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物流管理论文 » 正文

管窥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体制的创新

2021-4-13 | 物流管理论文

1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基础分析

综合职业能力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打破学科式课程体系重新构建新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此必须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因素,即人才培养目标、企业用人需求、学生职业发展要求、职业教育规律和高职学生特点。

1)课程体系构建的立足点———人才培养目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根据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在充分进行行业企业调研和市场分析基础上,按照以人为本理念和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确定的,是课程设置与体系的构建的基本依据。

2)课程体系构建的出发点———企业用人需求:高职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学生可以在职业教育之后获得一份理想的职业,而职业的岗位在企业,那么学生接受怎样的职业教育才能胜任企业的岗位工作呢?显然课程体系决定了他们接受职业教育的内容,因此课程设置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岗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一定的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和职业素质,据此设置的课程才能保证学生学有所用,企业才能适得其才。

3)课程体系构建的着力点———职业发展目标:如果仅仅考虑企业用人需求而设置课程,也只能满足一份工作要求,这无异于短期培训,更不是高职教育。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才,学生不可能一生只从事一个职业或一份工作,随着社会的进步,行业企业的发展,各类职业也在变化与发展,学生未来从事的工作或职业必定发生变化,因此学生必须具备职业迁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课程设置必须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是区别于短期培训的高职教育按照以人为本理念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

4)构建课程体系的根本点———高职学生特点:现在的高职学生都是“90后”,受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各种思潮的影响,带有浓重的时代和社会特色,具体表现为网络带来的快餐文化使他们知识丰富,但缺乏深度;过分以自我为中心,思想独立却有反叛意识;学习基础薄弱,学不得法,自信心不足等,面对当前高职学生的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培养等都是人才培养的重点和难点,只有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特点,才能构建一个科学实用、具有针对性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

5)构建课程体系的逻辑点———高职教育规律:高职教育兼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高等性区别于中职教育,职业性区别于普通教育,这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给予了清晰的定位,因此高职教育必须按照最新高职教育理念,遵循高职教育规律设置课程和构建课程体系。

2构建三位一体课程体系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在多年专业建设与发展中,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突破了传统知识本位的学科式课程体系,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构建了融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三位于一体的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

2.1理论课程体系

理论课程体系依据平台加模块式进行构建,即通识教育课程平台、职业基础课程平台、职业方向模块和职业拓展模块。

①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包括大学英语、经济数学、体育训练与健康、计算机文化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教育等。通识教育是高职人才培养的起点,课程的设置为随后进行的专业学习,以及毕业后进行继续教育和职业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课程目标达到高等专科水平,确保教育的高等性,这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遵纪守法意识、诚实守信品质、人文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的必修课程。

②职业基础课程平台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消费心理学、电子商务、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采购管理、物流信息技术、企业资源计划、物流营销、会计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本着“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根据培养企业基层和中层管理人员的目标定位而设置,主要培养学生胜任工作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养成热爱专业、崇尚职业、奉献事业的坚定的专业思想。

③职业方向模块是根据当地物流业发展现状、物流企业细分和合作企业要求而设置的课程,如农产品物流、医药物流、冷链物流、速递物流等,学生可以个人兴趣及职业发展志向选择学习。通过职业方向课程可加强学生在某个物流方向的认识与研究,毕业时直接进入相应企业就业,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这是高职教育的直接目标。

④职业拓展模块包括供应链管理、物流规划与设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等。几乎没有人一生只从事一个工作或一种职业,职业拓展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发展潜力,根据未来职业生涯需要而设置的课程。

2.2实践教学体系

作为高职教育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重视包含技术技能要求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因此必须系统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①综合职业能力分析。综合职业能力包括基本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基本能力是指计算机应用、语言表达与沟通、数据计算与分析、商务礼仪与谈判、公文写作等,是有效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自我发展的基础,是职业需要的最基本能力;专业能力是指从事专业岗位工作应具备的技术技能,细分为物流基本操作技能、运输配送等专项技能和分析执行物流活动等综合技能,这是学生胜任职业岗位工作、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的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人才培养的重点,专业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设置系列实训项目并合理安排实施;社会能力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具有沟通交流、自我控制与反省、抗挫折、团结协作等方面的社会适应能力;方法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工作、学习和思维方法等方面的能力,如信息接收与处理、分析与综合、自学与创新、决策与迁移、思考与应变等能力。

