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结果与分析
1、视觉创意设计的内涵
提及“创意”,许多人认为创意就是一种毫无理由、不可捉摸的灵光闪现。其实创意理念来源于设计师对设计主题或设计对象的理性认知。当代著名的广告大师韦伯•扬认为:“创意的产生如同生产福特汽车那么肯定,创意并非一刹那的灵光乍现,而是经过一个复杂而曲折的过程,靠设计师脑中的各种知识和阅历累积而成的。”创意绝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对现有的特定资料进行重新组合的过程,缺乏这些资料信息,创意就成了无源之水。好的视觉创意设计就是开幕式表演中的点睛之笔,又如一桌美味大餐中的特色菜,给人印象深刻又回味无穷。正如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所说的:“奥运会开幕式的创意,很像我拍电影时寻找好的剧本一样。电影的好与坏,往往取决于剧本是否精彩。花了一两年时间寻找好的创意,即使是到了彩排的时刻,我们也仍然没有放弃好的创意。我们最初的有些精彩创意,经过了一次次考验,一直坚挺到了最后。”但是奥运会开幕式视觉创意设计又与广告创意、企业形象设计等有所不同,它需要在大场地、大场面表演的基础上,与音乐、服装、道具、灯光、背景等艺术装饰以及高科技辅助手段相互协调、配合,否则再好的创意也只能望而兴叹,对开幕式的表演来说毫无意义。因此,创编者在创编中只有找到具有内在力量,能震撼人们心灵的创意点,才能引发持久的、发人深省的感召力,与观众产生共鸣。2.2近几届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的视觉创意设计无论是国内与国外的奥运会开幕式表演都不乏精彩的创意设计,只是由于不同地域、政治、经济、社会以及科技发展等因素的局限性,使视觉创意设计在奥运会开幕式表演中的应用历经了岁月的磨练,从青涩走向了成熟。任何运动会开幕式的编导们都不曾放弃对好的“创意”的捕捉与追逐,随着时代与高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他们将这些好“创意”创作成一个个经典的奥运视觉符号,淋漓尽致地展现给观众。
2、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的视觉创意设计
第28届雅典奥运会是奥运会历经108年后重回故里,开幕式上近40min的演出,全部演出人员不到2500人,但整个演出简洁流畅、想象丰富、寓意深刻,38岁的帕帕约安努总导演用当今最先进的高科技手段和极为现代感的艺术手法将希腊古老悠久的历史演绎得生动鲜活撼人心魄,向世人奉献了一份精美绝伦且回味无穷的文化大餐。创意设计一:爱琴海与水中五环希腊人的创造力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开幕式主创者最勇敢最大胆的创意就是将爱琴海搬进了奥运会主赛场,有了“爱琴海”,一切对希腊人来说就变得太轻松了,他们只需要回忆一下往事,便可以将奥运甚至海洋文明的历史原汁原味地呈现在人们眼前。当喷吐着火焰的“奥运五环”在象征着爱琴海的水面诞生的时候,睿智的希腊哲学彻底颠覆了“水火不相容”的东方理念。更让人惊奇的是由2162吨清水注入的爱琴海被10台直径长达0.5m的抽水泵全部抽光,在3min内顷刻间变为陆地。创意设计二:历史年轮与塞克拉蒂克头像由诸多演员集体演绎的活体雕塑更如一次完美的行为艺术将人们拉入希腊历史的年轮。手持标枪坐在战车中威风凛凛的雅典娜、发动特洛伊战争的战士、长着翅膀的马儿、掷铁饼者、摔跤手……这些壁画中、神庙里的形象活灵活现地矗立在人们面前,每一幕场景中的每个细节都精心雕琢出神入化,平面的历史立体地凸现,精巧的构思令人赞叹。在开幕式“寓言”一章中,极具特色的塞克拉蒂克头像成为开幕式舞台机械技术系统的最大挑战。五层楼高的塞克拉蒂克头像从水中升起,这个巨大的抽象浮雕浓缩了希腊五千年的雕塑风格。场内57m钢缆组成的18条独立轨道构成头像移动的复杂钢缆网络系统,每个碎片都有两个悬浮点,72台绞盘系统用于提升22吨重的雕像,确保了塞克拉蒂克头像18块碎片的准确定位和控制。创意设计三:现代高科技应用雅典奥运会开幕式从舞台机械、灯光、投影、视频及音响系统都应用了当前最先进的设备与技术。表演用的可移动灯光超过2000盏,地面安置120台VL5染色灯为演出添加视觉冲击,6台SpaceCannon仰射奥运火炬台,18台RobertJuliatCyranos和8台Lycian形成追光,被潜藏在水下地板中的1600台LED聚光灯,成就了开幕式闪烁的“银河”和冉冉升起的“DNA”螺旋投影;开幕式的复杂高空飞行系统包括18个轨道钢缆,在三维空间内运输超过10吨重的物件,仅钢缆的长度就超过了35km;表演场地中心有一个深23m、直径25m的“密室”,开幕式表演时这里就成为硕大的剧场机器。这些先进高科技手段再加上现代感的艺术手法使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的创新和规模达到了空前的水平。
