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 正文

探求村镇档案管理体系的创新和构建

2021-4-13 |

一、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镇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构建

(一)运行机制合理化

乡镇政府必须正确认知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化为其档案工作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明确新形势下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和传统模式的缺陷不足,更新观念,重新定位,立足自身实际,合理借鉴多种管理模式,如山东胶州模式、广东大朗镇模式、湖南双峰模式、村档乡管模式等,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但应妥善处理乡镇机关、下属单位、机构设置、人员安排、监督指导以及实际管理之间的关系。如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纳入档案管理工作,为其提供统筹规划和全面指导;在档案工作职责范围中纳入建档工作,配以主任、副主任、专职档案人员等岗位用于全面组织、协调、监督、负责档案管理工作,并定期将其移交档案中心,解决管理无序和断层问题。

(二)基础设施完善化

乡镇政府应基于合理的经费保障制度为档案管理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用于建立档案室,采购档案装备,实施奖励措施等,其中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尤为关键,以此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为档案管理高效化提供基础条件。具体而言,可基于自身实际成立档案基地,如用于统一、集中管理乡镇各种载体和门类的档案保管中心,用于收集档案、公开信息、提供服务的档案利用中心等,同时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如配备高性能的计算机硬件设施、多功能的实用性软件、高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升级和完善档案管理系统,提高软件的兼容性、数据的共享性以及系统的安全性,从而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和质量。如营海镇政府不仅建立了涵盖保管区、展览区、查阅区、开放区等在内的档案中心,同时配备了大批的复印机、刻录机、计算机、密集架等设施,从而将乡镇档案馆变为现实。

(三)档案管理集约化

乡镇档案之所以难以彰显应有效用,主要是因为以往多头管理、分散保管的方式限制了其整体效用的发挥,故在乡镇档案数量日益增多、管理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以及档案利用需求逐渐上升的今天,建议采取集中化的统一管理方式,以此整合档案资源,深挖现实价值,提高利用效益。具体而言,可以基于合理的运行机制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为档案建档和管理制定统一、规范、科学的要求和标准,将档案分为土地、计生、农业科技、教育、文书、保险、卫生、声像、招商引资等多个门类,并将其严格、完整、真实的录入至指定目录的数据库中,保证检索率为100%,其中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土地承包、征用、流转等档案应予以严格管理和及时更新,同时逐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建设档案,用于维护其合法权益,以此真正实现集约化管理。

(四)服务功能多元化

“三农”问题一直是社会公众关注的重点话题,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对乡镇档案有了新的查阅需求,而以往的档案管理局限于档案的收集、整理与保管,服务对象仅停留在机关工作和领导层面,而服务内容常见于文件形式的你来我找,根本满足不了广大群众的实际需求,故应在乡镇档案集约化管理的基础之上,依法监督人员培训、档案建档、归档整理以及统一移交,以此保证档案资源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同时成立“政策超市”,负责公开相关文件,只要群众有所需,就会为其免费提供查阅服务,除了现有的政策文件外,农经科技信息、教育医疗等图书资料也涵盖在内,最好开设政务窗口,用于发布政府重大决策、乡镇内部党务、财务、政务、村务等档案信息,以此彰显群众的参与权和知情权,发挥民主监督作用,进而推动乡镇档案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农村建设为乡镇档案管理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当下乡镇档案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实际工作需求,故必须重新定位,创新模式,以此创设阳光政府,繁荣农村经济,促进新农村建设更快更好进行。

作者:张元兴 单位:河北省泊头市营子镇政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