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是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强化乡镇资金监管。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意见》,以财政业务综合应用平台为基础,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建立了财政综合业务信息平台,先后将乡镇财政的部门预算、指标管理、集中支付、账务处理、政府采购、工资统发、惠农补贴等业务工作纳入到财政综合业务平台,基本实现了乡镇财政日常业务的信息化,达到了县、乡资源数据共享,在此基础上开发建设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系统,综合运用平台数据,构建了“账务远程监控、资金全程监管、信息公开透明”三位一体的乡镇财政资金信息化监管模式,对资金运行过程进行自动预警和分析汇总,实现资金全程动态监控。二是实施“财政监督下乡”,乡镇财政内部监督实现常态化。围绕建立完善乡镇财政内控机制,将“月审月促”内部监督机制延伸到乡镇,实施“财政监督下乡”,即乡镇财政内部设立财政监督员,由县级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对乡镇财政资金及其他业务事项实行“四审制”,即“月末自审”、“季度报审”、“半年复审”、“年底终审”,对乡镇财政业务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监督,实现了事后检查向事中监控转变,达到了及时“报警”、及时纠错的效果,为乡镇财政资金安全运行上了一道“保险锁”。同时搞好内外结合“双监督”,采取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全程参与和财政内部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发挥抽查巡查和公开公示“内外双监督”作用,拓宽资金监管渠道,营造全方位资金监管环境,使乡镇资金监管更加公正、透明。三是规范和完善财政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机制。一是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将各类惠农资金发放电子数据进行备份,随时根据农户变化情况进行修改更新,实行动态化管理,建立健全财政惠农补贴资金台账。二是设立惠农补贴资金专账,实行电算化管理。在乡镇财政所设立专项资金账,对已经提供补助对象详细信息并且相对固定的补助项目集中兑付,加快资金发放进度。三是建立每月定期通报制度,分管会计每月5日前必须对上月惠农资金发放情况进行通报,对各村发放进度进行综合排名,分析存在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修改完善。四是建立督查回访制度,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核实补贴发放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确保资金的安全。五是大力加强乡镇财政队伍建设。一是强化岗位管理,稳定乡镇财政干部队伍。制定出台了《乡镇财政人员管理办法》,建立乡镇财政人员管理台账,对乡镇财政人员进行备案管理,保证了乡镇财政队伍的相对稳定和工作连续性。二是强化学习培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坚持把抓好学习培训作为强化队伍管理的首要环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分期分批对乡镇财政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定期组织基层财政人员到大学参加培训,将财政业务培训纳入经常化和制度化的轨道。三是强化考核奖惩,提升资金监管工作效能。每年根据乡镇财政工作实际,制定下达《乡镇财政所考核办法》,将乡镇财政工作情况纳入科室、乡镇年度考核,明确有关科室和乡镇财政所的责任,确保常抓不懈、抓出成效。
二、目前乡镇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公共财政改革的深入,乡镇财政职能正由过去组织收入为主的征收管理型向现在发放各种补贴为主的支出管理型转变,由负责乡镇财政收支为主的管理型向农村农民实施公共服务的服务型转变,由单纯从事财政业务型向注重与其他部门工作衔接的综合协调型转变。从实际情况看,在有些地方,目前乡镇财政管理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如预算管理不科学、财务管理不规范、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等,这不仅影响了基层财政的正常运转,也影响到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社会的稳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预算管理不尽科学,执行不够严格从近年来各级审计和监督检查反映的情况看,乡镇在预算编制、批复、调整及执行过程中没有完全遵守《预算法》等有关政策规定。有的乡镇财政部门掌握的基础资料不全面,对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财政供养人员等方面的基础底数不清,如定员定额标准体系不完善,项目支出预算太粗,预算编制不尽科学。有些地方实行的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实际需要确定的方法,既不全面也不细致,操作性不强,资金分配不够透明。乡镇其他收入未完全纳入预算范围,预算外资金使用透明度不高,预算调整不规范。
(二)工作制度流程不健全,规范化程度不高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乡镇虽然制定过财政管理制度和业务工作流程,但没有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时进行更新和完善,与实际工作需要有一定距离,对工作指导作用不强;有的乡镇管理制度和业务工作流程虽然比较完善,修订也较及时,但是缺乏监督,执行不完全到位;个别乡镇没有制定明确的财政管理制度和业务工作流程,靠多年形成的惯例指导日常工作,规范化程度有待提升。
(三)工作计划性不强,参谋服务作用发挥不到位随着乡镇财政管理和服务职能的强化,乡镇财政需要在服务经济发展、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方面积极探索新的路子。但有的乡镇财政没有及时适应这种变化,工作任务目标不明、定位不准,工作缺乏计划性;有的在管理上没有找对路子,往往是重收入、轻支出,重资金分配、轻资产管理,重突击性检查、轻日常监管。特别是在促进镇域经济发展、培植乡镇财源、招商引资项目税收评价等方面,超前主动服务的能力和意识都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四)财务管理不规范,会计核算不合理一是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有的乡镇财政没有形成很好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日常监管不到位,存在凭证审核不严,白条顶库,公用经费定额执行不到位,资金运行程序不合理,债权、债务清理不及时,往来款项长期挂账等问题。二是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有的乡镇虽然实行了“村财乡管村用”,但村级账务和资金没有完全纳入统一管理,村级民主理财程序不完善,村级资金存有安全隐患。三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程度不高。有些乡镇财务人员更换频繁,手续交接不清;有的乡镇账务处理不及时;有的会计记账未完全按照规范化要求,带有一定的随意性;有的会计档案管理不规范。
