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教育相关
当前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滋生了各种对“留守儿童”具有不良影响的事物,很容易对“留守儿童”的心理产生冲击。因此,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农村学校也开始认识到,重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让留守儿童在学校教育的熏陶下,消除陋习,与其他学生一样,快乐、公平、健康地成长,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原因
由于现代社会发展的快节奏和激烈的竞争,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原本宁静的校园也越来越热闹,“留守儿童”比他们的父辈承担了更多的心理压力。其中,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1.物质生活的丰富导致“留守儿童”思想的变化“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由于监护弱化,使得他们的学习观念淡薄,对鼓励、表扬抱无所谓的态度,甚至对批评也满不在乎,尤其是在学习上碰到困难,也没人辅导,这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使厌学、逃学、迟到、不按时完成作业等现象时有发生。
2.家长工作忙,把教育责任转移给上一辈,导致“留守儿童”的道德表现不良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造成了“留守儿童”道德上的空白,祖辈们由于教育观念陈旧,往往重生活方面的照顾,而缺少心理、感情、道德上的引导交流,使得“留守儿童”的能力得不到发展,时常发生打架、小偷小摸等违纪现象,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心理健康问题。
3.行为偏差问题随年龄增长,导致“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日渐突出“留守儿童”在家中受到的只是祖父母单一的溺爱,给其心理健康发展带来很大阻力。他们常表现为两种倾向:
(1)内倾性,即内向,性格孤僻,感情脆弱,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
(2)外倾性,即脾气暴躁,易冲动,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自暴自弃,学习意识淡薄,自律能力差,上课故意讲话,课后打架斗殴等。
4.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师素质中存在的负面影响,对“留守儿童”心理起到负面作用不能否认,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也存在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一些因素。如: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部分教师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略“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致使“留守儿童”找不到情感依托,往往就会成为不法分子引诱或侵害的对象。
二、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措施
“留守儿童”问题是特定时代下的产物,具有多样性和不稳定性。但作为教师,必须义不容辞地关注、帮助他们,使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健康成长,全面、和谐地发展。
1.扮好三个角色,真诚为“留守儿童”奉献爱心
第一角色:做“留守儿童”的爱心父母,弥补“留守儿童”欠缺的父爱与母爱对“留守儿童”,我们采取的措施是根据“留守儿童”的数量与表现,教师主动充当“爱心父母”,在自己的“儿女”遇到困难、挫折时,由“父亲”或“母亲”出面,鼓励其正确面对,放宽胸怀,敢于向困难与挫折挑战。在必要时,教师可进行适当物质资助,让他们快速走出困境,树立信心。
第二角色:耐心导师,引领“留守儿童”迈向健康之路“留守儿童”离开父母后,就容易产生孤独感,常使他们情绪低落,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注意力,这就需要耐心、耐心、再耐心。教师对“留守儿童”的责任,就是教育其在学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为人处世的方法,让他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并从中找回失去的温馨和安全感,正确调整心态,积极投入集体生活中去。
第三角色:做“留守儿童”的知心朋友,帮助“留守儿童”改正不良习惯作为一名老师一定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俯下身子,以朋友的身份面对学生,以自己的诚心,换取每一位“留守儿童”的信任,从而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2.认真对每一位“留守儿童”摸底调查,掌握真实情况,开展积极的心理辅导
“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缺少关爱,在心理、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出现了较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发展。为了掌握“留守儿童”的真实情况,班主任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家庭情况,建立“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登记表、家校联系卡。在日常工作中,用“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记录他们的成长过程,针对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系列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竞争等策略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鼓励他们自强、自立,帮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学习。
3.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和人格的不断升华
为了丰富“留守儿童”的业余生活,我校组织成立了科学实验兴趣小组、美术兴趣小组(包括书法、绘画、雕刻、手工等)、音乐兴趣小组、体育兴趣小组,使其生活学习更加充实。另外,每月开展一次“感恩”系列活动,并要求“留守儿童”坚持每月给父母写一封信,向父母介绍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这样不仅锻炼了“留守儿童”的写作能力,也促进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总之,全社会应积极行动起来,关注“留守儿童”,关心他们的成长,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