3、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视觉创意设计
第29届北京奥运会是中国向全世界奉献了一场以“美丽的奥林匹克”为主题的,独特、震撼、精美绝伦且极具冲击力的视听盛宴。总导演张艺谋及其团队吸取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现代艺术的内核,以简洁的手法和明朗的色调,将独具民族特色的“中国元素”,用一个个不可抵挡的视觉奇迹向“鸟巢”现场10多万观众以及全球近40亿电视观众,宣布了一篇奥林匹克盛典上的中国宣言。创意设计一:击缶而歌、焰火脚印缶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打击乐器,在开幕式的倒计时中,2008名表演者一边击缶,一边高声吟诵着孔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名句,象征着中国文化以热情的姿态欢迎八方来客。29个70m宽的“焰火大脚印”,每隔两秒迈进一步,沿着北京的中轴线向“鸟巢”走来。象征着北京古老的文化足迹和北京奥运会正向我们走来,也意味着中国追寻奥运之梦的百年跋涉。创意设计二:梦幻五环、和平鸽最后一个“脚印”在“鸟巢”长空绽放,美丽的“飞天”把闪光的“五环”托起在北京的夜空。这个由场地中央缓缓上升闪烁出钻石光芒的五环标志是由影像和实物共同实现的视觉魔术,弯曲、舒展、飞腾,充满浪漫与梦幻的奥运五环,令所有人心驰神往。百名白衣少女带领着全场运动员、演员和观众,一起用双手舞动出“和平鸽”的形象,仿佛上万只白鸽在鸟巢中轻舞飞扬。鸟巢顶部边沿同时变成了流光溢彩的环形屏幕,播放着全世界各种肤色的人们手舞和平鸽的画面。这种放飞和平鸽仪式的抽象演绎表现了中国人独具匠心的创意,这也是奥林匹克历史上最简单、最独特、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放飞和平鸽。创意设计三:历史卷轴、我们一起走和雅典的“爱琴海”相比,我们也找到了与之相媲美且独具民族特色,承载着中华文化精髓的中国画卷。这种长轴画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形式,作为开幕式上向全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平台,它将中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崭新时代的辉煌历程一一呈现。从最初画卷上演员们用肢体点染出的水墨山川图,到来自五大洲的孩子们在现场绘出的五彩儿童画,再到全球各地约一万多名运动员在入场时先后走过铺在体育场内的这幅画卷的留白部分,用五颜六色的脚印绘成的色彩斑斓的大地,这幅中国式长卷已经有了全人类共同创造的寓意。“我们一起走”这个贯穿仪式始终的创意,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最好体现。创意设计四:多媒体数字技术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说“雅典奥运会开幕式已经将舞台艺术发挥到了极致,要想超越太难了,我们的突破点要选在多媒体技术上。”开幕式上最先进的灯具设备,灯光、照明器材达到300吨,最引人注目的是大量使用了LED高科技手段。“击缶而歌”中,2008个缶采用了LED光源来点缀;表演区中心舞台长147m、宽27m的铺地屏幕是由44000颗LED形成;梦幻五环由4万多个LED组成的巨大光源使在场观众仿佛置身于浩瀚太空之中;“鸟巢”屋顶的檐口立面自然形成了一个高14m、周长500m的空中环幕;63台大型数码投影机3机重叠,组成了21组互相连接的画面,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数码机重叠、人与投影互动的拼接,21组画面的边缘自然融洽,浑然一体,可谓天衣无缝。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多媒体数字技术的应用,达到了千变万化、规模空前的程度。
