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建筑设计论文 » 正文

地方区域中小学校舍空间计划研究

2021-4-13 | 建筑设计论文

一、校舍空间计划的方法

根据县域内各项规划和学校布局,结合学校的位置、服务范围,占地面积等,确定布局调整后该校未来建设发展的职能、性质和规模。考虑到学校发展的弹性机制,制定出分期发展计划,明确近、远期目标。

二、校舍空间计划类型

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县域中小学校的调研与分析,根据中心学校、普通学校、教学点三种类型,分别提出对于校舍空间的计划,探讨在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后,校舍空间后续利用与发展建设等问题。

1.中心学校校舍空间计划

中心学校是进行义务教育的骨干学校,一般全乡(镇)只有一所,涵盖完全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在某些人口密集,教育事业发展程度较高的大乡(镇),也可根据需要设立2~3所。黄土高原县域中小学中心学校的校舍空间体现为短缺和不足双重特征。以铜川市印台区学校为例,其内各镇(社区)中心小学普遍存在原有校舍用地面积和建筑面积严重不足,而各镇及社区内所辖初级中学,虽建设质量良好,但由于生源严重不足。中心学校凭借优越的地理区位,良好的校园环境,齐全的教学设施,较大的服务范围和广泛的影响力,是黄土高原县域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后需保留,且需重点发展建设的学校。由于县(镇)域中心学校接受了被撤并学校的生源,必然面临扩建或者选址新建。与此同时,布局调整中所在乡镇也撤并了一些初级中学,此时可以将中心小学迁址到被撤并的初级中学里继续办学,原有的中心小学校舍可以改建为幼儿园。因此,以合理、有效利用教育建筑资源为目标,以学校职能性质灵活置换为原则,对中心学校校舍空间计划可采取原址改扩建和择址新建两种方式。

2.普通学校校舍空间计划

普通学校是黄土高原县域中小学体系中数量最多的一类,指非城市建制的乡(镇)以及以下包括完全小学、初级中学在内的普通中小学校。黄土高原县域中小学普通学校的校舍空间体现为:一是功能构成简单,仅能满足传统讲授式教学;二是校舍空间配备不足,专业教室(如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等)缺乏,设备简陋。普通学校由于其学校规模、教育投入等方面与中心学校存在明显差距,且生源不足、办学能力有限,在黄土高原地区各县域中小学校布局调整中虽有小部分保留,但大多面临撤并。其中,保留的普通学校,其服务半径、学校规模等虽不像中心学校产生急剧膨胀,但与以往相比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扩大。以铜川市印台区学校布局为例,大多数普通学校,布局调整前基本不提供学生住宿,但随着布局调整后学校服务范围的扩大,部分学生不得不在学校住宿,原有的校舍空间不能满足学生基本的住宿需求。因此,对于保留性的普通学校校舍空间计划以改造为主,包括改变单一的传统教学空间构成,改善专业教室的空间配备。

3.教学点校舍空间计划

教学点是以复式教学为主的小学阶段的小规模、不完全学校,通常以村为单位设置1~3年级,且学生人数较少,配备的教学设施和设备有限,一般从属于区域中心学校。黄土高原县域教学点普遍存在规模偏小,一般每校生源小于20人,教师不足5人。其校舍空间特征体现为陈旧短缺,一方面空间功能单调,布局形式单一,各功能构成及组合尚处于自发形成状态;另一方面室内环境差,相关设备设施有限或简陋。教学点受制于教育投入和教育人才的严重匾乏,一师一校、复式班等教学状况,因此,在黄土高原地区各县域中小学校布局调整中,是撤销、合并的重点。而实际调研发现,教学点因覆盖面广、服务半径小、深入农村基层等特点,在黄土高原各县域的农村具有相当强的生命力。基于此,对于教学点的空间计划以形成现代化教学空间为主兼多功能、复合化的文化设施空间,丰富原有农村教学点的功能构成,形成文化、教育、社区服务多位一体的农村教育文化综合体。

三、结语

在“城乡教育统筹”背景下由中小学布局调整引发的校舍空间计划,是对义务教育普及过程中所积累的较为丰厚的教育资源的梳理与整合。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县域中小学校舍现状的调研与分析,秉持以避免教育资源浪费和教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根据学校的类型和原有职能定位分别提出其空间计划,避免因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致使大量教育资源被闲置,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发挥中小学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刘冬 李志民 王欣 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 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