(五)专项资金管理不到位,影响资金使用效益近年来,各级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乡镇财政管理的专项资金规模越来越大,专项资金管理能不能做到规范、透明、公平、公正,直接影响国家惠农政策的落实。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执行力不够、政策打折扣或落实不到位、资金分配使用分散等现象。有的乡镇未实行专项核算,存在调剂、挤占和挪用资金现象,更有甚者将项目资金套取用于经费开支或搞体外循环;有的只注重项目申报和资金争取,不注重建成后的资产管护,影响项目的正常运营;有的项目缺乏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影响资金使用效益。
三、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的建议
乡镇财政处于整个财政管理体系的末梢,是立足基层加强财政管理的基础环节。同时,乡镇财政又是我国最基层的一级财政,处于整个财政管理体系的最前沿,肩负着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贯彻落实国家财政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任务,是公共财政服务“三农”工作的窗口。当前,乡镇财政职能发生重大变化,肩负的职责任务越来越重要,乡镇财政面临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根据乡镇财政管理的实际需要,今后要进一步抓基层、打基础,明确工作职责、健全各项制度,进一步实现乡镇财政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一)进一步界定乡镇财政职能,明确工作职责面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形势,适应当前公共财政改革的新需要,进一步合理界定和充实乡镇财政职能。目前乡镇财政职能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编制乡镇年度预算、决算,增强预算约束力;二是宣传执行财政、财务、会计管理等法律法规,加强乡镇财务管理;三是贯彻落实各项惠农强农政策,发放各种财政补贴金;四是建立健全资金监管机制,对本级和上级财政安排的资金以及其他部门、渠道下达的财政性资金,实行全面监管,加强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的监督检查和跟踪问效;五是管理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加强债务管理,防范和控制债务风险;六是指导村级财务工作,做好“村财乡管”工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二)完善队伍管理,实现队伍建设规范化一是理顺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明确岗位职责。本着有利于事业发展、工作开展和人员管理的原则,结合各地实际理顺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合理确定乡镇财政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充实工作人员,使乡镇财政岗位之间、工作人员之间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相互制约。逐步建立健全乡镇财政人员调配机制、准入机制、交流机制,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加大乡镇财政业务培训力度。制定多形式、多内容、多层次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分期分批对乡镇财政人员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乡镇财政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三是加强监督考核。完善乡镇财政考核体系,将全年工作重点量化到每个乡镇财政岗位,实行全员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职工评先树优的依据,以充分调动乡镇财政人员工作积极性。
(三)完善预算管理,实现预算管理规范化一是规范和细化乡镇预算编制。乡镇财政要建立完善乡镇部门基础信息数据库,为预算管理提供可靠依据。县级财政部门下达统一的预算编制指导意见,各乡镇按照财政改革的基本要求和部门预算的编制内容、方法,结合各自实际,本着“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原则,规范和细化预算编制。将本乡镇财政预算内财力和非税收入统筹安排、有机结合,编制出切实可行的乡镇财政综合收支预算,经年初人代会批准后报县级财政部门备案。二是严格预算执行。乡镇按照批复的预算报送分部门、分用途的分月用款计划,由县级财政部门审查汇总后,作为拨款的依据。如无特殊情况,乡镇一般不得擅自调整预算,确需调整的应由乡镇政府提出预算调整方案,报县级财政部门审核,以增强预算约束力。
(四)完善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实现工作标准规范化一是从完善财政财务管理制度入手,乡镇财政要建立健全资产管理、专项资金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债务管理、财务收支管理等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二是从完善基层财政内部制度入手,乡镇财政要完善学习、考勤、廉洁勤政等制度,加强自身约束,探索管理经验、打造管理样板,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提高乡镇财政文明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三是完善乡镇财政业务工作流程,明确工作责任、办理流程和办理手续、时限,使每项工作都有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每个环节都有具体的工作标准,使财政业务工作规范、明了、有序、高效。
(五)完善会计管理,实现会计基础规范化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要求,指导乡镇健全完善凭证处理、账务处理、报表编制、档案整理等程序,确保会计账簿设置和会计科目使用符合国家收支分类改革和会计制度的规定,做到原始凭证真实、合法,账务处理合理、规范,报表真实、准确、完整,档案管理规范、有序。在此基础上,健全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严格岗位制衡。进一步健全票据管理、印鉴管理、网络管理、定期对账、定期互审等制度,保障乡镇财政人员和资金“双安全”。
(六)完善财政监督,实现财务管理规范化一是强化乡财县管的作用。加强乡镇财务收支监管,对乡镇集中核算单位和村级财务处理情况进行经常性监督检查,不断规范提高账务规范化水平;对定额执行情况、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财政政策执行情况、非税收入上缴情况等进行定期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整改。二是完善乡镇财政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在乡镇设立财政监督员,充分发挥财政内部监督作用,推动财政监督关口前移,拓宽监督领域,对乡镇财政业务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实现事后检查向事中监控的转变,达到及时“报警”、及时纠正的效果,为乡镇财政资金上一道“安全保险”。三是加大对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力度。不断完善财政监管手段和方法,健全管理机制,构筑贯穿于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管体系,切实规范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强化资金绩效评价机制,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作者:陈丰 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