,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新和团队精神,最终全面提升其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
四、结语
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通过课程体系和实践训练,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可以有效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充分认识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深入分析当前高校创业教育中的问题和不足,并对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质量的途径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创业教育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新形势下,高校应站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起点,切实把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从“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和“校园氛围”等各个路径入手,切实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质量,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作者:宋晓东 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