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按照综合职业能力要求和职业岗位技能要求,根据职业教育规律,确定实践教学内容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如下:基本能力方面配合基础课程学习安排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商务谈判、社交礼仪、公文处理等方面的实训;对专业能力结合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等,安排课堂随机实训、项目专题实训和课程综合实训等;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围绕顶岗实习、创业实践、毕业设计、ERP训练、商务综合实训、技能大赛、职业资格鉴定等环节进行。实训项目是按照能力分层、先易后难、由专项到综合、循环递进、螺旋提升的要求进行设计和组织,与理论课程紧密呼应,理论课程为能力训练提供知识准备,在实践训练中活用理论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2.3素质教育体系

构建适应当今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教育体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包括思想道德、人文素质、身心素质和职业素质等内容,由于素质教育的复杂性、隐蔽性和特殊性,素质教育不同于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必须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充分利用第一、第二和第三课程,以项目及活动为载体构建素质教育体系,把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①在思想道德方面,主要是通过第一课堂的思想道德修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第二课堂的主题班会、党课、团课等和第三课堂的社会实践、公益活动等进行教育和培养。

②在人文素质方面,主要是通过第一课堂开设文学赏析等选修课,第二课堂开展诵读经典、知行讲坛、科技文化艺术节等活动,第三课堂通过文学社、各类协会、青年志愿者组织及社区活动等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与养成。

③在身心素质方面,同样是通过三个课堂的体育训练与健康、半军事化管理、心理咨询、运动会等提高学生强壮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④在职业素质方面,作为物流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表现为诚信、责任、合作、创新等优秀品质。职业素质的养成始终贯穿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各级各类活动中,如认识实习、顶岗实习、技能大赛、企业家讲坛、创业实践等,在三课堂中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坚定的专业思想。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充分考虑企业和学生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职业要求,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构建了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计,即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三者之间既有不同,又有内在的紧密联系,互为补充、互为佐证、互为促进、互为渗透,形散而神连,很好地保证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过程

课程体系构建的关键是专业建设团队,团队成员由物流行业企业领导专家、专业负责人及骨干教师组成。首先专业建设团队进行广泛的行业企业调研和岗位群分析,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职业岗位面向,优化人才培养规格;第二,召开企业专家访谈会,根据职业分析,提炼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第三,结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明确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归纳形成学习领域课程和实训项目等;第四,遵循职业教育规律、高职学生学习特点和学生成长及持续发展要求,合理设计学习领域课程、实训项目及素质教育活动,构建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融理论传授、实践教学、素质教育三位于一体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4人才培养效果

实践证明,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构建课程体系,能够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了课程体系的开放性、职业性、实践性,是专业教学的依据和方向,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连续三年企业与学院建立了“新邦物流”和“新易泰物流”合作订单班,连续三年组队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企业沙盘模拟暨创业设计大赛分获一、二、三等奖,在2013年山东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现代物流项目中获得一等奖,毕业学生获取双证书(大专学历证书和助理物流师或高级快递员职业资格证书)比率达95%,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2013年被确定为山东省技能型特色名校工程省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对其他专业如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等起到了重要启示与带动作用。

5构建课程体系的体会与思考

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构建高职专业课程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的重要措施,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与思考:

1)职教理念更新是基本前提。专业建设团队成员必须具有最新高职教育理念,正确理解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和职业性,明确高职教育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观念,深刻理解并实践校企合作工作结合顶岗实习的办学模式,树立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观构建课程体系。

2)名校工程建设是良好契机。深入的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必须把理念落实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把课程体系落实在教学实践中。而这必然涉及到师资培养、硬件基础建设、行业市场调研、企业岗位分析、校企合作深化等等,2013年学院被山东省教育厅确定为技能型特色名校建设单位,物流管理专业成为省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优惠的政策和充足的经费支持使课程体系重构和实践成为可能。

3)全程校企合作是办学要求。课程体系体现了职业岗位及职业发展所要求的专门知识、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从团队组建到市场调研、岗位分析、课程设置、体系构建,再到教学组织,都要求必须有企业的参与,只有全程校企合作才能保证基于综合职业能力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的贯彻实施。

4)体制机制创新是根本保障。构建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必须要有体制机制的保障,适时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课程建设团队、教学督导组、校企多元评价机构等,并制定章程、管理办法和激励机制等,明确工作内容、业务流程和执行标准,定期审核课程效果,督导检查落实内容,评价反馈并不断完善课程体系。

作者:薛彦登 单位: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