4、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视觉创意设计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用冷处理的艺术手法将“英伦特色”安静的向世界观众娓娓道来,这确实是总导演丹尼•博伊尔在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整场创意设计的聪明之处。当人们还沉浸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大气磅礴、雍容华美的壮丽画面之时,伦敦奥运会则带着“田园”、“岛屿”、“工人”、“孩子”、“憨豆”、“摇滚”向我们安静的走来。创意设计一:音乐与电影音乐和电影元素的运用是伦敦奥运会开幕式视觉创意设计的最大亮点。丹尼•博伊尔展现给我们的是英国电影、摇滚乐、工业等充满现代英伦气息和代表性的流行元素。“007、憨豆、哈利波特、皮特•潘”这些影视作品深得全球影迷的追捧,滚石乐队、甲壳虫乐队、皇后乐队则是音乐领域划时代的经典团体,再加上《猜火车》、《火战车》、《跳出我天地》这些经典电影片段的使用,不但很好地诠释了开幕式各个部分的主题,同时也展示了英国在文化产业中的领先地位。视觉创意二:世外桃源草地,田野与河流,野餐的家庭,村庄中的人群,还有耕作的农民,更有布满各种真实动物的青青牧场和包括城堡在内的各种典型的英国乡村建筑,营造出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世外桃源”,总导演把奥林匹克体育场变成如诗如画的英国乡村,它不仅给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受,也让人们不知不觉地走入其中感受着这如家般的田园美景,同时也突出开幕式的“亲民”特色:演出者的笑容、观众的放松和整场开幕式类似于PARTY的快乐和亲切。视觉创意三:007邦德和英女王女王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象征和宗教领袖,把007邦德和英女王联系在一起就变成了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又一亮点,当他们以“跳伞”的方式双双空降伦敦时,女王成为了史上年龄最大的邦女郎,事先录制的短片与开幕式现场相互呼应,这精彩的视觉创意设计被总导演通过各种可能的艺术手法天衣无缝地揉成一体,抓住了现场观众的眼球,也触动了他们的心。视觉创意四:万人合唱《HeyJude》开幕式的压轴环节甲壳虫乐队成员经典重现,再度演绎了那首曾经感动无数人的《HeyJude》,这首歌是保罗于1968年为列农五岁儿子Julian写的,目的是鼓励Julian在失去父爱的情况下也能坚强勇敢的生活。这首歌也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理想和梦努力地活着,不要沮丧不要放弃。而40多年后的今天,这首经典励志歌曲重新唱响在奥运赛场上,表达了英国人对奥运会和平顺利举办的美好祝福。
二、今后奥运会开幕式的视觉创意设计取向
奥运会开幕式视觉创意设计阶段历来就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它必须历经产生新创意的惊喜,推翻创意的痛苦,不断地否定与自我否定才会有最后呈现给观众精彩绝伦且耐人回味的开幕式。奥运会开幕式的定位是什么?要表现什么?用什么手段来表现?其中最后一个问题是最难的。
1、奥运会开幕式视觉创意设计的要素
对于奥运会开幕式来说,在大场地、大场面、大制作的特殊要求下,视觉创意设计的要素不再局限于图形、色彩与文字,而更多关注的是表演者本身,还要涉及到动作、队形、灯光、音乐、服装、道具、场景等许多艺术装饰,这些要素的相互配合、合理应用才是开幕式表演视觉创意设计的关键所在。雅典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爱琴海”就是主创者在表演场景上带给观众的惊喜,“历史年轮”则在道具上找到了给人以油画、浮雕般感受的视觉创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击缶而歌”、“历史卷轴”、“梦幻五环”等,则是主创者分别在音乐、场景、灯光等方面找到了好的创意而使观众印象深刻、回味无穷。因此,无论是表演者还是动作、队形以及艺术装饰,只要有好的创意,开幕式表演视觉创意设计的任何一个要素都能被高度的夸张放大,根据表演的主题,在其他要素的相互配合下,绽放出神奇、美妙的光彩。
2、奥运会开幕式视觉创意设计的表现手法
在奥运会开幕式表演中,由于观众与场地的距离较远,观众的视觉不是集中在某个人的表演上,而是集中在整个场景上,所以大范围队形与图案的变化应是今后视觉创意设计的切入点,这种能有效增强队形与图案视觉印象和表现力的表现手法,除了以往常见的正负形、变异、斜投影、矛盾空间等手法,还包括图底转换、悖论图形、正与倒、同构、反比例、夸张变形等33种之多,为导演今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空间。此外,雅典奥运会的爱琴海打破了传统奥运会开幕式只有陆地的表演模式。北京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的表演舞台地球造型,动用了8台投影机进行球形建模与图像拼接,与鸟巢上方的DLP屏幕遥相呼应,营造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圣洁天地。这些灯光、投影、舞台机械、视频及数字影像的现代高科技手段在丰富视觉创意设计表现手法的同时,也为导演们带来了灵感和新鲜空气。
