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创业教育论文
一、校方高度重视创业教育与实践,点燃学生梦想
(一)校方重视,搭建系统、全面的就创业教育体系
“个人及职业能力提升”在全面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我校四大导师体系之一的“校外导师项目”也会融合到本模块中,校外导师项目旨在建立一个企业、学生、学校互动的平台,对学生未来职业和人生发展所需求的各种能力、技能等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获得以积极的心态认识社会、事业和人事的方法和能力。“创新创业”模块是对创业教育的细化和分类实施:一种是大众化的,面向全体学生,重在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另一种是个性化的,对于有创业愿望和具备创业条件的,给予充分的指导和帮助。
(二)与各院系合作,积极拓展创业教育
我校的创业教育分为普适性和专业性两种类型,在普及创业理念和知识的基础上,为真正有创新创业想法和能力的学生提供更高的发展平台。各专业院系与就业办同时在学生就创业工作贡献力量,我校成立“夏季本科生科研助学金”计划,各学院选拔出学生项目参与到该项目中,促进学生掌握与课堂上所学知识有关的实际科研技能,社会与企业也被邀请将参与到该项目中,学生可以在项目交流展示会上与企业有更深入的交流和研讨。
二、积极搭建各种学生就创业活动与实践平台,助推学生创业
(一)组织多种类型的学生就创业活动,激发创业思维
在过去的一个学年里,就业办共组织学生就业创业讲座、活动三十余次,创新创业大赛成为就业办品牌活动。上学期大赛中胜出的三个项目均通过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评审并获得创业经费支持。大赛评审委员会成员由专业教师、就业指导老师、专业孵化器专家及风投人士构成,专家团成员的建议和指导对学生创业项目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助推学生创业实践
西浦鼓励学生创新,注重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早在2009年就设立了创新、创业与职业技能发展中心,鼓励和支持西浦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期间共孵化学生初期创业项目数十个,不乏广泛被校内外认可的典型项目。随着校园规划及建设,西浦大学生创业园正式落户至北校区下沉式广场,经过申请、评审等环节胜出的优秀学生创业项目方有资格入驻,入驻项目须接受创业园统一管理并需完成工商注册等正规手续。在对学生项目的指导和管理上,我们制订了一整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和运作管理办法,保证具有严格、完善的管理、服务流程,要求入驻项目建立产权清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长期持续发展运行的良好机制。
(三)与周边各专业科技孵化器合作,拓宽创业思维
创业园的发展离不开产、学、研的融合与互惠。西浦大学生创业园的建立和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坐落于独墅湖高等教育区,享有科研优势;周边众多新兴产业及科技型公司,启迪着我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依托我校商学院国际化的师资及科研环境,及周边科技型孵化器资源,西浦大学生创业园特成立大学生创业咨询委员会,为入驻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专业咨询及投融资服务。
三、创业典型不断涌现,为创业教育提供新思路
我校学生创业实践过程中,产生出一些创业典型,对西浦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的氛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由西浦学生自创、自行开发的学生创业项目“犀利鸟”以利物鸟为形象原型,创作了一系列特色文化产品,该项目在2011年赢得第三届“创业姑苏”青年精英创业大赛15万创业基金。FullHouse是由赵瑞?等几位大学生自主创建的慈善商店,推广“用自己的闲置物品就可以参与公益”的理念,赵瑞?同学也获得苏州工业园区“志愿之星”优秀个人称号。
象牙塔里的创业先锋吴飞的创业之路是从给父母打欠条创业起家的,他开创了以学生为领导的创业团队结盟苹果授权经销商的先例,硕士毕业后,吴飞再次回国创业,他把眼光投向了新能源研发与推广上。现代社会呼唤诚信,西浦“诚信哥”王铁尧,在教学楼茶水间设立自助零食售卖摊点,以无人看守的方式为师生服务。以“诚实守信,带来温暖低调感动”的西浦,同年“诚信哥”王铁尧成为首位校园年度人物。
我们认为,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是鼓励更多学生去从事创业活动,让少数人创业成功,而是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其“企业家精神”。正如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在其微博中说,“创业不一定是自己真的去搞一个什么企业或者公司。创业是一种人生,是一种态度,是一种经历,是一种精神。只要你有了这样一种精神,在任何环境条件状况下,通过众多可能的形式或方式,你总能在这个世界上闯出一片展现你独特个性、人格、能力和魅力的新事物新空间新天地。”
作者:杨清华 单位:西交利物浦大学就业办