3、奥运会开幕式视觉创意设计的审美
奥运会开幕式的视觉创意设计审美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大部分设计者都遵循视觉设计的美学法则:多样统一、调和对比、均衡对称、节奏与韵律。如今奥运会开幕式的视觉创意审美在东西方文化的不断冲突与融合中,在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对立中,也找到了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美学特征,就是对传统的“美”的意识的扩展和再认识。2008年的申奥标志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整个标志造型没有对传统造型的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特有的介于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意象,标志在得到世界认同的同时,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审美意韵。奥运会开幕式的视觉创意审美应更加注重传统美学观与现代设计文化相互融合,将传统美学观融入现代审美的视觉模式之中,赋予视觉创意作品以全新的精神内涵和视觉美度。通过把传统图形中的默写元素进行整理、提炼、优化组合,并结合现代设计构成方法及视觉化的艺术表现来寻求视觉创意设计作品的突破与创新。
4、奥运会开幕式视觉创意设计的艺术风格
在以往奥运会开幕式表演中新古典主义风格、超现实主义风格、光效应艺术风格以及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应用都有十分经典的作品。尤其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应用,与“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的口号不谋而合,更好地体现出“新北京、新奥运”的奥运主题。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中的“世外桃源”就是视觉创意设计古典主义风格的回归,艺术家用古典主义绘画的方法,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现代社会某些现象的批判。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发展,奥运会开幕式视觉创意设计的艺术风格,应顺应多元化设计艺术风格的发展趋势,注重具象的形象与传统写实手法的结合;注重借用传统题材来表现现代人的感受,使传统的设计理念重新回到艺术中来;注重对古典主义艺术风格的应用;采用国际主义艺术风格,在保持国际化的规范构图框架内,与民族和传统文化元素密切结合,融合现代设计观念,创作出符合时代精神且渗透着本土文化艺术风格的视觉创意设计作品。
三、结论
从视觉创意设计涉足奥运会开幕式,就已经带给了我们难忘的雅典、惊喜的北京、亲切的伦敦,那么拥有热情桑巴的巴西人民将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奥运会呢?我们将拭目以待。奥运会举办国的不同,使奥运开幕式受到不同地域、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但好的视觉创意设计却始终能跨越国家、民族、语言、文化自甘风险规则作为抗辩理由的呼声日益增多,查阅中国期刊网,该部分的专题研究论文也不少见,而对受害人同意规则这一古老原则的专题研究,在笔者所能查阅到的范围内,艾文是第一篇将其于体育侵权领域予以专题论述之作。可以说,正是因为艾文开拓性的努力,才使得本文之诞生具有了可能。但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笔者仍然赞同这样的学术态度:“对评论者而言,不管是一种智识诚实还是一种文字的分寸感,都不需要在思想和文字上有所保留。因为学术批评的价值就在于这种认真的较劲和深入的探究。所以,作者对艾文的批评,其实更是一种自勉,它时刻提醒我们,要认真对待学术——即认真对待文章中的每一条论证,每一种常识,每一项引注;要认真对待体育侵权中的受害人同意规则——不应盲目扩大它,不应过分乐观理解它,不应因此而否认自甘风险规则的积极作用,因为它关乎着运动员的生命!是为余论。
作者:闫丽敏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